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四句话里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2.
吴王太子刘贤被刘启所杀害在文帝四年或五年,他是咎由自取。文帝没有因刘启杀人而更换太子,也没有用儒家的贤人更换太子身边的刑名权谋之人;晁错因为文帝喜爱刑名权谋反而得到了提拔,作了太子家令。可是,杀吴王太子虽然没有动摇刘启的太子地位,却激发了吴王的不满情绪;虽然用晁错为太子家令并不意味着文帝政治的转型,而强硬政策的施行却加快了吴王为首的七国叛乱。  相似文献   

3.
高炜 《中文自修》2024,(9):23-24
<正>推荐书目:《局外人》加缪著推荐理由:“今天,妈妈死了。可能是昨天,我不清楚。”《局外人》开篇便给予我们极大的冲击。这句话向我们揭示这整篇小说的基调——“荒诞”。《局外人》全书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默尔索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又或是没有流露出什么感情,就好像那些事情与他完全无关一样。故事叙述的视角也相当微妙,似乎是以默尔索的视角在叙述,又好像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在叙述,而那些“通常”要做的事情他大多都没做——对他来说那些都没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就一直想着这个名字——雷夫。其实,书中并没有太多让我惊喜、耳目一新的教育方法与措施,我也并不羡慕他创造的很多教育奇迹。之所以记住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帮我解决了几个困扰了我多年的问题:什么是教室?它的空间有多大?  相似文献   

5.
正在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小克利斯朵夫是个音乐天才,他精通音乐的祖父一直希望他成为一个音乐家。在祖父期待的赞赏声中,虽然连字还不怎么会写,他却完成了几支曲子——这些曲子都快把祖父感动得哭了。祖父的感动很可能把一个天才的音乐家毁掉。"幸而他天性淳厚,再加一个从来不想给人什么影响的人的影响救了他。"这个从来不想给人什么影响却影响、救了他的人,是他那个对音乐"什么都不懂"的舅舅。舅舅一口咬定小约翰写的是"多难听"的曲子。  相似文献   

6.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  相似文献   

7.
镜中人影     
正我是1924年生,在北京一个大的四合院里关起门来长大的。我的祖父比较保守,他说:"女孩子就是不能让她到外面的学校去读书,一到外面读书,女孩子就学坏了。"可是女孩子也要读书,读什么呢?读《女诫》,学三从四德,因此对女子的教育是"新知识、旧道德"。我的祖父绝对没有想到我会到  相似文献   

8.
我童年的时光是和祖父一起度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矮小的人,黑黑瘦瘦的很不起眼,但在儿时的我眼中,他又是怎样的高大啊!祖父一辈子同泥土打交道,春夏秋冬,他的命运他的悲喜同土地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祖父没有上过学,却凭借坚强的意志认识了许多字,会读《七侠五义》、《包青天》一类的古籍。  相似文献   

9.
惟惟分房记     
我与丈夫约定在儿子惟惟五周岁生日过后,就让他独自睡小房间。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每个适当的时间都会跟他说,惟惟长大了,再过几天就要独自睡觉了。让他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一天,惟惟告诉我要做作业。所谓作业就是复述老师白天给他们讲过的故事,让家长记下来。惟惟讲的故事是《我长大了》,内容是小猫看到别的小伙伴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便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他把故事内容记录下来后,就问:“惟惟也长大了,可以做什么呢?”他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就自己睡小房间吧!”“那什么时候开始呀?”“那就今天好了。…  相似文献   

10.
<正>《五杂俎》卷十六"事部四"记载:苏辙在政府部门工作,有老朋友求他办事,没有成功,便转求其哥哥苏轼。这个时候,苏轼在研究院工作,没有什么实权,也办不了什么事。苏轼便给这位老朋友讲了个挖坟的故事:我听说,有一个人很穷困,以挖坟为生。一天,他挖开一座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遭遇》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肖霍洛夫的杰出作品,虽然没有《静静的顿河》那么场面壮阔,气势恢弘,但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惨遭遇依然感人至深。据说这部作品在电台播出时,好多市民都驻足收听,几乎个个泪流满面。翻译家草婴1956年在《真理报》上首次读到这篇作品,就被它深深地震撼了。这篇作品也感动了苏教版的编者,被节选进高中语文必修三《和平的祈祷》这一板块。这部作品感动了这么多人,肖霍洛夫的秘诀究竟是什么,我和我的学生在一次次感动中有了一些发现。  相似文献   

