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建欣 《收藏界》2011,(8):40-42
随着收藏界对晚清至民国年间盛行的浅绛彩瓷的认知和对浅绛彩瓷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不仅使得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大家的作品受到追捧,一些原来没有被引起注意的浅绛彩瓷画师的作品也逐渐地被藏界所重视,梅峰樵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杜建新 《收藏界》2010,(6):72-73
芝泉这名字,作为浅绛瓷画家,作品非常少见;作为浅绛作品受赠者,却常常见到。王少维、金品卿、程门三大家都见有一些赠送他的作品,胡夔著名的"一百二十有零图尊",也是赠送此人。  相似文献   

3.
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浅绛彩瓷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除了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三大家每有所作必为精品外,也有很多浅绛瓷画师的作品皆清雅不俗,功力不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24日,福建"闽西收藏阁"陈万珍先生专程从厦门飞到沈阳,目的只是取一对晚清金品卿、王少维和王凤池合作的浅绛彩瓷帽筒。陈先生轻装简从,随身只带一件皮箱,那是为了装帽筒所特意准备的。沈阳"花间一壶茶"初国卿先生特意和几位藏界朋友在故宫对面的一家百年老餐馆里为陈先生接风。  相似文献   

5.
晚清至民国初期陶瓷发展史上有一段光辉四射的浅绛彩瓷历史,虽然正史及其诸多有关陶瓷发展演变的著述都很少提及或者一带而过,但近年来,在报刊、拍卖会、古玩市场、网络媒体、私家收藏中,这段历史中的人或者是作品,无论是开宗立派的大师程门、金品卿、王少维、汪野平,还是一些著名的大家潘匋宇、汪友棠、程言、任焕章、高心田、俞子明、马庆云等等,无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金品卿这个透着儒雅的名字,却是和一桩历史迷案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我们只知道金品卿名诰,或称品卿居士、寒峰山人,安徽黟县人,活跃在同治、光绪之间,并供职于景德镇御窑厂,其他情况就只能依靠片言只语的记载去推断和猜测了。作为"御窑两支笔"之一的金品卿,作为顶级的瓷绘大师,居然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生卒年月,不能不让广大金品卿爱好者心戚戚焉。  相似文献   

7.
陈树群 《收藏界》2010,(6):66-71
咸丰年间,攻占景德镇的太平军把清朝的御窑厂付之一炬,燃烧了几百年的窑火凄然熄灭。同治五年(1866年),李鸿章命九江关监督蔡锦青重建御窑厂,珠山上的窑火再次闪耀。与此同时,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领军的新安派画家把传统的中国书画大规模地引入瓷器,使放逸浅淡的浅绛彩瓷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季永 《收藏》2020,(5):32-43
王凤池(1824~1898年)字丹臣,号福云山樵等,湖北阳新县王志村人,清同治四年(1862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饶州候补知府权榷务、江西南康知府。精诗文、善书法,著有《福云堂诗稿》。王凤池还是晚清浅绛彩瓷画重要的设计者、创作者和评论者。他因宦游景德镇而与瓷结缘,以超凡脱俗的文化品格,抱"寄志于物"的人文情怀,亲自组织参与制瓷,携手程门、王少维、金品卿共同开创了浅绛瓷画的鼎盛时代(图1)。  相似文献   

9.
初国卿 《收藏界》2012,(9):43-47
历史有时候微妙得让人难以琢磨,如果不是20世纪末兴起来的浅绛彩瓷热,可能王凤池会永远湮没在历史烟尘中而鲜为人知。虽然他是饱学的翰林,虽然他也曾做过四品知府,但这些都不足以让他显赫。在浅绛彩瓷热兴起之前,他也只是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代翰林传略》和《兴国州志》里有简单的记载。他的诗虽然写得很好,但他的诗集也鲜为人知。因为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中,毕竟翰林太多了,知府太多了,诗人也太多了,王凤池的学名、官名和诗名既上不了电视剧,也进不了"百家讲坛",他无法让后人去追逐。但是让他自己都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一个世纪之后,他的浅绛彩瓷作却让他声名鹊起,他的名字与当年在景德镇画浅绛彩瓷的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并列在一起,成为晚清"浅  相似文献   

10.
付玲 《收藏界》2013,(5):55-56
程门是浅绛瓷的祖师爷,得到一件程门的作品是玩浅绛瓷的藏友们梦寐以求的目标。随着近年来浅绛瓷热的升温,程门的作品价格不断地攀高:2011年4月28日的苏州东方15周年拍卖会上,程门父子合作的一对琮瓶,以84万元成交。同年10月份,在英国的宝龙拍卖会  相似文献   

