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言的《酒国》是一个奇特的文本,在观念上与传统小说相去甚远。本文主要以巴赫金的复调和狂欢化文学理论来观照《酒国》,阐释其结构特征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酒国》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其语言极赋怪诞、草莽、方言等莫式风格。《酒国》中有许多中国文化特有的汉语负载词。其法译本由法国著名汉学家杜特莱夫妇翻译,获2001年度法国“Laure Bataillin”外国文学奖,是在法国广为流传的译本,也是一部治学严谨的译本。本文拟从翻译策略入手,对《酒国》的法译本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酒国》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所有作品中“另类”的一部。《酒国》既有对它之前小说的继承,又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道路,它放弃了纵向历史认知性叙述,而是选择从横向角度重新塑造一个不同于“高密东北乡”的“酒国”,叙述了在这个神秘的酒国地域中发生的光怪陆离的事件,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和问题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文化意象翻译是文化翻译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翻译界的重视。文化意象反映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是各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莫言的小说《酒国》独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有许多字里行间起不同象征作用的文化意象,这是《酒国》的一大特色。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酒国》俄译本中的一些文化意象,论述功能对等理论运用于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此来看民族文化意象的翻译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从而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以《周易》经传为依据,对其酒风、酒训、酒德进行了微观探讨,认为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古代养生学和中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叙述者的功能在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酒国》和《生死疲劳》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十三步》通过多层级叙述的设置以及大量第二人称叙述产生了主客转换的叙述效果;《酒国》通过叙述者兼小说人物“莫言”的设置,实现了对批判主体的批判;《生死疲劳》通过动物叙述者的设置以及两种思想范式的矛盾冲突,探讨了叙述本身的可靠性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扬雄集》古本虽早已亡佚,但自宋代以来相继有多种辑本产生。宋人辑本有五卷、六卷本两种,明人辑本则有三卷、六卷、五卷、一卷本四种。明人辑本中的《蜀都赋》《太玄赋》《逐贫赋》《元后诔》《答刘歆书》《州箴》《官箴》皆辑自章樵本《古文苑》。而《文选》与《汉书》中共有的《甘泉》《羽猎》《长杨》《解嘲》《赵充国颂》,汪本、郑本、张溥本应皆是据《文选》辑录,张燮本则据《汉书》辑录。《河东赋》《酒赋》《反离骚》《上书谏勿许单于朝》《解难》,诸家皆辑自《汉书》。仔细比较四种明人辑本的目录及具体内容,可知四者之间应无直接的因袭关系。《四库提要》等谓张溥本因袭张燮本之说,至少就《扬侍郎集》而言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成语"巧夺天工"中的"天工",是指自然所造成的,而与其对言的,则是被省略的主语"人工"。该成语说的是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极言技艺巧妙。在语用中,稍不留神,就会用错它。莫言先生的笔下,也出了这样的问题。小说《酒国》中,李一斗的岳父袁双鱼是酒国市酿造大学的教授,给学生们上过《酒类起源学》。为使读者了解其岳父的学识,李一斗的《猿酒》一文抄录了岳父的大段讲  相似文献   

9.
马琛琛 《英语广场》2023,(20):33-36
莫言于199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酒国》是一部拥有丰富隐喻的文学作品,但对于这部作品的翻译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本文基于概念隐喻视角,对《酒国》葛浩文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现象和葛浩文的翻译风格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译者在处理本体隐喻时,主要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将其译为相同的隐喻,但当本体隐喻涉及有关动物的负面概念时,译者大多将其译为非隐喻;在处理方位隐喻时,译者主要采取译成非隐喻形式的翻译策略;在处理结构隐喻时,译者主要采取译为相同隐喻和不同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根据翔实地,包括较多未曾为人使用过的献材料,对陶渊明《述酒》诗若干关键性的疑难诗句作出释证。结论:一、《述酒》表彰东晋历史功绩,批判刘裕代晋册贬低东晋历史;揭露刘裕杀害恭帝的真相及其制造恭帝善终的骗局;表示自己是晋之遗民,绝不奉刘宋正朔;并判断刘政权将寿命短暂,是渊明在晋宋之际政治态度的鲜明体现。二、渊明《述酒》《素齐》诗,表明其隐居前后两期具有不同意义,在晋朝的隐居只是不愿心为形役,入宋后的隐居则是不奉刘宋正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莫言的元小说代表作《酒国》为例,来具体阐述元小说是如何展现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的。  相似文献   

