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0年,江苏、湖北两省省长易人之际,在两省均出现了要求由本省人担任省长的"苏人治苏"、"鄂人治鄂"运动。围绕省长的人选问题,两省人士与督军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也成为引发两省废督运动的重要因素。"苏人治苏"、"鄂人治鄂"运动,是当时全国范围内出现的要求本省人担任省长浪潮的一个缩影,研究"苏人治苏"、"鄂人治鄂"运动,有助于加深对于这一浪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1940年鄂豫边区开始执行党的减租减息政策。在边区“双减”运动开展过程中,农民对这一政策呈现出不同的心态。本文在展现鄂豫边区农民对“双减”的复杂心态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形成原因以及边区党委和政府在克服农民中存在的消极心态、引导其积极心态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从一个侧面展示出鄂豫边区党委和政府在“双减”运动中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论鄂君子皙之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君子皙之鄂见于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善说》,尚缺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文章从文本出发论证鄂君子皙之鄂在“东鄂”不在“西鄂”,鄂君子皙“泛舟新波”的水域地望,很可能就在今梁子湖,其受封时间当在楚灵王(公元前540-前529年)之世。  相似文献   

4.
鄂中南基本经济区地处江汉平原,包括沙市、荆门市和荆州地区,是长江、汉江两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国土面积同海南省大小相近,1989年人口约1190万.区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石油、盐卤、磷、膏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中原腹地一块“地上盛产粮棉,地下富藏油盐”的“黄金地域”.国家和地方对这一区域非常重视,把它的开发与开放列为实现湖北“在  相似文献   

5.
湖北应简称"鄂"还是"楚"?改名之争引激辩.湖北省是否应该简称"鄂",不仅涉及鄂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还涉及"鄂"的起源与迁徙,涉及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的"鄂"研究.商周时期,诸"鄂"有别.商代鄂国在南土,商纣王没有消灭鄂国."邘"非鄂国.周代有五个"鄂".晋国鄂侯是姬姓国之君,与商代鄂侯无关.  相似文献   

6.
廖磊作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新桂系的主要成员,在举国抗战的大潮中,毅然率部进驻大别山区,开辟敌后游击根据地。他从政治动员、军事、组织及改组地方武装等方面着手,把豫皖鄂边区游击区建成为国民政府最为巩固的敌后游击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是逊克县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逊克县鄂伦春族基础教育,发展步伐大,发展速度快,已于199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目前,新兴、新鄂两个鄂族乡已有学校12所,在校生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作为晚清朝廷的高级官员和洋务运动的领袖,其历任省级地方主要军事行政官员长达三十余年。张之洞督鄂期间,在湖北尤其是省府武汉三镇兴办了大量官办形态的近代工商企业,尤以汉阳铁厂和武昌布、纱、丝、麻四局为典型。张之洞在长期推动晚清工业化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体西用"特色的工业建设规划思想。张之洞督鄂期间工业建设思想研究的发轫和深入,对近代武汉的城市形态嬗变和工业分布选址规划动因等历史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驳正以往的谬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林翼政治军事思想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出生于湖南益阳一官僚地主家庭,1835年中举,翌年成进士,1846年报捐知府,分发贵州,历署安顺、镇远、思南三府知府,1851年补黎平知府,升贵东道。在黔凡七年,“捕盗安民”卓见成效,名声大起。1853年底应湖广总督吴文镕奏调,率黔勇600人赴鄂,欲与西征太平军抵敌,赴鄂途中,吴文鎔败死,胡林翼留湖南,后随曾国藩湘军东征。太平军再度攻入湖北,已是湖北按察使的胡林翼率军回救,武汉失守,原巡抚死,1855年4月胡林翼奉旨署湖北巡抚。他督军攻武汉,次年底克之,并迅速肃清鄂境,旋被补授湖北巡抚,从此实权在握,进入一生事业的顶峰时期,他经营湖北,充实湘军,督师东征,在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1861年9月30月,他咯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失败原因,除了清政府的腐朽和英国强大外,清政府在外交上的失败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迄今为止,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属寥寥。作者试就清政府在战前的闭关政策,战争中的“战”“和”政策,以及清政府在外交上的总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清政府在外交上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读黎城同志《辛亥湘军援鄂》,获益不浅。但黎文称谭延闿在继任湖南都督后,以种种借口“坐观风色,按兵不动”,后因无“搪塞之词”才不得不派出二、三、四批湘军援鄂等等,则与史实有出入;且未揭示谭延闿利用湘军援鄂以转移当时革命派对焦达峰、陈作新被害的义愤,并稳定自己政权的目的;更难于解释南北停战以后,革命派既未替焦达峰复仇,“甚至连他的革命功绩,也因谭延闿的关系,一概抹杀不提”的历史原因。为此,谨撰文小议,敬希指教。“黎文”所称谭延闿“坐观风色,按兵不动”等事注明出自李春萱的《辛亥首义纪事本未》,但  相似文献   

12.
在儒家的圣人榜中列为圣人的,除了孔子、孟子之外,都是治国平天下、擅长文治武功、德行高尚的统治者。儒家思想家们给历代统治者开列了一个需要效法的“为政以德”的榜样谱系。儒家所谓的“人治”,与其说是不要“法治”,不如说是强调“圣人之治”,即强调只有具备像儒家“圣人榜”中的统治者那样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具有治理国家的资格。正是由于儒家的德治思想直接将统治者的道德水平与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因而后来之人尤其是今人,才意欲将儒家的德治思想与人治思想相提并论。这是德治思想被人们认同为人治思想的一个根本原因。对德治思想的诸多误解,问题的源头也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大学院制存废考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大学院”制的改革 ,虽经蔡元培等人的辛苦经营 ,却终究避免不了迅速失败的命运 ,试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廓清这一教育制度改革的历史面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湖北通城、湖南平江及江西修水三县的亲属称谓语,发现在鄂湘赣三界方言亲属称谓语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祖辈、父辈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上差异性较大,平辈、子辈与孙辈亲属称谓语差异较小。鄂湘赣三界方言具有不区分性别、内外有别、简化趋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和豫南的教育事业是根据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随着当地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七七”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正式宣告重新合作。后经我党  相似文献   

16.
湖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重要发源地之一。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10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分别建立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它们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其规模和影响在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位居全国第二。本文拟通过对湖北籍将军群体的分析,重点阐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国共10年内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桂系军阀对长征路过桂北地区的中央红军,并不是好心地“送客”,而是采取了非常恶毒的军事“攻击”行动。文章列举了新桂系军阀凶残对待中央红军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新桂系军阀凶残本性的形成原因,并阐述了揭示新桂系军阀凶残本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1916年到1920年,北洋政府的实权由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集团控制。在这时期中,他们积极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成为当权军阀对内政策的核心。本文试就此政策产生的原因、实施过程及其失败做一初步探讨。一为什么段祺瑞为首的皖系集团热衷于推行“武力统一”政策? 第一个原因,“统一天下”是中国历史长河上最博大的政治目标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更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趋势,不管后人对秦始皇有多么激烈地批评,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其统一中国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略论鄂豫解放区的地位与作用程少明关键词解放战争,鄂豫解放区,刘伯承,邓小平鄂豫解放区地处鄂豫皖三省边界,巍峨的大别山群峰纵贯其中,在解放战争中它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鄂豫解放区是敌我争夺的战略要地1947年8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广西的矿业为什么会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在广西矿业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新桂系集团采取的措施有何利弊,矿业的发展与新桂系集团的势力有何关系。一 20世纪30年代广西矿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新桂系集团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条件,采取了较开明的吸引人才的措施和较正确的矿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