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这是一篇不足五百字的短文,这是一段普 通的邻里故事,这是一个平凡的都市女性。然 而,作者却以其生花妙笔,将短文写得妙趣横 生,将故事写得波澜曲致,将人物写得楚楚动 人。 一、宕一笔,引人入 胜 文章题为"邻院的  相似文献   

2.
善良的单纯     
这是一篇含意深长的短文,故事里面套故事:自以为聪明的哥哥在嘲笑弟弟是“呆鸟”的同时,却不知道自己也“单纯”得可以;而带着嘲讽的口气讲述这则故事的祖父,自己更是“不但单纯得善良,也单纯得勇敢”——作者通过这几则故事,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时隔五十余年重读这篇文章,又有哪些新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1984年,郑渊洁产生了完全由他一个人写一本刊物的想法。因为他发现在一本刊物上,有的作者写得好,有的写得不行。读者是为了看好文章而掏钱买杂志的,可是这本刊物上的所有作者却按照统一标准拿稿费,这就等于写得一般  相似文献   

4.
应该听谁的     
读了《骑驴》短文,你觉得老爷爷应该听谁的?要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怎样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想法一样的同学自由组合,按自己想的演一演。[说写话题]0[思路提示]这次说写训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读《骑驴》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问题故事”,实际上也是一个智力竞赛题。这道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它是用一种假设的情境启发读者思考,也是在考查同学的智力水平。在这则故事中,老爷爷和孙子“骑驴”的方式有四种:1、两人一同骑2、孙子一人骑3、爷爷一人骑4、两人都不骑每一种骑法,都有一定的理由。你究竟主张什么,都可以说一…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听说过《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酷爱穿新衣的皇帝被两个骗子骗得脱去所有衣服,赤身裸体去街上展示新衣的故事。而这篇文章的小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给我们讲了一个离奇又有趣的故事,读后令你忍俊不禁。裁缝成了好裁缝,国王也不是昏国王。可裁缝却失了业。国王又赤身裸体上了街,这又是为什么?请你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两条路》是德国著名作家让·保尔·里克特(176-1825)的散文佳作。《两条路》讲的是一个十分平常的规动故事。它告诉人们的其实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一个道理。就这个内容来说,把它写进文章不易写好。但是,里克特却以巧妙而奇特的构思,十分精到的艺术手法,将短文写得感人至深。一个年已花甲的老人在新年之夜回顾他的一生,为他的过失而羞愧,痛惜虚掷的年华。文中,作者摒弃了一般规劝文章惯用的说理、议论的方法,而是细致地刻画了老人的心理状态,把强烈的光束集中在老人的身上。文章的前五个段落,作者极尽渲染之…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趣呢?方法有五:一、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读者对作品中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设置悬念,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故意卖“关子”,故意留下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这样,可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生姿,韵致无穷,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萧乾的《枣核》一文,开篇点明身在异国他乡的友人竟然再三索要几枚枣核,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索枣核的原因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读者心头,让人好想知道原委。这样作品就把本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写得曲曲折折,颇有韵致,最后才点明老人那颗深…  相似文献   

8.
怀着敬慕的心情,翻阅了蒋子龙的《饥饿综合》这本短篇小说集,一下子便被吸引住了。这些故事一个个似乎荒诞离奇,却又感觉分外真实。这大概是作者选取了一般读者习惯接受的形式来写这一个个怪诞的故事的缘故吧,因而怪事不怪,怪得有理,似乎真的一般。  相似文献   

9.
<正>嘉宾说赛题《“陌生”的熟人》,显然这是一个写人的作文题目。难点在于,要写进文章里的这个“人”,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人。乍一看,题目的表述自相矛盾。但细想后发现,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命题要求,恰恰留下了自由创作与巧妙回旋的空间。也就是说,它要求作者在“陌生”一词上动脑筋、出妙招、挖新意。  相似文献   

10.
小说,在我们的头脑中作为一个概念,最核心的东西无疑就是故事了。小说家想着如何把故事写得娓娓动听,有来有去;读者更是期待看到一个曲折而又明白的精彩故事,获得一种“窥视”的满足或是体验的新奇。但是,我们慢慢发现小说不再是只有一种面貌了,它甚至开始偏离那种有头有尾、曲折离奇的故事核,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它“怎么讲”而不是“讲什么”,集中到“意味”而不是“意思”、“意义”之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读者的期待视野被迫发生了改变。潘军的这篇《上官先生的恋爱生活》就是这样一篇改变读者期待视野的小说。《上官先生…  相似文献   

