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梁娟 《文教资料》2009,(18):149-151
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大部分小说,以犀利的文笔,揭露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矛盾和问题:以缠绵的语言,为现代人找到了一条新生的道路--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相处.但是,他的另一类描写"异域"的小说,也同样值得人们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劳伦斯的传记以及他的印第安人题材小说<羽蛇>,对劳伦斯进行彻底"脱魅",还原一个真实的劳伦斯.笔者认为,劳伦斯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始终处于"半路上"的人,他始终在逃离英国与回到英国之间游离.  相似文献   

2.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十分关注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在其中短篇小说中生动地再现了人的自然本能与现代机械文明之间的冲突。劳伦斯小说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对扭曲人性的机械文明的鞭挞和对自然人性回归的呼吁。他认为只有回归自然,恢复两性的本来面目,才能使人类摆脱文明的梦魇,远离机器的摧残。  相似文献   

4.
◇乙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小说家劳伦斯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创作的背景环境和人物素材很多都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真实生活。童年的矿区生活是劳伦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如此,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这两个在劳伦斯生命早起极为重要的女人也是影响他创作《儿子与情人》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成长环境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反映,以及他生命早期的两个重要女人——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与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和米利亚姆的形象对比分析,揭示出他的早年的矿区生活和这两个重要的女人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证实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浓厚的自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儿子与情人》这篇小说展现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内心的精神世界的摧残,劳伦斯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生态和人内心的精神世界,也明确表示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对.他认为人类与动物以及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应该是一体的,人类应当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小说因性描写而倍受争议。其实,劳伦斯是通过性反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企图通过性追求回归自然的人类天性,同时表达了自己以“血性意识”为基础的性理想。劳伦斯小说的性描写和他的性理想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在他的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蕴涵着他一生最关心的两个主题:"死亡"与"再生"。他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二元对立统一的,人的生命也同样以死亡和再生的形式存在,人也是由肉体和精神两方面构成的。以此来统观资本主义社会,劳伦斯提出了他的死亡——再生理论。他认为工业文明压抑人性,使人萎靡而趋向死亡,只有通过建立新的和谐的两性关系来改造社会,才能实现人性的复归,从而走向再生之路,达到拯救人类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 ,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 ,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 ,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 ,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 劳伦斯作为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他有天才般的远见卓识,他在生命的精髓中挖掘着人类永恒的价值。“他的每一部小说都以某种哲学理论为背景结构主干,而这些理论又与活生生的生存体验和谐统一为一体。” 劳伦斯的第一部作品《白孔雀》以诺汀汉地区的农村为背景。这部小说写的不仅是某个人的失意与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英国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D·H劳伦斯的作品深刻地展现了对人类复杂内心世界和精神困扰的哲学思考。他的《儿子与情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表面所涉及的"俄狄浦斯情结"和两性关系的背后,展现的是劳伦斯对人的精神与肉体、理智与情感、个性独立与依赖他人等二元关系的深刻的、辩证的思考。从这部小说可以看出,劳伦斯追求灵与肉的融合、理智与情感的并重、个性独立与尊重他人并行的理想生存状态。他认为这样才可以实现一种内心宁静的愉悦和宽容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罗荷香 《英语辅导》2008,(6):156-159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劳伦斯,以其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并在其文学创作中以独特的方式予以揭露和抨击,特别是针对资本主义机器文明对自然环境与人类和谐关系的破坏。本文试以其几部小说代表作为范例,阐明劳伦斯在文学创作中是如何来展现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并鲜明地指出劳伦斯强烈呼唤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倡回归自然,希望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来挽救人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劳伦斯用抽象的、人的自然属性抵抗资本主义来实现人类新生的愿望只能是美丽的幻想。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赏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太阳》,人们可以发现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在其文本中的体现及其精髓。小说女主人公朱丽叶远离文明,逃到大自然中,在自然的救赎下重新获得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这正是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的精髓所在。将女性与自然这个两个"他者"联系在一起,并企图通过对"他者"的解构来寻求人类文明的出路,在这一点上,劳伦斯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某些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6.
D&#183;H&#183;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赫·劳伦斯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同时也是劳伦斯最倍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康妮与梅勒斯的偷情为主线,以自然的树林为依托,极力的鞭笞了工业文明下的生态破坏,赞扬了自然中人类灵与肉的结合。同时,劳伦斯通过塑造代表工业文明之子的查泰来爵士、代表人性的查泰莱夫人:康妮和代表自然之子的守园人梅勒斯,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呼吁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英国劳伦斯研究专家基恩·萨加认为劳伦斯具有独特的、戏剧性的并且是带有内在节奏的生活经历.而使劳伦斯的生活具有这些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他采取了神话形式中最古老的、最富有感染力的形式——探索形式.基恩·萨加的话说出了劳伦斯一生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解救人类和改造社会,他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而且,他的这种对于人类出路的探索又经历了一番苦难的历程.纵观劳伦斯的创作和他富有独特性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把劳伦斯的探索过程分成三个  相似文献   

19.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现代派作家之一。他的思想虽受过佛洛伊德的影响,但对于性爱的本质和功能,他与佛洛伊德的意见相异。劳伦斯认为,性之真正意义,是美感。性和美是一回事,尤如火和火焰是同一回事。憎恨性,就是憎恨美。想让爱具有生命之美,就必须尊重爱。劳伦斯认为,性爱的功能是快乐,而不是生育。人类的本能是积极的创造。劳伦斯的大部分性爱观点在其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通过三个和查太莱夫人Constance有关的男人:查太莱夫人的丈夫查太莱男爵Clifford,爱尔兰剧作家蔑可里斯(Machaelis)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狩猎人Mellors的形象表现了人的异化。小说通过刻画查太莱男爵的丑恶嘴脸和爱尔兰剧作家蔑可里斯(Machaelis)的软弱向人们展示了在机器文明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尤其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纯洁关系变成了物欲控制下的彼此没有吸引力的空洞的关系;但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狩猎人Mellors,作家认为他是真正的人的代表。作者通过他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人类将会拥有美好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