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晖 《学语文》2012,(5):63-6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词诠》、《辞源》、《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古汉语虚词通释》、《古籍通假字汇释》、《同源字典》等,都是我们学习和讲解文言文的良师益友。由于文言文使用的是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2.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走人教材,它们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成为后人学习的经典作品。其中的议论性文言散文直接就是我们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典范。只要我们善于钻研,就能探究出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操作性强的写作技巧。如从粤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谏太宗十思疏》中,我们就能得到以下写作启示——  相似文献   

3.
作为祖国优秀文化传承的“活化石”,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在第一学段就接触到浅显的古诗,从四年级开始接触寓言类文言文小故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到了“诵读”,可见小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记诵积累”。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教学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因为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学生在小学接触了比较简单的《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文章,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好奇心,初中阶段既要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又要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历久不衰的经典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相似文献   

5.
褚香 《现代语文》2011,(6):34-35
近几日整理个人材料的时候,偶然发现近两年开设的公开课大多是文言文,如《琵琶行》、《项脊轩志》、《孟子见梁襄王》等等,忽而想起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有些学生甚至戏称文言文为“第二外语”。纵观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确实举步维艰,学生的学习倦怠,教师的束手无策,使文言文典范之美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大修订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组课文编入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是人教版教材以前所没有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取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积累的教学策略 ,不求字字落实 ,句句确切 ,只求了解大意 ,熟读成诵。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认识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现象 ,领悟其言简意赅的表达特点。现以《学弈》一课 ,具体谈一谈教学设想。一、谈话 ,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教学开始 ,教师应从弘扬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 ,简要介绍文言…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教学首先必须在绪论部分解决古代汉语的概念、性质和对象,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和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这三个问题。朱振家《古代汉语》的绪论部分,讲"古代汉语的性质和对象","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和"怎样学习文言文",其内容和观点都有可以商榷的地方。本文认为: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古代汉语的性质主要是语言性,工具性是次要的;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言,但不是文言文;2.朱氏绪论第二、三两个问题讲"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和"怎样学习文言文",将古代汉语等同于文言文,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脍炙人口,世代传诵。《小石潭记》属新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之一,其教学重点是诵读和体会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景中之情,与作者对话。一、诵读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其间,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文化的传承、智慧的汲取。诵读是走进文言文的第一步。客观规律表明,语言学习不是靠对语言的理性分析而是靠语感的培养来进行的。文言文的诵读就是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诵读就是要…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中职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模块.然而,纵观当前的中职语文教育,文言文教学存在明显的"死于章句,废于清议"问题."死于章句"源于中职语文教师死板僵硬的教学方式,"废于清议"则重在指摒弃文言文本身,任意拓展,肆意解读文言文文本思想的现象,这两种现象的最终结果是导致"文和言"割裂,学生学习文言文愈感索然.对此,本文特地以中职文言文《师说》为例探索循序渐进的"四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是中职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模块。然而,纵观当前的中职语文教育,文言文教学存在明显的"死于章句,废于清议"问题。"死于章句"源于中职语文教师死板僵硬的教学方式,"废于清议"则重在指摒弃文言文本身,任意拓展,肆意解读文言文文本思想的现象,这两种现象的最终结果是导致"文和言"割裂,学生学习文言文愈感索然。对此,本文特地以中职文言文《师说》为例探索循序渐进的"四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瑰宝,在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之上,突破传统文言文教学,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情景剧式教学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文言文.《孟子四则》情景剧式教学法成功的因素离不开以下几个几点:课前准备,打好文言文情景剧式教学基础 ;课堂表演,小组式情景剧表演加深文言文记忆和理解;课后复习,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3.
“四文融合”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总原则,要求文言文的教学设计应精选核心教学点来确立讲授骨架。以“君子之乐”为《〈论语〉十二章》的核心教学点,串起“以学修身”的教学主线,能将“体会和领悟学习生活”与“在默读中把握关键词句”的单元教学要求落到实处。《〈论语〉十二章》“以‘乐’立骨,四文融合”的教学处理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为“以点立骨,四文融合”的方法论,广泛地应用于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具有言简意赅、节奏有力的特点。《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璀璨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不朽名篇。该篇从翻译其感想出发,通过分析其英译过程,粗浅探讨了文言文英译中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并在篇幅最后附上了其英译文,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章婧 《海外英语》2015,(4):57-58
文言文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具有言简意赅、节奏有力的特点。《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璀璨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不朽名篇。该篇从翻译其感想出发,通过分析其英译过程,粗浅探讨了文言文英译中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并在篇幅最后附上了其英译文,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汉存  付廷霞 《课外阅读》2011,(10):291-29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一篇文言文呢?这就要求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儿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介绍一种“五读”学习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难度,兴趣、信心、方法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一、激发兴趣(一)消除恐惧心理,激发兴趣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表现手段的文体,学生多未见过。因此,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文言文学习的引领者,应在正式进入文言文教学前,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文言故事,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比如可将《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故事的原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节文言文阅读课。师:今天学习《马说》,我们曾学过《爱莲说》,还记得什么是“说”吗?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文言文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目前,占诗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比重一下子提高到40%以上,再加上《语文读本》内容,阅读量几乎是原来的三到四倍。然而,从实际教学情况看,文言文教学工作较为困难,中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高一语文新教材第四单元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勾践灭吴》(《国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给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现实提供了真实、详尽的材料。值得称道的是,四篇文章里都塑造了一位能言善辩、忠君爱国的说客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