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嘉庚精神与师德建设论题的提出是与当今时代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的,这一议题已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陈嘉庚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爱国精神、奉献精神、诚毅精神、敬业精神等。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陈嘉庚精神对师德建设的启示是:弘扬爱国主义,强化教师职业伦理;注重以德立身,规范教师一言一行;发扬诚毅精神,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倡导爱岗敬业,不断实现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肩负着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推动先进生产力、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崇高使命,其职业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所以,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德为师本,无德无以为师”的观念是不会过时的,它必然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对于推进教育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舜德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对我们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学校应立足实际,继承和弘扬舜德优秀传统文化,从学校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将校园建设成为师生共同健康成长的乐园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推进以德治校,是由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由我国当前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以及高校师生的心理特点所要求的.加强学校领导的"官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首要内容;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重要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德治校的落脚点和归宿.在以德治校的实践中,要坚持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德育、智育与体育结合起来,把建设道德环境和完善道德运行机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是加强师德建设 ;而抓好师德建设 ,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崇高的职责所决定的 ,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贯彻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必须坚持以德育人 ,以德正本 ,以德立范 ,以德行政 ,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把师德建设全面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贯穿以“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为目标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阐释了“育体铸魂、德体兼修”的深刻内涵,是践行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需求,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目标,是弘扬体育精神、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文章论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提出了通过夯实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培育、重点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与融合教育的思路以及“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初中校园要积极探索本真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学校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本质,树立"归本求真、止于至善"的校园文化理念,明确本真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统领地位,优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育人环境。在打造"书香校园"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在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方面狠下功夫,在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方面狠下功夫,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狠下功夫,在有效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狠下功夫,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全球一体化时代的人类要有更高的素质才能有所作为。进入全球一体化时代,你必须带好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另一本则是道德护照。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年度报告中指出,进入21世纪的人类要带好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这就是德才兼备,"德"是指道德,而"才"则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关于德与才的关系,有几句顺口溜说得挺确切: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要想在21世纪中站稳脚跟,有所成就,就必须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在我们享受多元文化带来的丰富精神文化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叹国人道德观念的淡漠,道德力量的缺失。德不孤,必有邻。德者先行,从者必众。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国人在呼唤道德的回归,国家政府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树五千年的道德辉煌!在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郭明义精神滋润着中华大地,为和谐社会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在不断地选择、整合、重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形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成果。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发展现状,高校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促进红色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必要的。建设红色教育资源,以优秀文化作为引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彰显高校教育实施的有效性模式势在必行。对此,文章依据立德树人与红色教育资源之关联,分析立德树人视角下红色教育资源建设的功能,提出立德树人视角下红色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举办了"厚植弘扬师德风尚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网络培训示范班,通过学理论、法规、职业规范等多个模块,对"立德树人铸师魂,不忘初心正师风"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是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客观要求.实施"以德治教",要以德正本,以德立范,以德行政;实施"以德治教",必须推进德育创新,必须把师德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正以德育人既是历久弥新的时代主题,也是古今共通的教育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德"作为树人、育人、识人、用人的首要标准,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古训今鉴,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宗旨,再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导向,习总书记抓住了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本质,全面解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现实而紧要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高校德育的时代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确立"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必然需要,对教育事业的高质量推进起到重要作用,对"立德树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就是"立德树人"。在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对"立德树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貌,以隐性的意识形态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从自身家庭的角度上说,有利于家族和睦;从国家社会的角度上来说,有利于治国安邦。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优秀家风正在日益消减,被人们漠视,分析当代中国家风之忧患,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家风意识和理念,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文化作为高校各项管理、教育教学思想引领,同时也肩负着理论创新的重要任务.高校党建文化建设承载着教育与文化传承,同时"育人"更是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通过高校基层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制度建设、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以师生党员为骨干,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坚定政治信仰、弘扬核心价值,从而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铸魂育人"理念,秉持"立德树人"理念这一宗旨,贯彻落实"育时代新人"理念所蕴含的目标发展要求,推进理念创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内容体系构成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进内容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日常工作机制、队伍工作机制、信息舆论引导机制和领导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提出"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囊括了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应该紧握时代脉搏,坚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加强自身建设,以"德学并举"的姿态,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9.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师德建设;而抓好师德建设,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崇高的职责所决定的,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贯彻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德育人,以德正本,以德立范,以德行政,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师德建设全面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吕香兰 《陕西教育》2004,(12):39-39
最近,教育部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时强调:要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推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求学问--因为学生有知而无德远比有德而无知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以育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