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育的灵魂。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它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创造真善美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追求,更是化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化学教材中所蕴含的“真善美”方面的素材十分丰富,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其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充分挖掘并加以合理利用意义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真善美活人”人格教育理论以及“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明确告诉我们“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它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化学课堂,是最能体现真善美的场所,是“创造真善美活人”的主阵地之一。在化学课堂上,化学教师就是真善美的发现者和传承人。本文试图结合“中和滴定”课堂实验教学,基于对化学知识内容、学生认知规律、学生人格形成特点、课堂教学规律等方面的理解,探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善美,以试图寻求一种充实、生动、和谐的化学课堂,为“创造真善美活人”而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是陶行知德育方法与传统德育方法的重大区别。他在《创造宣言》中指出:“教育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行知不仅强调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创造原则,而且处处要求“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着力引导学生实行六大解放:一是“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睛,教大家看事实。”二是“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三是“解放双手,剪去指甲,摔掉无形的手套,使大家可以执行头脑的命令,动手向前开辟。”四是…  相似文献   

4.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关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段教育名言。我非常喜欢也常以此来告诫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教师职业的高尚与责任。”在接受采访时,一提到如何看待老师这个职业,刚还幽默地跟记者开玩笑的廖蔚芬老师眼神立刻变得严肃而坚定。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我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笔者认为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大力提倡趣味教育,寓教于乐,仍不失为当前语文教改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者不是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要真善美的活人。“人的问题”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人们已经认识到,人是教育的基本的着眼点,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应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人当作社会的被动客体来塑造。  相似文献   

7.
我一向称陶行知先生为中国的“求真派大诗人”。之所以说他是大诗人,是因为陶行知先生主张以审美的精神塑造人,把求真、致善、惟美作为教育的灵魂,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与知情意和谐统一的教育境界,写出了一首壮丽的生活教育史诗。“求真派”则是我对这位先贤的一种个性化称谓,因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的诗教思想是一种艺术,是陶行知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诗是真之诗,善之诗,美之诗,爱之诗。陶行知诗教思想就是寓教于诗,用诗阐发教育之美,用诗来教育、引导人们过真善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提出"爱满天下,教育为公"的办学理念,他认为教育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而是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教师最大的成功和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如果教育造出了"假恶丑的活人",那不但是学生的失败,更是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曹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撤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黄婧 《新疆教育》2012,(15):153-154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有着良好素质的人。中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而首先是对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世界(高中版)》2011,(6):F0002-F0002
桐岐中心小学,一座地处偏僻、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心小学,历年来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真善美育人,育真善美的人”办学理念,以“书香校园”打造为抓手,注重校园文学建设,营造浓郁校园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最瑰丽的艺术花朵。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诗国”之称。过去,我国许多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从诗开始的,它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而且能激发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孔子曾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不学诗,无以言”。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我们要把学校办成一所诗的学校,我想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重视艺术教育,重视儿童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他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艺术兴趣”,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内容要“中国化”;方法需讲究“科学的训练”;艺术教育的环境应是“艺术之环境”;强调学生的实践。我校传承陶行知幼儿艺术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中进行实践,实行了“小先生制”、“艺友制”,促进学生艺术教学技能的发展。积极创设艺术环境,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成长,努力探索培养高素质学前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少玉 《教育文汇》2013,(18):34-35
真善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方向,其中求知识之“真”是前提,求道德之“善”是灵魂,求艺术之“美”是手段。我们应该注重发掘历史教学中的真善美,让真善美时时充斥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有着良好素质的人。中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但却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要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创造的是“真善美的人”;其作用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三大需要”、“一大条件”。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并对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创造宣言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  相似文献   

19.
(一)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生活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真善美的活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真、善、美的“四有”人才。真善美,以真为本。“真”是三者的核心,离开了“真”,就无所谓“善”和“美”。真善美的教育,也应以“真”为本,由真而善,而美。还是陶行知说的好: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干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真而教,而学,教“真”学“真”!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