11.
李俨 《收藏界》2011,(1):51-52
2005年10月,笔者有幸获得王少维所作《秋山静钓图》一幅(见图1),这是我所见王少维的唯一一件国画作品。尤为难得的是,画面款识上还署有"画饼书生"的别号,甚为少见。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7,(5)
正克拉克瓷对于大多数藏家来说既神秘又陌生,它一般是指从明万历至清初生产的装饰有开光图案的青花外销瓷。史坦与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合作打捞的这艘"万历号"上就包括大量克拉克瓷。虽然当时被命名为"万历号",从现在看来,我认为这艘船上搭载的瓷器,应该属于比万历稍晚的天启时期的作品。当时在欧洲、东南亚地区,针对中国瓷器的国外订单数量  相似文献   

13.
陈树群 《收藏界》2011,(6):59-60
顾海林(1845-1894年),江苏省江都人,扬州派画家,最近几年,其纸绢作品屡屡上拍。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此人于光绪早期在江西波阳云林阁创作的一批瓷绘作品受到浅绛彩瓷收藏界一批发烧友的狂热追捧,而对其身份的考证,则牵动了笔者三年的神经。  相似文献   

14.
尹青兰 《收藏》2013,(1):74-81
从当今存留的浅绛彩瓷作品看,时代大多集中在清同治和光绪病朝。当年,景德镇御窑厂和民间共有多少人绘制浅绛彩瓷,浅绛彩瓷其生产了多少,已无从考证。但我们现在还能在国内外的许多地方见到浅绛彩瓷。不能不说与当时浩大的产量有关。当然,艺术精品只是其中的极少数。从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浅绎瓷来看,既有像程门、俞子明等大家熟知的浅绛大家...  相似文献   

15.
王亚军 《收藏界》2011,(3):61-64
谈及民国女性题材的瓷绘表现时,给人印象更多的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古代仕女造型。然而,在民国早期却有那么一部分新女性形象的瓷绘作品出现,即民国早期新女性瓷绘画,其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所演绎出的风格,足以使之与俗套的传统拉开距离,并成为风尚之物。  相似文献   

16.
浑源窑的烧造品种有很多,大家更多地注意了它的黑釉剔划花作品,而青瓷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事实上,青瓷独居首位,因此也就有以瓷而名的今天的青磁窑村。青瓷以外,还烧白瓷、黑瓷、酱釉瓷、茶叶末釉瓷、钧釉瓷。我们在窑址区还发现有红绿彩瓷和绞胎瓷器,红绿彩瓷基本上可以确认不是当地生产,而绞胎瓷是否当地生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作品采用典雅华美的富贵如意尊器形,顶部龙头口衔宝石,中间和底部分别以4条盘龙托出尊贵瓷胎珐琅,装饰上独具匠心。其瓷胎珐琅部分以锦鸡牡丹、镢鱼荷花、喜鹊梅花为主体图案,谐音寓意"锦堂富贵,喜四海升平"。作品代表了当今景泰蓝与珐琅瓷的高超制作水准和艺术成就,作为国宝技艺的创作典范,它巧妙融合了景泰蓝、珐琅瓷两种传统皇家工艺...  相似文献   

18.
青阳 《收藏》2012,(4):184-184
作品采用典雅华美的富贵如意尊器形,顶部龙头口衔宝石,中间和底部分别以4条盘龙托出尊贵瓷胎珐琅,装饰上独具匠心。其瓷胎珐琅部分以锦鸡牡丹、鳜鱼荷花、喜鹊梅花为主体图案,谐音寓意"锦堂富贵,喜四海升平"。作品代表了当今景泰蓝与珐琅瓷的高超制作水准和艺术成就,作为国宝技艺的创作典范,它巧妙融合了景泰蓝、珐琅瓷两种传统皇家工艺...  相似文献   

19.
青阳 《收藏》2012,(5):182
作品采用典雅华美的富贵如意尊器形,顶部龙头口衔宝石,中间和底部分别以4条盘龙托出尊贵瓷胎珐琅,装饰上独具匠心。其瓷胎珐琅部分以锦鸡牡丹、镢鱼荷花、喜鹊梅花为主体图案,谐音寓意"锦堂富贵,喜四海升平"。作品代表了当今景泰蓝与珐琅瓷的高超制作水准和艺术成就,作为国宝技艺的创作典范,它巧妙融合了景泰蓝、珐琅瓷两种传统皇家工艺。"龙腾盛世,吉祥四海",两位大师将中国宫廷文化精髓展示在世人面前,以创新的视角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作出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20.
青阳 《收藏》2012,(7):184
作品采用典雅华美的富贵如意尊器形,顶部龙头口衔宝石,中间和底部分别以4条盘龙托出尊贵瓷胎珐琅,装饰上独具匠心。其瓷胎珐琅部分以锦鸡牡丹、鳜鱼荷花、喜鹊梅花为主体图案,谐音寓意"锦堂富贵,喜四海升平"。作品代表了当今景泰蓝与珐琅瓷的高超制作水准和艺术成就,作为国宝技艺的创作典范,它巧妙融合了景泰蓝、珐琅瓷两种传统皇家工艺。"龙腾盛世,吉祥四海",两位大师将中国宫廷文化精髓展示在世人面前,以创新的视角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作出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