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而任意性包涵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个方面;对使用语言符号的人来说,任意性受到社会约定的制约,具有强制性;感叹词、拟声词、象形文字等并不能动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提出了几点质疑,并进一步从"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大方面做了举例论证,从而对其所构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3.
《普通语言学教程》自问世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就引发了中外语言学家的论争,至今未形成定论。要正确认识此理论,必须基于索绪尔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看到此理论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个方面,在论争之时,要避免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4.
赵彤 《文教资料》2012,(8):45-46
任意性是语言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在语言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语言符号所指与能指含义的解析,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解析,以及对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的阐述,从而加深读者对语言符号所指与能指关系的任意性原则的理解,说明只有正确认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才能理解语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试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基础,国内学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以“理据性”对其提出质疑。任意性包含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理据性”与“相对任意性”实质相同,并未超出索绪尔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分析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结论是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非任意性,二者并不矛盾,分属两个层级。任意性反映了基本语汇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拟声词和感叹词除外),而非任意性则体现了不同层级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一部分语言学家将任意性视为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他们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理据的。以词为例,利用认知理论分析论证语音与语义之间、词与思维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而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认为语言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非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并不矛盾,二是两个层级的东西。任意性反映了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拟声词除外),而非任意性则体现了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支持语言任意性学说的学者在论证任意性的合理性时很多会辩称任意性与象似性并不属于同一个层面,同一个范畴.在单个字符等层面,任意性是绝对的.文章意在论证无论是在单个字符的音义层面还是在声音和概念的切分问题上,绝对任意性是站不住脚的,而相对任意性这一说法似乎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0.
孔丽丽 《海外英语》2014,(12):125-126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而任意性又分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层面,绝对任意使得翻译成为必需,相对任意性使得翻译功能对等成为可能,对两者进行探讨旨在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进行更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周道凤 《文教资料》2007,(26):28-3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目前仍然是语言学界争议的话题。随着对象似性研究的日益关注,一些学者以象似性的普遍存在对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甚至否认语言符号的这一特性。笔者认为,这样不利于全面揭示语言符号特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内涵和理论发展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任意性依然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本质特性,象似性是对任意性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任意性是对符号内部二因素能指和所指关系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单个符号中,象似性是对符号之间关系或符号与外部世界的描述,主要体现在符号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1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语言学领域中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从这一理论出现到受人重视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进行过充分论证,也有人提出过质疑。我们有必要了解传统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及这一理论的认识根源.索绪尔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索绪尔之后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的探讨,即这一理论到现代的发展,进而指导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于Saussure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认为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不正确的。通过探讨Saussure的观点即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认为:就单个符号而言,任意性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原则。象似性原则应该被看作是对Saussure理论的补充,而不是任意性原则的替代物,否则就不利于全面揭示语言符号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黄斌  毛梅娜 《英语辅导》2011,(2):74-77,149
一直以来,对于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中都存在着争议。近年来,随着象似性理论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弱化或者否认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存在,以强化和支持象似性的存在。文章认为这种观点有害于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关系的正确理解,并且运用自组织理论和原型理论对其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是辨证的,两者看似相对,实则相辅,它们存在于一个整体之中。此外,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辨证关系的认识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可以使英语的教和学更有意义,从而有助于有意义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最本质的属性,而规约性,包括具体语言的理据性和象似性等非任意性,是作为任意性的限制而存在的。语言的强制性、系统性、共时与历时、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的价值等等,都是从任意性出发来考虑的。索绪尔在确立任意性原则时,并没有否认或排斥象似性、理据性等非任意性的存在,而是强调任意性的第一性以及一切均由任意性出发并同任意性相互作用,促使语言按照自身的规律不断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讨论、回顾并评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争议,探讨了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是语言最重要的识别特征之一。然而,语言的任意性不是绝对的。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存在关联。语言的约定俗成和任意性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无限可能性。而理据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媒介的必备条件,理据性可以帮助学习者探寻语言发展的重要规律。尤其是构词理据的探究可令枯燥的词汇记忆变成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18.
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是语言系统头等重要的原则之后,学术界对此看法不尽相同,一些学者试图通过寻找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来反对任意性概念。从语言起源、拟声词、感叹词和象形词、语词的形态、语词的词源特征等方面探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并揭示语言符号任意性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刘晓文 《海外英语》2013,(1):232-233
该文首先从原则上对索绪尔关于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进行了阐述,并创造性地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提出了新的定义。然后,该文还就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之间进行了辩证研究,并最终得出了语言符号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理据性的结论。可以说,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既不能单纯地将它们相互孤立,也不能将它们作为否定对方的论据。换而言之,恰恰因为这种矛盾的关系,才使得语言符号既得到了相对更为广泛而丰富地发展,也使其发展限制在了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语言符号任意性作为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支柱,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然而随着语言研究由内部语言学向外部语言学的转移,学界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问题也提出了不同的争议,总括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否定和肯定性观点,笔者论证了两个问题:1.语言符号两要素音响形象与概念联系的任意性、不可论证性;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因后来的“约定俗成”及其可论证性而丧失,它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