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韩建武 《收藏界》2013,(11):32-36
(接上期)三、玉器的年代 这三批玉器种类繁杂,而且多属征集品,缺乏地层关系和可靠的共存遗物,所以其年代和文化性质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其属龙山文化玉器。石峁出土陶器与客省庄第二期文化关系密切,因此石峁遗址应属于客省庄第二期文化,亦即陕西龙山文化,它的年代也比较接近于客省庄第二期文化。芦山峁遗址有专家认为属龙山晚期文化。  相似文献   

2.
高功 《收藏界》2013,(8):16-17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外国人就在石峁遗址搜集到数量众多的玉器:大英博物馆、科隆远东博物馆、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美术馆、白鹤美术馆、伦敦大学亚非美术馆等许多著名博物馆均收藏有石峁玉器。上世纪70年代,陕西的考古人员在石峁征集到127件玉器,有刀、镰、斧、  相似文献   

3.
胡文高 《收藏界》2013,(8):27-29
在这里讲话,我自己觉得有点班门弄斧,在座的专家、学者全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我有点紧张。不过不管怎样,我还是要把石峁遗址器物的收集过程给大家做个介绍。这两天研讨会上大家看到的玉器,不是正规的出土物,而是通过我多年收集起来的。我认为,收藏是进行考古和研究的一个很不错的过程和方式。有些专家一听到收藏品,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前,一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商代大墓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程家村被发现。墓内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原始瓷器等多达2000多件,这些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特点鲜明的出土器物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享誉海内外,并为描绘三千多年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历史图景提供了极好的参照。新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玉器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754件(颗)出土玉器时研究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方国的玉器文化和玉雕技术具有特别的价值,它和湖北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商代玉器及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玉器等共同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玉器的风貌和成就。为方便广大读者了解与鉴赏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玉器,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刊特邀请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彭明瀚先生撰文介绍与鉴赏该墓出土的玉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王蔚华 《收藏》2010,(3):62-65
近几十年来西安出土了一批元代玉器,是研究元代玉器的实物资料,从中可以了解元代社会及其玉雕工艺状况。  相似文献   

6.
喻燕姣 《收藏》2001,(1):42-44
汉代玉器以清逸脱俗、自由浪漫、恢弘大度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出土的汉代玉器为数不少,上起王侯,下至一般中小型贵族的墓葬均有出土。从目前发表的考古资料来看,这些出土玉器主要集中在长沙地区,且大多在贵族墓地中,一般平民墓葬很少出土玉器。而且贵族级别越高,玉器随葬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7.
王高兴 《收藏》2012,(3):150-151
2011年12月27~28日,神木县石峁玉器鉴赏座谈会在该县天峰国际酒店举行。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陕西省文物局、陕西文物考古研究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辽宁、山西、安徽等地文博单位的考古和玉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韩康 《收藏界》2013,(9):45-49
2013年6月中旬在榆林市举办的"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上,收藏家胡文高先生带来了八十件藏品以供与会者观摩,引起了各位专家学者、与会嘉宾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其间最为引人瞩目的则是一件琮式玉镯,据胡先生本人称,这件玉器是他由石峁遗址征集而来。  相似文献   

9.
伍波  宋康年 《收藏界》2011,(4):36-37
玉器被人们发现与使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根据实物考证: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玉器。建国后,由于田野考古事业的迅猛发展,经过发掘,河南、湖北、陕西、山东、浙江、安徽等地连续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玉石器物,除刀、铲、斧、锛、凿等半石半玉的生产工具之外、还出土了不少玉饰品,如江苏南京北阴阳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的早期,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琉璃阁墓甲及墓乙都是有题凑木椁的大墓,整齐平列,相距仅三四公尺,附近还探出大的车马坑,故被认为是异穴附葬的贵族墓。墓甲和墓乙分别出土不少玉器。据报道,前者有玉佩两组,以及环、觿、燕等玉饰,后者有环、玦、璜、  相似文献   

11.
曹丽丽 《收藏界》2013,(8):18-23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内石峁村两侧的山梁上,三面环沟,平面呈不规则形,总面积超过400余万平方米。城址最早建于龙山中晚期,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2006年石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  相似文献   

12.
朱有仪 《收藏》2012,(19):141-146
一名曾经的警察,在离开公安战线后凭一己之力保护文物数千件,包括大量史前石峁遗址玉器,且90%以上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他本有可能成为身家亿万的富商,多年来却为保护文物倾尽所有。本刊记者深度专访胡文高先生,带您走近这位可敬的收藏家。  相似文献   

13.
王聪  肖丽媛 《收藏》2010,(11):84-86
建国以来,河南出土了一大批商周时期的玉器。现将新郑市唐户和望京楼遗址出土玉器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内蒙古通辽地区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深受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及辽金文化、蒙元文化的浸润,玉文化底蕴之深厚,文物之精彩,有目共睹。本文将介绍通辽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精品玉器,以飨读者。新石器时代内蒙古史前玉器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科尔沁地区及呼伦贝尔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遗存中都出土过数量较多、不同类型的玉  相似文献   

15.
丁哲 《收藏界》2011,(3):28-31
镂雕,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最重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镂雕,就是在玉料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虚实相衬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其很可能源于钻孔工艺。玉器的镂雕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此后发展延续数千年。下面笔者对史前至明清各主要时期的出土玉器进行考察,以分析历代镂雕工艺的特点及制作情况。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7,(11)
正2004年3~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对大司空东南地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本次发掘了大量商代成规模的房基建筑群、窖穴、水井、灰坑、灰沟、车马坑及354座商代墓葬等,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铅器、金器、铜器、牙角骨器、蚌器、玉器等。此次出土的玉器均有代表性,可以说是商代玉器的标本,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7,(6)
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久远的民族,古代玉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宝鸡不仅是闻名中外的青铜器之乡,也是早期玉器的重要出土地,1974年至1984年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宝鸡纸坊头、竹园沟、茹家庄三地发掘西周国墓葬27座,出土玉器500余件,大批精美的西周早中期玉器得以重见天日,令世人惊叹。历时三年的精心筹划,2016年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了专题陈列"明  相似文献   

18.
宋康年 《收藏》2009,(6):102-102
1997年10月,望江县博物馆对新桥乡龙泉村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玉器多件。这些出土玉器为研究望江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韩建武 《收藏界》2014,(10):27-34
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后,在夏、商、周时期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再代的史料缺乏,一般认为其活动中心在山西、河南等地;夏之后是商,其统治中心在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陕西商文化遗址全省各地多有发现,但玉器发现不多;陕西是周人的发祥地,又是西周建都之地,所以出土玉器非常丰富。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成长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首先是神权和礼仪特征。商周玉器是在原始社会及夏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时,玉器在品种、数量、使用范围上更加丰富,在祭祀、丧葬和礼仪的运用上更加规范。相比较而言,“神玉文化”在商代玉器反映的更加突出,玉器成为天地入神之间交往的神玉,并表现为王权和神权的合一。  相似文献   

20.
高功 《收藏界》2013,(8):24-26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时期的玉、石雕人头像,其中玉雕人头像的出现尤其令人称奇。这些粗矿、古拙的玉、石雕人头像,反映出古人由于缺乏对大自然的了解,以及对各种自然现象理解肤浅,凭着原始的认识和想像用人工制造出玉、石雕人头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神灵的敬畏,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