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关东军在军部的鼓励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中国东三省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政界各派势力围绕关东军发动的此次事变曾展开过争论,并产生过分歧。对日本政界各派势力的主要动向进行了分析,并探讨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伪满洲国皇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一手炮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宫廷遗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1932年2月在关东军操纵下,成立了所谓“东北行动委员会”,于沈阳召开“建国会议”,拋出了“满洲建国方案”,决定利用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任“执政”。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活动,溥仪于1932年3月8日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下来到长春,次日宣誓就职。1934年3月,又改“满洲国”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2001,(Z2)
1.审判日本战犯日本帝国主义的五条件投降,宣告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彻底破产,日本侵略者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本庄繁畏罪自杀,支持关东军731、100部队用活人充当试验材料的东条英机自杀未遂后,仍然受到了正义的审判。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了东条英机等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的工业侵略政策,都是经关东军授意。由总务厅批准,下发伪满国务院执行的。总务厅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洲国实施工业经济统治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关东军     
日本关东军,1919年4月11日成立,司令部设在大连,"九·一八"事变后迁往沈阳。成立之初,赋予它的任务是"统率驻关东州及南满之陆军部队,防卫关东州与保护南满铁路沿线"。当时,辽东半岛普兰店至皮口一线以南地区,均属关东州。"九·一八"事变以后,关东军辖区逐步扩展到整个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太上皇。  相似文献   

7.
田雨 《历史学习》2010,(10):7-9
1931年9月,日本侵华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旨在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呢?  相似文献   

8.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柳条湖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70年后的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了一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是"自卫"--中国反日活动才是战争的起因.这种歪曲历史的说法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的中国,及其他日本周边国家的强烈愤慨和斥责.  相似文献   

9.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挑起的“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重要起点,是日本征服中国的关键性一步.正如毛泽东所说:“1931年9月18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民族矛盾已经开始超过阶级矛盾”.“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了.”在中华民族到了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东北,把东北地区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如何“开发”东北以达到其在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的目的,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面临的重大问题.由日本关东军拟定的经济侵略计划,决定在东北地区建立特殊公司制度,即通过与日本扶植的伪满傀儡政权合办企业,在东北设立一系烈的特殊会社(特殊公司),作为日本“开发”东北,在东北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和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机关.这些特殊会社的建立与发展情况怎样?有何特点?在伪满经济中的地位如何?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1 931年 9月 1 8日 ,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事变爆发后 ,日本军方和政府分歧严重。若规礼次郎内阁在币原的坚持下继续奉行币原外交政策 ,坚持不扩大方针 ,而关东军却蓄意扩大侵略。以币原为首的外务省为制止关东军的独断行动进行了干涉 ,但是由于战场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币原外交终于被日本政府所放弃。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事变爆发后,日本军方和政府分歧严重.若规礼次郎内阁在币原的坚持下继续奉行币原外交政策,坚持不扩大方针,而关东军却蓄意扩大侵略.以币原为首的外务省为制止关东军的独断行动进行了干涉,但是由于战场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币原外交终于被日本政府所放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永久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是中国的奇耻大辱。事变发生后鲁迅对这一事件反应强烈,对国民党政府不思抗日却制造内乱的行为进行深刻揭露和彻底批判,对于国民党政府对学生的镇压进行猛烈抨击。这一事变对鲁迅的思想造成深远影响,使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以后的文章中鲁迅多次提到这一事件,让人民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14.
‘_,q÷fj J}l弋联jI下+.曩c川i●].i’fj.?、多、^t‘0 p曩:I山‘年、,j j d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丰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I艾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1945年8月)  相似文献   

15.
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到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以前,为了进行罪恶的反人民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所实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政策大大加剧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带来了重大灾难.不抵抗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向之嘉奖,中国人民向之掌咀的反动政策,它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胆识的人的愤怒谴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首先是旧东北军的一些爱国将士如黑龙江的马占山、吉林的李杜、辽宁的唐聚伍、邓铁梅等在群众抗日情绪的激励下,公然违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原在江西围剿红军的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爱国将领董振堂、赵博生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进而向中国发动全面军事进攻,其根本目的是对中国实行经济扩张和经济掠夺。本文首先从芦沟桥事变的经济因素入手,旁及政治、军事等领域,探寻事变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试析“九·一八”事变中英国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汪文军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9.18”事变,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序幕,日本的侵略扩张不仅威胁着中国的生存,也威胁着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对此,“英国采取了软弱的和解...  相似文献   

18.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国境内的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布尔德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现代化立体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迫使日本关东军放弃了"北进"的计划,不但使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东线无战事,而且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缅怀抗战史激发爱国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太原工业大学欧阳天真,段和森翻开中国近代史册,最触目惊心的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一连串的侵略和掠夺。在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间最长、最野蛮、最残酷。早在1894年日本军国主...  相似文献   

20.
"何梅协定"是1935年7月时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何应钦和日本驻华北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的一个旨在谋求华北政权特殊化,为日本侵吞华北作铺垫的协议.它的出现在整个华北事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完全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灭华北的阴谋,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本文试图从"何梅协定"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国民党对此的反映等方面,对国民党从华北事变到国共合作期间内外政策的转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