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醋酸铬(Ⅱ)水合物为淡红棕色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盐酸,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三价铬化合物。因此,它的制备及储存都不允许有空气存在。一般采用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体作保护性氛围。北京师范大学编写^[1]的高校教材《无机化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选修4中引入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师生常常遇到一些难以深入解释的溶解问题.如氨水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而该沉淀又能溶于NH4Cl.氨水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但Fe(OH)3却不能溶于NH4Cl溶液.FeS能溶于强酸,但CuS不溶于强酸.CuS能溶于  相似文献   

3.
高级中学化学 (人教、必修版 )第一册第六章第 1 42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氧化氮不溶于水 ,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生成红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NO2 ) .2NO O2 2NO2因此 ,在雷雨时 ,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二氧化氮有毒 ,易溶于水 .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 H2 O 2HNO3 NO……”这段文字虽字数不多 ,但内容丰富、难以理解 .为了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便于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并达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实验设计能力的目的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个实验作为演示…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有这样一道"经典"化学习题: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稀硫酸和稀盐酸,鉴别它们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还是氯化钡溶液?教辅资料甚至中考题中给出的答案是氯化钡溶液。理由是硝酸银溶液遇盐酸产生白色氯化银沉淀,硝酸银溶液遇硫酸反应也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沉淀。事实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化学压轴题貌似“风平浪静”,实则“暗礁”四伏,稍不注意就有“触礁”的危险。例1.(1993年全国高考题)硫酸银的溶解度较小,25℃时,每100克水仅溶解0.836克。(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克硫酸银固体,加200克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毫升,  相似文献   

6.
1.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的能力,并普及环保知识.2.实验用品由学生设定.3.实验步骤(1)阅读下列短文铅及其化合物铅是浅灰蓝色的金属,质软,易用刀切开,在空气 中易生成氧化层而失去金属光泽,铅是具有某些非金属性的元素,表现在Pb(OH)_2呈明显两性,能溶于NaOH溶液,不溶于弱碱.  相似文献   

7.
题目 (2006年天津市考题改编)将10g不纯的锌粒(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了0.2g气体.  相似文献   

8.
现行各种版本的初三化学教科书中 ,均没有设置“CO2 溶于水”的实验 ,教学中教师多通过介绍 (或展示 )“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 ”的事实 ,去引导学生推出“CO2 能溶于水”这一结论。为了使教学更加直观 ,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CO2 溶于水”的实验。现介绍如下。1 实验装置 (如图  相似文献   

9.
张玉 《中学生物学》2011,27(8):42-43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二中要求学生掌握并完成的一个重要实验。实验原理指出:DNA分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DNA析出;利用DNA分子不溶于冷酒精,而细胞中的杂质可溶于冷酒精的性质差别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最后利用DNA遇二苯胺(沸水浴)显蓝色,鉴定DNA。  相似文献   

10.
例1 (2003年吉林)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盛放的红磷为什么必须过量?(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推论出氮气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3)此实验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理由是__.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六种沉淀最常见。无论是在教材里,还是在习题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这六种沉淀是BaSO4、AgCl、CaCO3、BaCO3、Cu(OH)2、Fe(OH)3等。根据它们的特性,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BaSO4和AgCl,它们不仅不溶于水,更重要的是不溶于稀HNO3。初中化学中不溶于稀HNO3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稀盐酸与硫酸、可溶性氯化物与可溶性硫酸盐的鉴别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有关它们的鉴别、推断题在历届各省市中考中屡见不鲜,但学生的得分率比较低,原因是学生只知道 AgCl 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而不知道稀硫酸、可溶性硫酸盐与硝酸银反应也可产生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 Ag_2SO_4(微溶)白色沉淀,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回答这类问题,我建议在硫酸这一节教学中,应补充稀硫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以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  相似文献   

13.
周新荣 《化学教学》2000,(12):34-35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二册第1 38页 [实验 5 -3]提到“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 ,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本实验意在体现苯酚与溴之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三溴苯酚。贵刊 99年第九期《浅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介绍 :为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将此实验改进为 :①“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中”;②“将少量苯酚滴入浓溴水中”“让学生根据上面两个实验所得的现象 ,分析回答为什么出现不同现象 ?(三溴苯酚难溶于水 ,但溶于苯酚)”。我认为上述的“将少量苯酚滴入浓溴水中”做法不妥。我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其结…  相似文献   

14.
试验原理:酒精和水可以任意比例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时,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而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若事先在酒精中滴入品红等有色物质的浓溶液,就会制出彩色的“固体”酒精。  相似文献   

15.
[题目] 为测定粗氧化铜(其中含少量氧化亚铁及不溶于酸的杂质)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并制取无水硫酸铜.某化学活动小组进行了下述实验:已知Fe3+、Cu2+、Fe2+三种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  相似文献   

16.
喷泉实验乐趣无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素珍  李旭珍 《化学教学》2000,(4):46-46,44
喷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做喷泉 ,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是否可以做喷泉 ?喷泉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圆底烧瓶不干燥行吗 ,圆底烧瓶不倒置行吗 ?我们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分析 ,且做了实验 .烧瓶通过玻璃管与烧杯组成一个连通器 ,烧瓶原先装满气体 ,压强较大 ,大气压无法将烧杯里的溶液压入烧瓶 .挤压滴管的胶头 ,一部分气体溶于水中 ,气体分子减少 ,烧瓶内气压降低 ,大气压将烧杯中的石蕊溶液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氯化氢溶于水显酸性 ,于是形成了美丽的红色喷泉 ,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由此我们知道 ,降低烧瓶内的气压 ,则是形成喷泉的关…  相似文献   

17.
曹洪昌 《中学理科》2002,(10):41-42
对有机物进行分离和提纯的试题是以有机物知识为载体 ,融有机物性质、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于一体的考查综合能力的好题型 .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方法 ,一般可根据有机物的溶解性、酸碱性等性质的差异 ,把其中一种转变为可溶于水的物质进入水层 ,而另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仍留在有机层 ,然后再用分液漏斗把它们分离出来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原则是 :(1 )不增———在除去杂质的同时 ,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 )不减———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的量 ;(3 )简便———分离操作简便易行 ;(4 )易得———除杂试剂价格便宜 ,容易得到 ;(5 )最好———所…  相似文献   

18.
排水集气法的改进及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水集气法是实验室收集气体的一种常规方法 ,它相对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有纯度高、收集充分、不用验满、浪费少、污染小等优点。但是 ,该法也存在可收集的气体有限 (不能收集可溶于水的气体 ) ,操作不便等缺点。笔者对其做如下改进 ,并加以推广 ,使其能收集大多数气体。一、原理由物理学知识可知 ,若向一充满某液体的洗气瓶中逆向通入 (短进长出 )不溶于该液体的气体 ,则可将其中的液体排出 ,并使容器内充满该气体 ,依据这一原理便可直接利用集气瓶通过排某些液体来收集气体。二、装置实验装置如附图。附图 实验装置三、操作方法1 .收集前 …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斯达舒是生活中常见的胃药,说明书上这样表述:“本品每粒含氢氧化铝140 mg。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味,不溶于水。可用于缓解胃酸(盐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烧灼感、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说明氢氧化铝通过和胃酸(盐酸)反应来治疗胃病,即氢氧化铝沉淀能溶于稀盐酸。  相似文献   

20.
氮的氧化物有多种,课本上重点介绍了NO和NO_2的性质,所以经常会有一类考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把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方法总结了以下几点.1关系式法1)NO_2和NO(N_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