12.
章年卿 《现代语文》2006,(12):16-1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都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干”中的“清酒”,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注释为:“(斗十千),一斗值十干钱(万钱),形容酒美价贵”。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教材上的注释是:“(金樽清酒斗十千)这是夸说宴会上有极名贵的酒。详见《将进酒》注”,在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将进酒》中的注释是:“(斗酒十干恣(zi)欢谑(xue))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斗酒十干,一斗酒价值十干钱,意即名贵。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两书的解释如出一辙,重点放在“斗十千”,认为是形容酒之名贵。这种解释还是说的通的,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本句结构及与下旬“玉盘珍馐值万钱”对应关系;二是本句的化用渊源:先有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次有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之辞。但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关键字——“清”!  相似文献   

13.
郭店《老子甲》与今本《老子》相对章节同中有异,且异处较多。郭店《老子甲》积极、入世,主张以道佐人主治国,是春秋老子哲学思想的表述;今本《老子》相对章节消极、退守,希望社会不要有任何有为,是战国初老子后学者哲学思想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一位写吃的高手。他写《粮食》,写《吃相凶恶》,连中、长篇小说的书名也直接写吃:《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酒国》。难怪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说,“吃”是莫言小说中的关键密码。  相似文献   

15.
北宋的路振是湖南永州祁阳县人。他撰写的《九国志》是一本有关五代时南方九国的总体史书,学术价值极大。  相似文献   

16.
书画不分家     
正从前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书国,一个是画国。书国和画国在相邻的小岛上,他们本应该是最亲密的邻居,可是整天吵得不可开交。书国的国王看书特别多,学问很大,而且还出了很多著作,如《好心人》《书国之传奇》等,他觉得画国的人没文化,只会画画,大字却不识几个,还写了一本名为《古怪国》的书,嘲讽画国的人。而画国的国王觉得画画是高雅的艺术,只有那些书国的书呆子才只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影响力因译介与传播模式而异,即使在同一模式运作下不同译介项目的传播影响力也可能大相径庭,目前学界对后者尚缺乏关注。本文运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对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家族》《酒国》进行案例分析,指出这两本译作的传播影响力悬殊,主要由于出版社的综合资本、电影的推动力和作品的适销性这三个传播要素有异,而其背后是不同形式资本的运作及其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8.
孕育了国之瑰宝五粮液,也孕育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红楼梦酒——等美酒的万里长江第一城,令人遗憾的是,一直尚无一本宜宾酒文化史,直至凌受勋教授的《宜宾酒文化史》的问世,才终于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宜宾酒文化史,历经先秦至现代,各朝代无一或缺,从《宜宾酒文化史》中可以看出酒都宜宾从窨酒、重酿酒、小曲酒、大曲酒,到现代红楼梦酒、五粮液发展的全过程,尤以宋、明、清、民国部分的内容最为详实.  相似文献   

19.
吴旭林 《学周刊C版》2010,(5):167-167
教育界一直都在探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下的国标本苏教版语文教材已在我市启用几年了。对于《标准》的新理念,每个走在教改前沿的语文工作者都树立起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意识,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统计,《水浒传》全书关于酒的描写多达277处,可以说“无处不写酒:其人物,无一不吃酒;其场面,无一不摆酒”[1],酒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以传情达意的重要道具之一。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情节的衔接、推进,人物性格的凸显、转变,甚至社会生活、人情世故的投射反映,都离不开“酒”这一特定情境或简或繁的描写与叙述。从写喝酒的不同角度分析文本,更能领会作者匠心独运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