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上海浦东新区梅园街道老年学校的招生简章,在琳琅满目的课程中,我选择了中老年保健。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既不喜欢唱唱跳跳,又没有书画基础,不如学点养生保健知识吧。可就是这个不经意的选择,竟救了我老伴一命!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浙江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题研讨会上,我有幸被邀请执教了一堂研究课。“选择怎样的学习主题?”我举棋不定、思考良久。既然是研究课就必须突出课的研究价值,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课题———“圆的认识”。“圆的认识”是个非常传统的数学学习主题,许多教师包括名家上过这堂课,这一学习主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课堂教学相对难以组织。“如何使传统的知识学出新意,做到推陈出新、‘穿老鞋走新路’﹖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轻松学习,使课堂‘活’起来﹖”这是我选择该学习主题的初衷,也是本堂研究课中我想体现的研究主题。思考学生在低年级时对…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不仅要求对他们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还要求从小培养他们高度的公民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学会关心的研究中,我选择了引导学生关心水资源的探究,希望通过从小培养学生关心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等,进而让小学生学会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关心生命。我选择了二(3)班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活动刚开始,我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常常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案头,已经积起了厚厚的一摞《学前教育研究》,闲时,我总爱读卷首语:“带着爱,站在一旁,用心去关注他……”“教育研究不外于两大课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一想到我们是在干教育事业,我们在培养人,该对好多好多好多儿童的发展负责,我们就应该感到很紧张……”……这些不同刊次的首页短语,总能冲开我“虚无般的寂寥”,让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产生一次次“冲动”,一阵阵“激情”,激励我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去研究、去探索、去拼搏,去开启一个个小生命的智慧之窗,去精心培育祖国的未来!它伴我走过了一年又一…  相似文献   

5.
我的"个人课题"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当初确定这个研究课题,主要是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观察、疑惑与思考做出选择的,但在申报立项批准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茫然,不知道这一课题研究从何处开始.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男左女右。” 我是女的,所以我经常研究我的右手。  相似文献   

7.
在市教科所组织的一次“语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向一位语教学的资深专家咨询了一个问题。我说高考的现代阅读的答案几乎是唯一的.但新的教学理念却倡导对本的阅读要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这样,语教师往往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这位专家笑而作答:既要“多元解读”.又要“追求真理”。专家的话体现一种辩证的艺术,我十分信服。语教学实践也证明了专家的结论是正确的。诚然,对本的解读.很多地方的确可以作多元解读,答案不是唯一的.也无所谓是非高下之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但也有不少地方却有最佳答案的选择。下面仅举两例作些阐释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在身心素质状况、知识能力水平、道德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摇曳多恣的,变化的课堂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选择最佳策略,出奇制胜,使偶发事件成为整个教学中跌宕起伏、引人人胜的环节。在教学中我是采取以下几点体现应变艺术的: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张孝祥说过:“穴壁而窥,见不盈尺;我登泰山,洞视八极。”意思是,从墙上打个洞,所见不会超过一尺;而登上泰山,则清楚地看到四面八方。这话颇给人以启发。填鸭式教学,由于把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过程囿于窄小的怪圈之中,学生所得毕竟有限,其结果往往是“穴壁而窥,见不盈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我登泰山,洞视八极”的境界呢?我想,研究性学习应是一条值得选择的攀登之路。尽管走这条路不乏艰辛,但它总比“穴壁而窥”更符合教学实际。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杨"和"柳"     
我的名字叫杨柳,只要知道这个名字的人,都觉得很有意思。不是吗?许多诗句中都有我的名字呢。可是,正因为这样,我名字中的“杨”和“柳”却闹起别扭来了。杨是一个骄傲、瞧不起别人的人,而柳则是个谦虚、不爱说话的人。这天,杨对柳说:“主人的名字常被人夸,这难道不是全靠我的功劳?你看,我是姓,你是名,你不过就是一个木偶,只是我的陪衬罢喽!”杨一边骄傲地说着,一边斜着眼看着柳。可柳却站在那儿,没有出声。杨见挑畔不成,便怀恨在心,总是跟柳对着干。唉,手心手背都是肉,叫我也拿他们没办法呀!终于,那天早晨我从甜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