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桂珠 《辅导员》2014,(13):38-38
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人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宁鸿彬板书设计上图为聚焦式《枣核》板书设计。课文内容的中心也是板书的焦点,就是很不起眼的枣核。文章内容的发展脉络就是开头设置悬念,一位美籍华人托人捎枣核而用法蹊跷;接着再次设置悬念,写了枣核的秘而不宣;最后点明中心,解释捎枣核实为种枣核,表明...  相似文献   

3.
所谓悬念,就是把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而是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个疑团,使读者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心理,从而增添文章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发现,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悬”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有些作品精心地挑选情节,把悬念设置在尖锐的矛盾冲突或严峻的环境之中,造成一种紧张的局面,一下子就绷紧了读者的神经,“逼”着读者读下去。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写贾雨村一到任就遇上了一件人命案子:“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矛盾的双方,一个是…  相似文献   

4.
《枣核》一文真切地表达了游子对故土的深深思恋,亲切动人。文虽短小,然于自然中有波澜,平实之中有起伏,真是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牢牢地吸引着读者。这种效果的取得,就在于作者在文章中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文章一开篇就出现了一个悬念,“一位旧时同窗写来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用途却很蹊跷”。一颗生枣核还值得“再三托付”?确实令人难解。  相似文献   

5.
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时常会听到有些同学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的文章怎么就没有我们学的课文那么让人有一种想读的感觉呢?”“我的作文怎么没有一点跌宕起伏的味道呢?”其实,这些疑惑我们都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加以解决。巧妙地设置悬念,能够让你的文章更具诱惑力,能够让你的文章越来越有“口味”。  相似文献   

6.
有评论家说过,“写作”其实就是“向哲学要发现,向文学要表现;哲学性是文章的灵魂,文学性是文章的血液”。什么是文学性?参照语文专家的解释,即作品的“创造性、形象性、情趣性”。下面,就文学性的这3个特征,谈谈记叙类作文增强文学性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一、在构思上巧设波澜,增强文章的“创造性”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应该设置一些波澜,使文章变得不同一般。这个“不同一般”其实就是“创造性”的体现。设置波澜的方法有:1.首段制造悬念——为避免平铺直叙,在文章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  相似文献   

7.
写作有一条定律:“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说,文章要写得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波澜呢?我总结有10条。1、悬念法设置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使之急欲了解下文,往往是写文章成功的一大法宝。如《汉堡港的变奏》,文章开始写道:“一百多年来,汉堡港形成了自己的节奏……但是有一次,汉堡港改变了它正常的节奏。”是什么改变了汉堡港的节奏?为什么?怎样改变了?这就是读者急于了解的内容。随后,作者围绕这些问题,一一道来,使文章平添了许多魅力。2、抑扬法抑扬法就是对写作对象有褒有贬,写作时把这种感情渗透到字里行…  相似文献   

8.
设置悬念,是作文的重要技巧。它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故意设置一个个“疑团”或矛盾冲突,从而牵动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造成某种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心理状态,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教材,谈谈悬念设置的几种方法。一、标题设悬。利用标题制造矛盾、设置疑问,形成悬念。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读者一看到题目,就会情不自禁地引起联想:这最可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辅直叙,似无浪平湖,读起来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如何把记叙文写得曲折有致?一、设置悬念。悬念的设置,与作品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何谓悬念呢?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合吃一碗,这…  相似文献   

10.
悬念,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传统技法,是指在作品开头或中间故意设置疑团,摆出矛盾,却不立即作答,从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急于弄个水落石出。《脂砚斋》有言:“作人要老实,作文要狡猾。”一篇文章若能巧设悬念,就能使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技法讲解 所谓“悬念”,就是被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中称之为“扣子”或“关子”的一个技巧,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内容或人物设置疑团,揭示矛盾,却暂不解答,故意在读者心中造成疑问,引起猜测、期待、疑虑等心理情绪,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它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的写作,不能平铺直叙,而是应该有起伏、有波澜、有曲折。那么,如何才能用好“一波三折”的作文技法,写出吸引人、感染人的记叙文呢?一、巧设疑团,制造悬念。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巧设疑团,然后随情节的发展再一一解开。根据事件的发展及中心的需要,悬念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悬念的设置可使情节发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驿路梨花》,文章结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悬念层叠。当深山月夜,“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房门反扣,用炭字写着“请进”二字。让人感到好不神秘。这是谁的房子呢?这…  相似文献   

