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真戏假唱     
新学期,我接了一个六年级班,刚上了几天课,差点就使一名叫金鑫的同学辍学。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上午,我照例去教室上课,忽然发现金鑫同学没有到校,忙问她的同位,同位说她不上了,于是我骑车到她家了解情况。不料金鑫同学一语道出:“你讲的课我听不明白,我不上了!”这句话就像一把钢刀插到了我的心上,使我陷入了深沉的思考:难道我的教学真的有问题吗?会不会是由于自己的不慎伤害了她的自尊心?难道是她为了辍学而寻找借口?……一番痛思后,我说:“对不起,金鑫同学,老师的课讲得不好,影响了你上学,老师首先向你道歉。金鑫同…  相似文献   

3.
听笑话喽     
“a”的妙用数学课上,老师刚讲完一道数学题。左边的同学说:“ā,明白了。”右边的同学说:“à,听懂了。”只听中间的同学问:“á,讲什么了?”  相似文献   

4.
晚饭后,听见有人敲门,原来是邻居老张领着他上五年级的女儿张华走了进来。张华是我班的学生,问明来意,知道是孩子被两道分数除法的应用题难住了,请我帮忙。我翻开课本看了看,发现这是我今天上午才讲过的内容,觉得有点不解,这是一道普通的类似例题的变量题,只要例题听懂了,解这类题应该是没问题,何况她还是一个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于是我便问她说:“这类题今天上午数学课我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你怎么能不会呢?你看看前面的例题,试着画一画图分析一下数量关系不就明白了吗?”这时她啜啜嚅嚅地说:“今天的数学课我光开小差了,…  相似文献   

5.
知道自己任教一年级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数学课该讲些什么呢?是像往常一样先帮学生进行“洗脑”,把学校里的一些基本常规灌输给他们,然后师生双方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一听,这样一节课就完成了?我想,应该从孩子们接触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堂数学课开始,  相似文献   

6.
我跟班听的这节英文课是讲美国总统林肯的生日。老师艾丽丝把复印好的文章发给每一个同学,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给10分钟时间,画出生词、自己不明白的句子和意思吃不准的短语,自己读一读;然后再问学生哪儿不明白,不明白的地方她就一一讲解。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她已事先开出了书目、出版社,并且标了书价,让学生自己去查找。  相似文献   

7.
放手     
每天,当我走进教室,面对几十双孩子的眼睛,面对那些驯顺的目光,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活”起来,让他们快乐地、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终于想出了个办法: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学习。   我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并注意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同学的搭配。然后在一节数学课上试验。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课老师不讲,请同学们自己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多动脑筋,看能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把这些题目做出来。这部分内容并不很难,只要肯动脑筋,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做出来,不知同学们是否有…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上,当教师或学生讲解完一个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两句话:“同学们,这个问题你听明白了吗?这个同学的回答你同意吗?”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明白了,我同意”。细细想想,这里的“明白与同意”包含三种情况:一是答案做对的学生以为自己懂了,不再思考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听说我要到这里上课,我的三个学生特意做了若干朵大红花,让我奖励给那些在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生:想得到。师: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做游戏,下面我们做一个拍球游戏好吗?生:好。师:请男女生各推选一位选手,老师喊“一二”就开始拍。老师让停就马上停下,喊停以后再拍的不算数。中间拍坏了就不能再拍了。男生给男选手计数,女生为女选手计数。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结果男选手拍了6下,女选手拍了4下。教师核实拍球的数量后,对男选手表扬鼓…  相似文献   

10.
我跟班听的这节英义课是讲美国总统林肯的生日。老师艾丽丝把复印好的文章发给每一个同学,她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给10分钟时间,画出生词、自己不明白的句子和意思吃不准的短语,然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再问哪儿不明白,不明白的地方她就一一讲解。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她已事先开出了书目、出版礼,并且标了书价,让学生自己去查找。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小雪这天,天空没有飘落期盼的雪花。但是小雪过后的第二天,在初二(13)班的数学课堂上,我却感觉到温暖如春。 课堂上,张佩华老师请小组同学讨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约分和通分的应用,全班同学很快进入小组合作学习。我旁边的两位同学神情专注,一位在讲,一位在倾听。讲的同学边写边讲,很有耐心,声音很亲切。讲完后,听的同学翻到课后的练习题,又把自己的想法结合一道题说给刚才讲的同学听,先前讲的那位边听边纠正,两人合作得是那样自然那样专注。他们的表现让我欣喜,我仿佛看到了一朵盛开在同学问的友情之花,很温馨,很亮丽,很洁白。  相似文献   

12.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课题。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压岁钱怎么用?二、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三、小组汇报。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2.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  相似文献   

15.
我跟班听的这节英文课是讲美国总统林肯的生日。老师艾丽丝把复印好的文章发给每一个同学,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给10分钟时间, 画出生词、自己不明白的句子和意思吃不准的短语,自己读一读;然后再问学生哪儿不明白,不明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谢吉垒 《现代教育》2003,(5):107-107
有些同学在数学课上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但做起题来困难重重。这种情况,困扰着很多教师和学生。“听得懂、不会做”情况的产生,是因为“听”与“做”之间没有建立有机的联系,数学教师的责任应是把“听”与“做”这两个环节沟通起来,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李杰 《上海教育》2005,(10A):52-53
最近几天,不时有女生来告状,“几个男生老是说什么我爱你,要和我结婚。好烦呀……”的确,班里的同学有些不对劲,一下课就凑在一起痴笑。他们看到我进教室,就马上闭紧嘴巴,还忍不住地笑。这到底是怎样的秘密?观察了几次,我忍不住了,“你们到底在讲些什么?能让老师知道吗?”一个男孩子吞吞吐吐地说:“老师,你听了可不要批评我们呀。”  相似文献   

18.
听一节数学课,整节课气氛沉闷,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学得艰辛。课后,执教教师的自我反思倒是让大家颇受启发。他说,我本来不是想这样上的,主要是因为一个问题没有问好,结果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为了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来”,我就不断地做调整性提问,所以提问的个数多了,教学的层次乱了。  相似文献   

19.
小明的故事     
人口地理课上,老师讲:“每上一节课的时间,全世界就会出生近六千个婴儿。”小明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如果不上课,那不就没有人出生了吗?”阶梯小明把书摆成阶梯形状,把书房弄得乱七八糟。妈妈见状,又惊又气:“小明,你在干什么哪?”小明一本正经地说道:“您不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这不,我正要踏着阶梯进步呢!”“姐姐”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方程,说:“我找一个同学解解看。”于是,指着小明说:“你解解看。”小明愣了:“老师,我没有姐姐呀?”小明的故事@陈芷苇  相似文献   

20.
碰巧这几天包老师病了,我临时代一年级的数学课。原准备按教学进度上“10的认识”这课,可进入教室里,发现许多同学正饶有兴趣地玩游戏卡,看到我时才“无可奈何”地收起来。我灵机一动,这几天的数学课何不让学生玩卡?他们一听到这消息,都高兴得直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