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袁世凯卖国和复辟帝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结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国民政府的建立、新军阀混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反共高潮、内战的爆发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等。其中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国民政府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是本专题的重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对国民政府性质的认识是本专题的难点。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北洋军阀统治建立起来。唐绍仪内阁辞职后,袁世凯建立了封建独裁统治。为了镇压国民党,袁世凯以盐税作抵押向列强借款作军费,镇压了“二次革命”。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势力,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英美帝主义为靠山,大肆掠夺人民,确立起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2.
这节教材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二是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三是护法运动。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和护法运动是本节的重点,护法运动也是本节的难点。首先,教材通过介绍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分裂和斗争以及各省大小军阀的纷起,说明当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教师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参照课本《1917——1918年军阀割据示意图》,重点向学生介绍,洪宪帝制失败后,南北军阀,特别是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其代表人物、所依靠的帝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及其社会根源;军阀割据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及其失败;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及其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著名的爱国民族实业家,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 (1)帝国主义列强为侵略、控制中国,支持封建军阀割据纷争。使中国社会长期陷于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 (2)张勋复辟的失败再次证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复辟帝制的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4.
[高考导向分析]本专题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部分之一。’90以来,每年高考命题都涉及这一专题的内容,从题型结构看,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南考题)。本专题的命题重点是: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国民党改组、孙中山北上、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汪精卫的活动、皖南事变、改订新约运动、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政策的变化、伪国大和重庆谈判等。今后本专题仍将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除选择题外,本专题还能提供较丰富的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尤其能提供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  相似文献   

5.
周立新 《新高考》2006,(5):60-63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及著名君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封建王朝的盛世;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政治改革。明确本专题的重点:每一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以及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难点:归纳有关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和治乱兴衰的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汉末黄巾起义以后,群雄竞起,收守并争,形成军阀割据;继而司马氏代魏,结束三国鼎立局面.西晋统一的时间不长,短短三十六年,就因内外矛盾的进发而归于灭亡.……  相似文献   

7.
马学松  刘金银 《新高考》2005,(12):35-39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中国中央政府对外交往的过程及相互关系中的重要方针、政策、发生的重大事件、涉及的重要人物。明确本专题的重点:清政府的屈辱外交,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辉煌的外交成就,近现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等;难点:外交政策、策略的调整,正确认识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一些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军阀政治在中国肆虐30多年,给中国现代化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为增加财政收入,扭转财政混乱和亏空的局面,巩固统治地位,采取了一些稳定财政的经济措施.整顿税务是其主要措施之一,重点是收回海关自主权,整顿关税和盐税、裁撤厘金并改征货物统税.  相似文献   

10.
[重点指津]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其中科技、思想、教育是本专题的重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是本专题的难点.[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重点指津]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主要活动.党的自身建设、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工农运动和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等是本专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督抚制度形成于明代,发展和完善于清朝初年至中叶。鸦片战争以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地方督抚的权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可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政治、军事势力。清末督抚势力的崛起是形成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了19世纪后半叶乃至20世纪初期中国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本专题主要包括工场手工业阶段、蒸汽时代和电汽时代到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阶段的经济特征是本专题的重点.资本主义经济对政治制度、外交、军事的影响是本专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重点指津]本专题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抗争和探索活动.洋务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及实践活动是本专题的重点.对《天朝田亩制度》、洋务运动和三民主义的评价.以及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特点、功绩、教训的分析等是本专题的难点.学习抗争史,一要了解抗争的特点,二要认识它的发展过程,三要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一节(一课时),共分四个目,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宁汉合流”、“南京政府的‘北伐’和‘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教师授课时应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作为课文重点,因为这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标志国民政府在中国统治的开始和它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政府的统治,也就是蒋家王朝的统治,从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一共存在了22年。对这一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课文分三部分说明。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课文主要从两方面叙述。  相似文献   

16.
[重点指津]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土地赋税制度,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经济交流和对外贸易等重点.经济发展原因及其对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是本专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重点指津]本专题包括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措施、重要政治人物、重要政治事件和历史现象、人民的反抗斗争及重要的战争战役、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重点内容.对重要改革和政治人物的评价、对封建王朝更替规律的认识是本专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张炎 《华章》2013,(20)
“联省自治”运动在民国兴盛一时。针对当时民国军阀割据和内战频繁的局面,章太炎最先提出这一方案,并得到当时诸多社会名流和西南地方军阀的支持。湖南、四川是“联省自治”运动的中坚力量,在北方军阀“武力统一”方针的步步紧逼之下,“联省自治”运动最终失败。但它想通过地方自治而使中国最终走向宪政道路的方案,对解决民国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阎锡山与晋系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北京虽然有个中央政府,但整个中国实际上已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早在护国战争期间,西南各省的实力派,已与北京政府公开对立。袁氏之死又使内部早已矛盾重重的北洋集团失去赖以维系全局的重心人物,因而不可  相似文献   

20.
[备考指导] 1.命题规律分析:本专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1)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传统自然经济及其解体、洋务运动及其创办的军事与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其创办的民族工业、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的调整与改造等. (2)命题观点主要有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兴起;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先河,抑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国初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