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听了一些数学公开课,课堂往往少不了“自学课本”这一环节。但是一些课的“自学”只是一种形式,收效甚微。常见教者一声“从××页×行看  相似文献   

2.
对于计算教学,教师们曾评价为“枯燥”,孩子们也说“没劲”。确实,计算教学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新课标如一股春风,吹活了计算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使它呈现出“鲜活”的景象。前段时间,听了两节计算课,内容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两节课因设计思路的不同,教学效果之差别也就十分明显。一、两个案例设计对比[案例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动笔计算四道习题,复习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45×633×846×2073×402.自学课本,出示自学提纲。(1)两位数乘两位数24×16,竖式计算分三步,分成哪三步?(2)第一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  相似文献   

3.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4.
做母亲常会替孩子设计未来。“要让我家孩子做医生”“我要让他成为政治家”“将来一定要他进××大学,毕业后在××公司服务”。如此详细安排孩子的未来,便有了问题。为什么呢?母亲虽然不在孩子面前讲明,心里却想着:“要让他做医生,一定得把他教养成沉着、值得信赖的人。”如此把孩子的将来与自己主观期望连接的结果,使父  相似文献   

5.
“哼哼哈哈……”酷哥阿水塞着耳麦,一边哼着歌一边闭着眼睛摇头晃脑。不用猜也知道,他又在听Z的歌了。阿水喜欢追星,特别是对Z,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你看,他身上那件大红色的带帽外套,就是模仿Z的。阿水总是自认为对Z了解很多,“你知道Z的新专辑《××××》吗?”“你知道Z他最喜欢什么颜色吗?”阿水常常喜欢这样问别人。然而,大部分同学听了之后只会留下一既然他是酷哥,当然是爱耍酷了。他十有九次把袖子卷到肩膀上,一次裤子脏得不得了——谁知道他这是什么酷?!阿水总以为自己长得帅,常把“我是酷哥我怕谁”这种恐…  相似文献   

6.
常听到孩子受这样的责难:“××是‘三条杠’,为什么你一条杠也没有?”“××是三好生,为什么你不是?”“××参加‘少代会’,为什么你轮不到?”孩子无言,因为这是事实。不过,如果伶俐的孩子以同样的句式反问同类问题,我想,您也许也会无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面对自己和他人,总有许多失意和感慨,同辈人和同龄人  相似文献   

7.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听了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其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铺垫45×6 33×8 46×20 23×30 二、出示自学提示,引导自学1、两位数乘两位数24×16,竖式计算可以分成哪几步? 2、第一步算什么?积的末位和乘数的哪一位  相似文献   

9.
现在许多的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一、玩就是学习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8岁那年,他曾和父亲吵过架,其原因是填报升学志愿与父亲意见不一致。他坚持了自己的志愿,没有听家长的。父亲以为一片好心却不被孩子理解,一向听话的孩子竟敢反对自己,便发火大骂孩子“不孝”。而孩子则认为他有权力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便说:“谁也不能把意志强加给我。”一听这话,父亲勃然大怒,拍案骂道:“大胆!你是我生的,若在旧社会打死你我也不犯法!你给我滚出去!”他真的一甩袖子住到姨妈家去了。这件事最终还是以父亲的妥协了结,但从此父子之间变得冷漠、隔膜起来。多年后回想此事,父亲的好心是不容置疑的,他还是…  相似文献   

11.
去一个朋友家串门,看见朋友的孩子正伏案学习,当听说他参加自学考试时,我便问他考得怎样,他回答说:“有些题都没有见过,及格把握不大”。问得原因,他才告诉我,因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辅导材料上了,没有系统看教材。他惋惜地说;“如果多看几遍教材就好了。”好在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正在发愤弥补。 听了这个孩子说了个“如果”一词,我想了许多…… 有人说,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爱说“如果”,后者爱说“如何”,现在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2.
引导幼儿关心生病住院的同伴,是培养孩子友爱精神的一种好办法。一次,我在上绘画课前,告诉小朋友:“××小朋友生病住院了,他很寂寞,很想念你们。你们想把什么最有趣的东西送给他,就把这东西画出来,由老师送去,他一定会高兴的。”这节课上孩子们都认真地画出了自己满意的画  相似文献   

13.
婷婷:今天我们请来了行知幼儿园的老师们,她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不少经验。不信?昕她们说说吧,有一些经验对你们或许有用哩! 孩子“告状”怎么办? 虞佩萍整天和孩子在一起,免不了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告状。”内容无外乎“××打××”“××抢玩具”“××和××在抢椅子”……这样的“告状”,其实有的孩子也并非一定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其形成原因又很复杂,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学生本人等诸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是何种因素造成的,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等特点去分析、了解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重燃他们心中的奋进之火。一、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这句话说明了师爱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困生给学困生一张笑脸、一颗爱心,他们就会在教师的理解和关爱中寻找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不再差下去。班级有个同学文××,…  相似文献   

15.
止哭剂     
为安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真乖,上幼儿园不哭。”我发现,这看似表扬的一句话却更像一副“催泪剂”,那些情绪不稳的孩子听后常常会忍不住抽泣起来。一天我上社会活动课“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受到很大启发。第二天晨间接待时,看到那些需要鼓励的小朋友,我就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真棒,今天高高兴兴来  相似文献   

16.
听课时,一位老师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她说,昨天给学生发了一个通知:“告家长书家长同志:您好!为迎接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教育局党委定于10月31日下午组织全系统听党课,我校为大会主会场。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周四中午12点10分放学,下午不上课,在家里完成作业,请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小学×月×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话,学生找了好多条,诸如十六大胜利召开,组织听党课,家长监督完成作业等等,就是找不到最主要的信息———下午不上课。为什么会这样?对孩子来说,下午不上课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值得为…  相似文献   

17.
神奇的木棒     
老师用手帕蒙住眼睛,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棒。幼儿依次排队,站到她面前,她用木棒在各个幼儿身上摩擦几下,对木棒说:“小木棒,小木棒,他是谁?你快讲。”接着把木棒放到耳边听了一会,说道:“小木棒,谢谢你,我知道了。”教师高兴地对面前的小朋友说:“小木棒已告诉我,你是×××!”果然,老师猜中了。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两岁多,变得越来越能干了,但令人烦恼的事也接踵而来。他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常说:“我自己来”;他常常为了一点点小事莫名其妙地放声大哭;他经常不听劝阻在家里“大闹天宫”。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是其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说明孩子已进入“第一反抗期”。在这一阶段,家长若尽可能满足孩子“自己来”的愿望,并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支持,孩子将会终身受益。 A.通情达理。不过分干涉。不要怕孩子把  相似文献   

19.
余光明 《四川教育》2004,(12):12-13
2004年是个“教师年”。本刊“论坛”板块以“教师××”为主题,分多期作了“专论”,对教师的生存、发展、科研等给予了充分关注。这既是对第20个教师节节日气氛的烘托,也是对教师问题的比较系列、深入的研究。《四川教育》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师代言的刊物,关注教师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本刊持续的话题。明年的“专论”,我们还将把探讨继续引向深入。关于教师问题,教师自己最是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拿起你的笔,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我们共建自己的精神家园。E-mail:zhengyan-luntan@163.com  相似文献   

20.
家长和教师之间必须进行真正的对话,儿童的协调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补充。——摘自《学习——内在的财富》家长的自白:“我特别想了解学校的情况,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可是我觉得非常困难。”“我明明知道学校的做法是不对的,可是,我不能告诉孩子,也不能向学校提意见,因为孩子在他们手里,怕孩子因为我提意见在学校受委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