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提供材料,语文教材设计对语文教学具有一定启示作用。基于现代课程论下的动态教材观、整体教材观和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功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确定语文教材选文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教材选文用于学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价值,立体融合三维目标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教改中,语文学科领域出现了不少错误倾向。非科学的语文教材观,是导致这些错误倾向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应当围绕“认识语文教材”、“钻研语文教材”、“使用语文教材”,对非科学的语文教材观进行具体深入的评析,指出其错误所在,以便提出解决办法。在当前新课改大背景下讨论语文教材观决非多此一举,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语文教材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教材观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崔国明 《学子》2012,(2):8-9
在一个狭义的范畴内,语文教材指的就是语文教科书、语文课本。从语文教材构成的具体形式来看,它以"文选"的方式呈现,典范性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此同时,尽管语文教材编排的形式可以精彩纷呈,但依然缺乏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普适性。在语文教材中,"选文"是一个最重要的载体,而以文本承载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4.
张昆 《文教资料》2013,(14):27-28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观涉及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语文教材的编选和使用等各个方面。他在语文教材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为当今语文教材建设,特别是教材选文的编选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深入研究叶圣陶的教材观,以此指导教材选文系统建设,可以确保选文文质兼美,同时又便于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习得与训练,也便于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它书库。”叶圣陶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对“语文教材”的相关问题做了详尽的论述,依据语文教材的研究背景,讨论“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体系”两个理论问题,在明晰语文教材内容中的术语纠缠,区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语文教材体系由来已久的弊病及教育工作者对于教材的错误解读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杜娟娣 《文教资料》2011,(28):58-59
语文教材无论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还是在学生意识中,都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材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欣赏、发掘和运用语文教材,使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和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让语文教材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得以更完美地彰显。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语文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凭借。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材就是指语文教科书及其教学参考用书(即“教参”)。张志公曾指出:“教材一旦编印出来,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物,教师之于教材就有了双重性:既被教材所制约,又反过来制约教材。教材终于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育及其教材编写是随着历史不断演进的,我国的语文教育历史悠久,可划分为古代语文教育(1904年国文独立设课之前)、近代语文教育(1904年至1949年)、现代语文教育(1949年至"文革"结束)、当代语文教育("文革"结束至今)。语文教材是在古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语文教材大体上可分为:蒙学教材、经学教材、诗文选本。我国语文教材历史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王森然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我国现代语文教材建设的初期,就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广泛学习各种教材建设理论,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在语文教材建设的实践与理论方面都作了崭新的尝试与探索,体现在对语文教材的编排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材编排理论。事实证明,这些理论对当时语文教材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新世纪的中国语文教材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廖小荣 《文教资料》2013,(19):36-37
现阶段语文教材观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语文教材是课本,而有人却认为一切文字材料都是语文教材;有人认为语文教材是不能变动的真理,而有人却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些观点或过窄,或过泛;或过重,或过轻地理解了语文教材。新课标的理念认为,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应把语文教材看做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在语文教育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957年以来的语文教材的研究文献做了梳理。对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知识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关于教材中的写作知识研究缺乏一个成熟可靠的分类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有专指、特指和泛指之分。专指的“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语文教材的建设,特别是语文课本的编写,是语文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语文教材的建设。改革开放以前的 30年,虽然在语文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过不少的变化,但在语文教材编审制度方面,基本上没有变动,实行的是全国大一统的体制,这从历年所用的语文教材的出版发行情况就可以看出来。   建国之初出版的语文教材,主要有 1949年上海联合出版社在陕甘宁边区初高中《国文课本》基础上修订的《初中国文》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的教材使用观深刻影响着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目前语文教师的教材使用观不够科学,经常把教材当作练习册或读本,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突出语文教材的校本化,时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教材使用观是语文教师走出教学泥潭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5.
吴秀珍 《现代语文》2011,(11):154-155
选文是语文教材编写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选文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套(本)教材的面貌和质量的好坏。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编写专家黄光硕先生在其专著《语文教材论》中指出:“课文的选定是编写语文教材的关键。课文选好了,教材编写工作也就完成了大半。”  相似文献   

16.
一、新的观念:让语文教材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系统要编写语文新教材,首先必须搞清语文教材的本体。如果不搞清楚语文教材的本体就去编语文教材,是难以编好的。语文教材的本体是什么呢?以笔者的孤陋寡闻,好像还没有人提出和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材的...  相似文献   

17.
胡丹 《现代语文》2011,(5):148-149
一、中学语文教材的价值意义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语文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语文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要讨论的是狭义的语文教材,就是通常指的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8.
40年来,我国语文教材插图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与繁荣阶段等四个阶段。中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内涵研究、中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策略研究。然而,在此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如研究视角的欠丰富等。为此,在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研究中需要不断拓展中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理论研究,推进研究视角多样化,增强研究方法多元化,促进研究队伍的完善,推动研究成果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可划分为始创期、探索期、成熟期三个阶段,通过整理分析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课文,得出这三个分期的特点。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编写上开拓创新,在内容改革上也可谓大刀阔斧。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多联系实际,并且立足于儿童视角,所涉内容广博而有深度,给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以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房义斌 《天中学刊》2006,21(3):120-123
百年来语文教育质量堪忧,教材选文不良“功不可没”。对于我国古代语文教材选文的优良编选传统,我们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善意的继承,而更多的是依靠外力强行摊派,在教材中选入了过多的质量不高的时文,使得百年来语文教育失去了特殊功能,陷入了低质低效的泥潭而难以自拔。我们当继承古代语文教材选文编选经验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提高现行语文教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