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钢琴艺术起源于欧洲国家,迄今为止已经成为了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西方音乐也已经融入中国艺术领域,欧洲钢琴文化传入我国具有一百多年历史,虽然我国钢琴文化起步较晚,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戏曲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瑰宝之一,通过艺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音乐文化吸取西方文化精华,将钢琴艺术更加完美展现。钢琴艺术的魅力结合传统音乐的精髓与西方音乐融会贯通,中西音乐艺术相结合,取其长处,补己之短,继承自身传统音乐精髓之处,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精华之处,将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西音乐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国50年来,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经历了钢琴作品创作、演奏技巧、理论研究、钢琴教育四个方面,虽历经风雨,但仍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后,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之路应是结合传统文化特点,以本民族音乐文化积淀为基础,融合国外艺术精华,采用借鉴、交流、创新等手段,使我国钢琴艺术不断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牛春雨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124-126
建国50年来,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经历了钢琴作品创作、演奏技巧、理论研究、钢琴教育四个方面,虽历经风雨,但仍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后,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之路应是结合传统文化特点,以本民族音乐文化积淀为基础,融合国外艺术精华,采用借鉴、交流、创新等手段,使我国钢琴艺术不断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钢琴教育中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诸多误区,例如技术主义、功利主义、西方主义等。因此,为了让钢琴教育与我国的文化艺术内涵相契合,促进钢琴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其注入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5.
钢琴艺术在我国发展有百年历史,艺术水准取得巨大进步。音乐家通过钢琴这一载体,向人们演奏钢琴艺术作品。人们透过欣赏钢琴作品带来审美特征,享受钢琴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首先阐述我国钢琴艺术发展概述,使人们了解钢琴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透过了解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特色与本土文化,与钢琴演奏相结合,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6.
钢琴重奏由于它更极致的发挥了钢琴的演奏性能和音响效果,因此在西欧钢琴音乐文化发展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中国钢琴文化传播中,双钢琴艺术传播囿于多种因素,发展仍有很大空间。该文基于传播学视角,从传者、受众和传播介质角度,回溯我国双钢琴发展历程,以探寻制约双钢琴艺术传播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策略,以期推动我国双钢琴文化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带动了钢琴教育的多元化,使得钢琴的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钢琴教育作为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艺术培养活动,其对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育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去分析我国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以期研究出最符合我国教育基本国情的以及学生特色的钢琴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湘南学院学报》2020,(3):78-80
钢琴是西方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乐器,虽然在我国传播时间不长,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进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随着西方钢琴文化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逐渐融合发展,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印上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色彩,魅力逐渐开始显露。通过阐述我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价值思想,以期促进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钢琴艺术美学思想起源很早,著名的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李斯特的钢琴美学思想曾影响了欧洲音乐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文章尝试对钢琴艺术的美学思想形成因素进行研究与探索,正确认识钢琴艺术美学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征对于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和发展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钢琴艺术近些年来发展很快,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不断融合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钢琴属于西方古典乐器的范畴,刚刚传入我国的时候被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重视钢琴的时间并不长,始于上一世纪后期。本文从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审美特征,目的是深入研究中国钢琴艺术的独特性,使钢琴艺术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牛斌 《成才之路》2021,(13):96-97
将乡土文化渗透于美术课教学是美术课堂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美术课堂渗透乡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文章通过开放美术课堂、注重艺术鉴赏、浸润乡土文化、借助乡土材料、发挥乡土资源优势等几个方面对乡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高校公共艺术修养课的意义,指出公共艺术修养课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完成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之后,公共艺术修养课带给大学生的艺术气质和人文修养被人们所认识,并且深受欢迎。其课程构建应与人类文化密切相融,体现多学科知识交汇,并且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以及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虽然现今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修养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其地位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经济与繁荣文化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靠精神文明 ,要靠全体民众道德及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的普遍提高。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 ,是地方文化得以传承的物质载体。保护民间文化艺术就是保护民族文化延续的桥梁和纽带。保护民间艺术绝不只是文化问题 ,也是经济问题 ,更是政治问题。对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开发 ,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文化,艺术与审美渗透到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儿童文化视角下审视儿童艺术,二者之间呈现出整体与部分、本质与表征、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幼儿艺术教育本应更多地受到儿童文化的观照,然而当前成人文化处于霸权地位,导致幼儿艺术教育中儿童文化的缺场与儿童文化的自觉困境,幼儿艺术教育发展呈现出从艺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到环境的异化样态。为此,要针对幼儿艺术教育各个要素的异化样态进行纠正与积极建设,让其目标设定从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内容从分裂转向整合,方法从机械转向创造,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环境从封闭转向开放,让儿童文化重新回归幼儿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5.
视觉文化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存在状态,也使艺术形态和审美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对人的精神影响是喜是忧?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毫无疑问,视觉文化的到来已对美术及其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而正视视觉文化与艺术的关系,研究当代美术形态与教育发展趋势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Recognising that many art educators are increasingly using the term visual culture, rather than art, to describe their central concern, the author examines why this development is taking place, what visual culture might mean in the context of art education, and how pedagogy might be developed for visual culture. The paper draws on attempts by both art educators to redefine their field and others outside art education who are attempting to define visual culture as an emerging trans‐disciplinary field in its own right.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众艺术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普及提高,群众艺术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艺术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高职院校群众艺术教育应积极探索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人类艺术文化是多元化构成的。作为一种中国艺术文化战略性发展构想的“第三极艺术文化”观念的提出,旨在申明认识艺术文化存在的客观性、价值性、取向性。由此逻辑推演强调中国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一极:第三极中国艺术文化。第三极艺术文化观的确立,对在多元文化的国际视野里着力承传、创造、传播中华艺术文化、建设中国艺术学体系等都具有积极的独立性学理和实践定位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受其他文化的影响颇深,但其本质没有发生丝毫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使武术的技击性向体育性转化得更加合理,提高人们对武术参与程度,应成为当前武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与严厉的一种。他们从文化艺术活动的本质规定性出发,对文化艺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严重异化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痛斥大众文化的平庸化、商品化、齐一化和意识形态功能。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我们需要作辩证分析,既要认识其合理性,又要看到其缺陷,从而为我国在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