11.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个我想了很久的问题我明知道它是没有答案的可我总是那么傻让它始终缠绕在心头曾经有件我做得很傻的事情我明知道它其实不必要可我总是那么笨让它成为无尽的悔f艮尽管你愿把一切锁进岁月的抽屉里可我的抽屉里永远锁着一封未寄出的信[评析] 一 “永远锁在抽屉”的是“悔恨”。诗写得亲切、朴实又含蓄。诗是含蓄的艺术,作者没有直言“悔恨”,而且把它“永远锁着”,“未寄出”。世界上从来没有后悔药,实际这封“信”永远再也寄不出了。虽然寄不出,但通篇道出了作者在悔: “我明知道…···” “可我总是那么傻”、 “那么笨”,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作文精品导读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单看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就会觉得极有意思。你会想,自己栽一棵葡萄是什么意思?这样,也许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急于想寻求其中的一个答案。作者在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是先说两个故事,从两个故事中,你自然会想到作者的意图了。这样的开头能吸引人。从两个故事中,作者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引申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的作为。这时,你就觉得,这些事与自己有某种关联了,从而再次引起读者的思考。对于这两个身边同学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作者再一次列举一个事例,从雅典奥运会中国女子曲棍球的成绩与失…  相似文献   

14.
甄诚小朋友这篇《绝招》,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爸爸的鼾声如雷,一家人苦不堪言。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小作者却写出了新意。首先是把故事的情节写得一波三折,充满趣味:那一天晚上,爸爸照旧呼噜扰人,小作者忍无可忍,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叫醒他时,他却不打了;当第二天告诉爸爸“昨天晚上你打呼噜让我没有休息好”时,爸爸却假装糊涂,一口抵赖,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作者深受其害却拿他没办法。其次,小作者的“绝招”别出心裁:他用录音机录下了爸爸的鼾声,当他再一次抵赖时,录音机里传出一阵阵“哼昂——哼昂”的呼噜声。在…  相似文献   

15.
《恰到好处》这篇短文,写于1962年,是杨述针对人们思想中存在的左的倾向而写的一篇思想随笔。在它不足千字的篇幅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的观点,阐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说理透辟深刻,针对性强,简洁生动,真可谓短小精悍。文章虽短,却令人难忘,这不仅是因为阐述的道理深刻,更主要是因为它那高超的说理技巧。你也许要问:高超之处在哪里?别急,且听我细说。一、引用故事,形象点题本文所要阐明的观点是“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而“恰到好处”这个概念是关键,但却很抽象,想说…  相似文献   

16.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幼儿园图书馆的一位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稚嫩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老"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从我们所读的来稿中看,现在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似乎功力还有所欠缺,尤其在写人方面很少有写得好的。为此,我们特地推荐张帆同学的《中国“法老”》。作者记叙的是老师的故事。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法,刻画出老师的生动形象,描绘出老师的个性,使文章富于艺术性。在记叙人物的写作中,很重要的是要写好人物性格。作者写“法老”时,能抓住老师的相貌特征和他的个性来写。例如,作者写他在上课时,走进教室的情态:安坐、抽“戒尺”、扇扇等动作,在不经意间表现出老师的个性,写得有趣、有味。作者还在“法老”老师对教学的认真上并有一套教学方法上去写他。学生之所以佩服老师,很大程度上是老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法老”老师对教学是严格的,也有一套方法,使他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赢得学生的信赖。此外,作者十分生动地写出了“法老”老师的多才多艺,在另一个侧面勾勒出他的形象。作者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也有很强的表现能力,把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和多才多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看到了活生生的老师的形象。作品文字简练明快,亦庄亦谐,当你读这篇文章时,相信你一定会忍俊不禁的。  相似文献   

18.
燕子以其矫捷的身姿、欢快的步点和梦幻般的呢喃,成为历代文学作品歌咏的对象,成为中国人心中化解不开的一种情结。台湾女诗人席慕蓉更是把燕子作为结构文章的线索,作为自己心声的代言人,以清新、质朴的文字,将郁结胸中多年、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细腻、含蓄地表达出来。文章虽题为“燕子”,却不从燕子写起,而是由一段歌词引出父亲的两个“好可惜”,然后宕开一笔,写自己在乡间生活的经历,写看见燕子后内心的感受,文章也由此埋下了伏笔,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一个“谜”。作者在描写燕子时饱蘸着情感:那只站在电线上、黑色羽毛、双尾似剪刀的小鸟,…  相似文献   

19.
当你看到有趣的人,你会忍不住笑。 当你看到把人写得有趣的文章,你会忍不住赞叹!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看出趣味,看出生动,看出这个世界的美丽。 如何把一个人写得有趣?读完这篇小短文,你会收获许多。  相似文献   

20.
舞动的精灵     
作者能写出这种淋漓尽致的美景,得益于三点:一是材料新,自然之物美丽多姿,作者偏爱雨景,从这个角度上说内容有新意;二是语言美,文章善用修辞,或用比喻描写,或用排比带出,将雨水的魅力状写得细致入微;三是情感浓,文章表面写雨,却处处点到人,从“滴水穿石”的故事,想到“淡淡的饭香”,再到“化为雨水”的梦想,无不融入了自己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