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可丽 《成才之路》2023,(2):121-124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讲授与动作示范,让学生以重复模仿的方式学习音乐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音乐授课的效果不佳。在新课改下,教师可将音乐律动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后通过体态律动展现音乐节奏,从而对音乐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同时,音乐律动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还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表演天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呢?  相似文献   

3.
舒燕 《青海教育》2014,(9):68-68
我们知道,音乐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想了解音乐、学习音乐,而我们学习音乐并非为了使每个人都成为音乐家,而是为了培育人们懂得如何欣赏音乐、懂得如何感受音乐、懂得如何享受音乐。音乐欣赏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使之真正地懂音乐、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4.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从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相似文献   

5.
张斌 《文科爱好者》2023,(1):120-122
音乐是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音乐教学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遵循新课标的指导,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改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有这样一段话:“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感受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不稳定,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计思想 1.音乐来源于生活,也表现了生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努力让音乐课堂变得生活化起来,成为孩子们幸福的乐园。因此,教师应该以激起学生的音乐兴趣为主,多结合一些更有新意、更先进的教学方式,打开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灵魂。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一个爱好音乐的人,他的人生必定会多彩斑斓。而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自然会是一个高素质的民族。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更多合格的音乐的听众。因此,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关注音乐课喜欢音乐课,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是我们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标准》与高中新课改一同诞生,它不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提出了系统的实施策略,设计了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性的音乐教学内容。因此,领悟新《课标》,树立音乐教育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走进音乐,让音乐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心灵,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已成为每个音乐工作者越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对于高中生来说,音乐文化素养的核心,是培养“音乐的耳朵”。马克思曾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基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设置音乐鉴赏模块,体现了音乐课程结构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11.
在流转不息的车轮中,我为音乐而来!是音乐滋润着粗糙的感觉,是音乐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音乐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音乐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音乐而精彩!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便于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音乐课堂因此而变得活泼起来。  相似文献   

13.
成长的歌谣     
天空响起音乐,是鸟儿的歌声;大地响起音乐,是蝉儿的呜叫;大海响起音乐,是波浪在怒喊;梦中响起音乐,是我对生活永远的赞美……生命处处响起音乐,我的一切也就随着音乐飘飞。在音乐中,我快乐地成长;在音乐中,我寻找着人生里最光辉和美丽的东西——梦想。  相似文献   

14.
论音乐在健美操中的功效及其创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健美操教学训练和比赛中,音乐贯穿始终,音乐与健美操的有机联系,音乐与动作的和谐,音乐的风格与动作的风格一致性。以及创编音乐充分体现健美操健、力、美的特点,强调美与力的结合,音乐旋律的动听,力求新颖,富于变化,节奏鲜明、强劲、规整,速度适中,音乐衬托动作,动作表现音乐,使动作与音乐水乳交融.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音乐表演是音乐美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家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音乐欣赏揭示音乐美,这三个方面在不同层面上都体现着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表演艺术在音乐再创造的过程中。音乐表演者在诠释音乐作品、体现音乐价值的同时也展示着表演者本身的艺术个性。同时给审美者提供着精神上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于千惠 《小学生》2010,(1):49-49
音乐欣赏是一种创造性审美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聆听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实现学生对音乐美的判断与接受。从而陶冶情操,保持鲜明个性,形成完美人格。那么小学生如何更有效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达到实现音乐的诸多功能的目标呢?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屈维 《学前教育》2010,(12):38-39
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产,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音乐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从大环境来讲,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并不乐观,它们仍旧属于非主流音乐;从小环境来看,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就更不乐观。比如,幼儿园里就非常缺乏传统民间音乐的教材,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传统音乐也不太了解,从而导致不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内心音乐听觉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想象能力,它是凭借记忆想象和思维来表现音乐,由于长期对音乐的积累,音乐想象力就越丰富,内心音乐听觉就越发达,这些音乐思维活动离不开音乐记忆,音乐记忆是将外界获得的音乐印象长期地保存在意识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黄舒姝 《广西教育》2013,(45):91-91
音乐能够促进学生智慧的提升,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它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音乐在提升学生素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只有在重视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品味到艺术的美,从活动中体会到音乐的趣味,从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中体悟情感、领悟美感,才能使学生学会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