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前国内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还少有评介。文章对西方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根源及与现代主义诗歌的区别作了考察,并将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1、中心消解与意义悬置;2、平面化、零散化与非逻辑化;3、拼贴与反讽性复制;4、即兴式长表演式创作;5、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6、对东方文化、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衷情。  相似文献   

2.
学界早已发现美国著名生态诗人A.R.安蒙斯喜在诗歌中使用冒号,不过,至今未见文章考察其诗歌中冒号的意义。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后现代主义理论视角解析安蒙斯诗歌中冒号的意义。笔者认为安蒙斯在其诗歌中大量使用冒号,意在构建拼贴式结构语言,并借此呈现其诗歌的不确定性。由此论证安蒙斯的诗歌,特别是他的中后期诗歌渐与后现代主义思潮融合。  相似文献   

3.
英国实验派诗人蒲龄恩,致力于创作相悖于英国传统诗歌表现手法的新诗体,其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英国当代诗歌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蒲龄恩诗歌主要体现后现代主义四个典型特征,它们分别是:碎片化语言、不确定性、语言实验和游戏与偏爱中国文化。通过分析读者不仅看到他对传统诗歌的挑战与创新,更体会到他在诗歌创作中所传达给读者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九叶诗派诗歌语言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方两个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九叶诗派,对诗歌本体的重视突出地表现在诗歌语言的建构上。九叶诗派诗歌语言的交流功能构成诗歌的潜层生命力,诗之表情与诗之内质表现为常态语言与多重意义。九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新批评派理论的中国式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的台湾诗坛,新世代诗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批诗人进行了多样的艺术探索,推出了语言诗、图像诗、都市诗、生态诗、政治诗、方言诗、情色诗、女性诗等多种新的诗歌体式。然而,不论这些诗人的审美趣味有何种差异,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语言的探索、翻新上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也进行了多样的实验。新世代诗歌的语言实验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语言的游戏化、陌生化与杂语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后现代主义先锋诗人约翰·阿什贝利的长诗《蛮荒之海》以巴洛克式宣叙为创作基调,由此营造出的蒙太奇艺术效果辐射于诗歌的称谓、用典、意象诸方面。巴洛克式宣叙与蒙太奇式手法互为因果,统领全诗,投射出一幅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主义宏大图景。  相似文献   

7.
美国后现代主义先锋诗人约翰·阿什贝利的长诗《蛮荒之海》以巴洛克式宣叙为创作基调,由此营造出的蒙太奇艺术效果辐射于诗歌的称谓、用典、意象诸方面。巴洛克式宣叙与蒙太奇式手法互为因果,统领全诗,投射出一幅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主义宏大图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反驳西方关于汉语"象形化"的偏见,并使中国诗学摆脱印象式、评点式的形态而形成客观严肃的面目,刘若愚借鉴西方新批评等文论话语,细致入微地展开中国诗歌语言的形式分析。在借鉴、运用燕卜荪等人的语义分析方法的过程中,刘若愚没有拘守于现成的理论模式,而是将语言问题同社会背景、文化传统联系起来,从而充分凸显了中国诗歌语言的特色。他认为,语言分析与中国诗学的观念性探讨一道,正可以为中国诗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基础。而他在批评的视野中结合中国传统语言资源及西方语言分析方法的努力,也必然有助于我们在更根本的层面上,思考中国文论研究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新时期的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写实小说、第三代诗歌、先锋小说和王朔现象,是新时期较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本。但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学,不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简单摹仿,它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化发生碰撞、交融之后产生的结果。这种学,已经从多个方面揭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化现象。不过,对于这种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清理和批判。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的高度,在感知与存在的关系上强调诗歌语言的作用,是杨炼和于坚诗歌语言观的共同特征,但二人诗歌语言的具体操作,却是大相径庭的。本文分析了二人诗歌语言上的具体差异,进而揭示这种差异背后折射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不同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的风云激荡,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被卷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以“消解”为主要特征、并且消解性极强的文化形态,后现代主义正消解着各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传统。在我国,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文化界不时有一股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涌动.而作为一种大众普及的电视文化艺术,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新诗的历史规定性决定了自身的审美特征和发展方向。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背景,使新诗成为创新的艺术;新文学运动的美学精神,使新诗成为求实的艺术。这种具有时代性的约束机制,导致了新诗发展过程中功能性追求的结构化倾向:理性引导感性,内容决定形式,富于崇高感。  相似文献   

13.
独特的童真美感——论"桂林文化城"儿童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随着"抗战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桂林的诗歌创作和各项诗歌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并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貌。而儿童诗歌以其独特的童真美感在整个桂林文化城诗坛上绽放出奇光异彩。当时出现了一大批创作儿童诗歌的诗人,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来关注抗战时期的儿童,描写儿童生活、思想,反映抗战的愿望,写出了大量的诗歌,为桂林文化城诗坛增光添彩,丰富了桂林文化城诗坛,推进了中国新诗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从问世起,就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意义上被解读着,它所由诞生之地的日本的文化背景却一直被忽略了.然而,<女神>的文本,可以说是建立在一个再创世神话的叙述框架内."女神"与"太阳"的意象,有力地表达了<女神>毁坏与创造的基本主题.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这两组意象的获得,更多的是诗人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存留的创世神话系统及其传统文化语境中感悟到的.郭沫若<女神>时期的创作与日本文化有着诸多联系.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类不同的语言,存在着很大差异。文章依据对比语言学理论,对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更快地理解英语目的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专家多尔的课程观念,尤其是“4R”理论代表了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特点,对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辞赋主题学角度来说,隐逸赋就是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赋作。本文以隐逸文化原型为理论依据,将汉魏六朝隐逸赋分为五种类型,即儒家隐逸赋、道家隐逸赋、佛家隐逸赋、墨家隐逸赋和法家隐逸赋。汉魏六朝隐逸赋绝大多数是抒情小赋,不仅题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表现手法、艺术形象以及结构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田氏一家言》为容美土司田氏作家群的大型诗文集,它的出现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上是一枝独秀,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然而对其研究却很不够。文章从其对巴文化的继承角度,从容美土司与巴人及巴文化——文化传承之基础、《田氏一家言》对巴文化的隐性继承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田氏一家言》的民族文化特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石,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建立了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批判.本文尝试以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为方法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社会治理观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美学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当代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股重要美学思潮,在很多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凯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小说对传统美学价值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显示了强烈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即黑色幽默和削平深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