12.
算博士     
郭沫若《武则天》一剧开头就借上官婉儿和太子贤之口调侃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上官婉儿:不,我是来通稟的。那位算学博士又来了。太子贤:算学博士?你说的是谁?上官婉儿:就是那位老头子诗人骆宾王呵。太子贤:(笑出)哦,你真调皮!你已经给他取下浑名了。你为什么叫他做算学博士?上官婉儿:你没看到,在他的诗里面,总有好些数字,在加减乘除吗?太子贤:对,我看到他的《帝京篇》。那倒是费了工夫做的。什么“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相似文献   

13.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一句一个祖父的呼喊,多少年来,她深深地把祖父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童年的生活中,去感受她与祖父一起生活的那段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吧!  相似文献   

14.
童年书话     
岁月如水,儿时的事情也渐渐随之流逝。然而,我总不能忘记儿时读书的事情……我出生在鲁西平原的一个小村庄。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挤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土疙瘩上。村子虽然不大,习俗却不少。每年冬天,田里没有什么可以忙的活计,村里便请来说书的先生,丰富一下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九岁那年的冬天,村里来了个说书的。那说书的一连讲了二十多个晚上,把《水浒传》讲得引人入胜。书中的故事发生在我们附近的地方,说书人又特别爱联想,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下午放了学,我有时顾不得吃饭,揣个窝头搬着凳子就去抢占好位子。白天,每得空闲,我便唤起…  相似文献   

15.
鲁迅曾说: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用这句话来献给作为人师的园丁们该是最恰当不过了。回想自己曾受业求学的几位启蒙老师,他们不也是这样吗? 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我的祖父吴潮海,他是清代的末代秀才,没等去考举人、进士等辛亥革命就爆发了。他曾参予创办山东第一所女子师范,后因兵荒马乱,便回到故乡一直教私塾。抗战期间,学校停办,家乡又是八路军、日伪军和一些地方武装拉锯的地方,为了不让学龄孩子们失学,祖父便在本族的一个大院里开办了私塾班,我和几个兄弟、堂兄弟及小伙伴们都在那儿就读。祖父不外从《三字经》、《百家…  相似文献   

16.
一位30多岁的女士与一位带小男孩的离婚男子又组成了新的家庭。这本是一件好事情,可是,男孩子不认她这个新妈妈,而且用她给男孩子新买的MP3下载了一首腾格尔唱的《小白菜》放给她听:“小白菜呀,地里黄啊,两三岁上没有娘啊……”这位女士在向我们咨询时不无伤心地说:“我虽然是个后妈,可是对孩子一点都没有后妈的感觉,很想对他尽一点妈妈的责任。所以,既不在吃穿方面卡他,也不在精神上虐待他,他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了融洽关系,我买了最新款的MP3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可是仍然很难感化他,好像是我赶走了他的亲妈似的。现在…  相似文献   

17.
良师     
寒窗九载许,老师来了一个又一个,温和的、严厉的、慈祥的、不苟言笑的。可是,书却是始终伴随我的一位老师。一、《娃娃画报》和《儿童时代》指引我拜师的是我的祖父,他告诉我书是最好的老师。读幼儿园的我,便在祖父怀里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那时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可爱的姑娘,她  相似文献   

18.
含羞草     
她是我祖父的一个老邻居,是除了我外婆、祖母外对我最和善的一个老奶奶,虽然我不知道她姓什么、叫什么、有多大岁数了。老奶奶每天都会推着一辆改装过的四轮小车,上面嵌着  相似文献   

19.
职业     
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我愿意是一个小贩,在街上过日子,叫着:“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下午四点,我从学校回家。我看见一个园丁在那里掘地。他用他的锄子,要怎么掘,便怎么掘,他被尘土污了衣裳,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身上被雨打湿了,都没有人骂他。我愿意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地,谁也不来阻止我。天色刚黑,妈妈就送我上床。从开着的窗口,我看得见更夫走来走…  相似文献   

20.
我的大孩子陈璧,1962年暑假,在泗阳县中学高中毕业后,投考大学没有录取,就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庄圩参加农业生产,做了祖国第一代的新型农民。我家是下中农,祖父和父亲都目不识丁,过去家中种地主的地,受尽他们的压迫剥削和欺凌侮辱。直到共产党来了,经过土地改革,家中才一天天好起来。在陈璧小时,我常常对他谈这些事情,在他的心灵深处种下了阶级仇恨的种子。我还跟他漫谈自己参加革命斗争的经过,讲革命先烈事迹,买一些《长征故事》和《革命回忆录》等书籍给他看,使他懂得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特别是我的家庭一贯积极劳动,我的老父一天到晚手脚不停地忙碌着,陈璧受到他祖父很大的影响。本来按我的情况,可以把陈璧带在身边上学,但是我没有这样做。陈璧小学是在家乡上的,初中是在王集中学上的,到考取高中才到县中来上。到县中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