13.
李春明 《湖南教育》2002,(20):46-46
设置悬念导读。设置悬念,就是先把文章的内容、事情的经过或文章的某个突出的片断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尝到甜头,产生寻根究底的愿望。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可这样设置悬念:“几年前,我国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在法国首都演唱了一首歌,轰动了整个巴黎,因为,他不但唱出了我国人民的心声,而且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吗?”几句话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当学生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要学习的课文时,兴趣立刻高涨起来。释题直接导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释题直接导读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文题入手,…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本文的题目就有一些值得玩味之处。首先。一个“记”字点明了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或写景抒情的文章。事实也是.本文完美地将写人记事绘景抒情于一炉,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的生活现实。“夜游”一词更是新颖醒目,读之心生悬念:为什么要夜游?夜游会有一番怎样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15.
正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入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这种写作技巧,一般说来,要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设置悬念悬念是现实生活中矛盾与问题的高度集中概括,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突发性,但它又有其符合生活规律的必然性。所以,悬念的设置,必须是既出乎人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6.
“为人贵直,作文贵曲。”在记事类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结构曲折,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有的悬念设置在文章的开头,它先给文章打一个总“结”,而这个“结”就是全文的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或主要矛盾,它需要蕴蓄很长时间,在主要事件充分展开,或主要情节达到高潮,或主要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才可“解”开…  相似文献   

17.
文章似山不喜平。文章讲究的是曲折多姿,一波三折。同学们,怎样才能使你的作文引人入胜呢?下面有三把金钥匙,等着你去开启作文的大门。金钥匙一:巧设悬念法在作文中,有时可以故意卖关子,设置一些疑问,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我和妈妈打赌》这篇作文,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这次英语考试我考了一百分,我匆匆忙忙  相似文献   

18.
写作时巧妙地设置悬念,运用误会法,可以达到激化矛盾、深化主题、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目的。悬念设置得好的文章,往往情节更加曲折、故事更加有趣,因而更能激起读者对人物命运、事态发展的关注和阅读的兴趣。 《一路平安》就是这样一篇多处成功运用了悬念法和误会法的好文章。主人公"他"有口吃的毛病,"他"上车后先后五次向  相似文献   

19.
悬念既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悬念充溢着诱惑力,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使读者心惊肉跳,惶惑不安,总想知道下文的结果。可以说,很少有不含悬念的文学作品,只不过有的是整体表现,有的是局部含蕴,有的如金鼓大作,有的如平波潜流罢了。一、教学生学习悬念技巧,把握悬念实质从接受美学的原理来看,对文学作品,没有人不喜欢曲折之美的。脂砚斋在评论《红楼梦》时说:“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萦回,便是死水。”说通俗一点,就是在作品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作者故意岔开不作交待,以造成某种气氛,使读者出于对情…  相似文献   

20.
马宗山 《快乐阅读》2013,(12):87-87
写作有一条定律,“文似看山喜起平”也就是说,文章要写得有波澜。那么怎么才能学出文章的波澜呢? 一、悬念法 设置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使之急于了解下文,往往是写文章的一大法宝。如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在其名家《麦琪的礼物》中就成功运用了这种技法,文章续写了一对夫妻各自卖掉自己的爱物,以换取对方的意中物,作为圣诞礼物的故事,文章只详写了主人公德拉卖了心怡的长发,为爱人吉姆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对吉姆卖表买发梳一事则只字未提,直到文末方简笔点出。这种将“悬念”一直“抑制”到结尾的手法,构思巧妙而新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