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把握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需要以科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处理好四方面深层次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不仅一脉相承,有着共同的理论主题、理论基点和理论宗旨,而且又不断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在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文化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上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两大理论成果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点和根本立场、奋斗目标和理论品格上一脉相承;两大理论成果在不同时代条件下、不同实践基础上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不同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干了两件大事,作为这两件大事的理论反映和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这两大成果的丰富发展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个时段的发展中,围绕的主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胜利推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两次飞跃和两大理论体系。两者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时代主题与中国国情的不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相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前者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后者则是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班底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具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习理论,相信理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提了出来,相应地,就将毛泽东思想划分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这一划分引起了理论界的讨论:应当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并很好地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联系?探讨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对薄一波曾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的提法进行分析。弄清楚了这个提法的背景、内涵、意义,仔细地、辩证地分析这一提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厘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体系.二者是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同时,正确认识二者关系还需要把握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分别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不同历史范畴的两大理论体系,二者所处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二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和分析国内近六年来关于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的研究,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assumption that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influencing student science achievement than traditional didactic teaching has been the driving force of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in recent decades and in many countries. However,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science teaching and student science performance is not soundly established, which is worth a careful examination. Framed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and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 using a two-level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HLM) approach and simultaneous multiple regress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bove relationship using 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2011 8th grade dataset from Singapore, Chinese Taipei, and the US. The study found that for the low-performing students, none of the inquiry-based teaching practice items measured ha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science achievements at any performance levels of students in any country/region except for the case of two inquiry-based teaching practice items that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Chinese Taipei students’ achievements. No didactic teaching practice item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Singapore students’ science achievement, three of these practice items were fou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Chinese Taipei students’ science achievement, and one traditional didactic teaching practice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science achievement of U.S. students. However, for medium- and high-performing students, none of these inquiry-based or traditional didactic science-teaching practices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 predictors of science performance in all three countries/regions. However, in the case of Chinese Taipei, one didactic teaching practice item wa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medium level performing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two didactic teaching practices were found to hinder high-performing students’ science achievements.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125名佤族中学生作为被试,分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佤族中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均值得分都高于3.0,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佤族中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2)佤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本民族认同方面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但在中华民族认同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3)从民族认同的三个维度来看,英语成绩在本民族归属感、本民族文化两方面均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与本民族社会认同、中华民族归属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社会认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深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需要新的视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硕果累累,已成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亮点,但研究成果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深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五个课题: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学理层面的阐释;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的心理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研究;特定政府层级、特定政府部门和特定政府管理项目绩效评估的研究.深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应从宏观上着力,注意正确处理政府绩效评估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凸显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和学术平台的搭建等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反思已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传统观",即"传统是一种没有创造者的创造性".在这种新的研究视野中,初步讨论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五种小说类型在诗学上与文学传统的内在关系,从而揭示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内在复杂性以及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跃。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及特点,在准确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内在关系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任务型教学法的兴起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要将该教学理念落实到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明确任务与语言要素的关系。本文以初级汉语教学中的任务与语法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直观法、定性法与定量法相结合的实证方法探讨二者关系,以验证前人的相关研究,促进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汉语语法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对1988~2007年间我国高校MBO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目标管理的概念界定以及构成的核心要素、特点、环节、应用的正负效应等方面分析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体性的角度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宏观上分析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其基本思路是把纵向的历史的研究与横向的内在逻辑的研究相结合;文本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著作的研究、党的文献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既要关注文学演进的纵向考察,又要重视文学发展的横向审视。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获得了新的辨认与评价,区域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也具备了充分的学理依据。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对于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理论视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共时性参照,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也不能排除历时性比较,两者结合起来,方可在时间与空间、历时与共时相互交叉的视野网络中,立体化、多维度地展现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文化汇通意义。传统文化视野和区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