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孩子一起过语文的日子。"简单、素朴,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段段平凡、普通的生活;自由、快乐,他教的孩子就是一个个这样自然、本色的稚子。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简单中总有着那样一种深邃,素朴中总有着那样一抹光彩;太多人喜欢他的课,因为他的课堂上,孩子自由却不散漫,灵动、活跃,在一阵阵笑声中总有收获。  相似文献   

2.
和我说话吧     
我是一个小学教师,下课后,总喜欢留在教室里,看孩子们嬉闹、游戏。那天,一个男孩子走过来,很自然地依着我站着,笑眯眯地看着我。这是一个漂亮的像小天使似的男孩子,我问他:“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谁呢?”我常常这样问孩子,答案一般不外乎我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类的,也有说“喜欢老师”的。没想到,他想了一会儿,对我说:“老师,我喜欢和我说话的人。”那天我的脑子里一直装着这句话,沉沉地压着我的心。我一直在想,孩子为什么说喜欢和他说话的人,因为和他说话的人不多?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有点儿孤单?在学校里,孩子自由交流的时间,也只有课…  相似文献   

3.
我第一次见到小文就喜欢上他了,小小的个 子,忽闪的大眼睛透出一股机灵与顽皮。可一个星期不到,我就觉得要真正喜欢他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他有太多的不讨人喜欢的习惯,整天不停地吮吸着一只大拇指,上课总有开不完的小差,作业总喜欢拖拉。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提醒他,他更多的是置之不理,或者只顾玩,或者懒洋洋地伏在桌上,或者就是津津有味地吮吸着手指。如此懒惰的孩子,我还是第一次遇上。 大扫除时,小文完成了他的分内事——擦瓷砖。看见我站在桌子上擦电扇,矮小的他也学着我在桌子上垫上凳子擦起日光灯管。擦得那样专注,你能说他懒吗?我寻思着转变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领导对下属的评论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他是否听话。我们对孩子的评沦,也早已有了一种定论,那就是孩子是否听话。似乎有这样一个定理,一个人再有本领,只要他不肯听话,那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是不能信任、不能赋了重任的人,同样,一个孩子再聪明能干,只要他不听话.就会给人带来许多麻烦,让人看不顺眼。作为一个老师,似乎总喜欢自己班里的孩子听话,像一只只小绵羊,随你往哪儿赶都行,都默不作声,那样既不会给你惹祸,管理起来容易,也像  相似文献   

5.
一、游戏精神缺失的语文"不好玩"你喜欢语文吗?多数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可能爱读书,但不爱语文课,他们可能会考试,但不喜欢语文,就连不少老师也不喜欢语文。因为,当下的小学语文不好玩!语文很沉重,它承载着学校、社会、家庭太多的期望;语文很复杂,这个流派那个思潮,还离不了这样那样的练习册、习题集;语文很严肃,中国传统师道缔造的课堂严谨刻板,仿佛苦大仇深。小学语文不好玩的背后有多种原因,最根本  相似文献   

6.
许多孩子不喜欢吃有营养的蔬菜.我的孩子也是这样。可是有一次在饭店.他却把一盘子蔬菜吃得精光了.为什么呢?因为看起来,这盘蔬菜非常鲜艳:吃起来,又酸又甜,正适合他的口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为什么不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学.让孩子喜欢呢?  相似文献   

7.
李春 《四川教育》2005,(2):58-58
课堂的精彩常常源自于预设之外的生成。案例中一个小小的意外“我不喜欢小珊迪”打乱了教原来的教学程序,也改变了教的教学思路。这个意外是一个收获,引发了更多孩子的思考。教没有忽略这个教育的契机。不是简单地把答案摆出来,而是通过引导争鸣,让孩子们在自由的言谈中掌握了课的重点、难点。连刚才说自己不喜欢小珊迪的孩子也说:“我现在喜欢小珊迪了,但我喜欢的是他的品质,而不是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某教师执教《但愿人长久》时,整节课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喜欢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试问:一个孩子喜欢能代替所有孩子喜欢吗?是不是不喜欢就不学了呢?另外,孩子们习惯了顺!着老师的话说,这样还能“喜欢”吗?  相似文献   

9.
最近看到这样一段章:笔的孩子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改革’,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上语课,他点了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笔认为这是个好的改良,应该值得推广。以后几天里,笔问孩子“改革”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因细节而精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节常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之中.它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智慧;它看似简单,却孕育着深刻;它看似细小,却彰显着美丽.课堂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教学才会那样充实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秀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最近,有幸参加一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聆听数位优秀老师的精彩课,其中有两位老师在课的不同处理上,让我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2.
陶春霞 《江苏教育》2013,(11):58-58
我们班有一位小山同学,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还常常无故破坏学校公物,上课喜欢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我找他个别交流,他告诉我:“我就是这样的啊,我也不想打他啊,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我课堂上好像是比较喜欢随便讲话,可我没讲废话啊。我反正就这样了,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了。”“反正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爸爸也经常打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在家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所以他解决与同学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打架。从小学到中学,他一贯如此,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改不了了”。虽然他的语气里有无助与无奈,也有对自己的否定,但我还是听得出他很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喜欢他的。于是,我跟他的家长做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他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陶老师,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一愣:这是我接班之后第一次跟他沟通啊浴他怎么肯定是孩子犯错了呢?接下来,他父亲着急道:“这孩子,没法教了,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浑身的毛病噎噎真是的,回来我非得好好揍他浴”听到这里,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孩子在班级用武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源自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眼里,孩子一无是处,认为他“浑身是毛病”。在交流过程中,父亲传递的是“他没法教”。总之,在他父母的眼里,小山同学就是个“问题孩子”。接下来我通过约见、家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他的父母沟通教育小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得.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大德无言,大教无痕.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最美的课堂就是在无痕中出效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来咨询:儿子今年13岁,在小学时他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在家里也是有说有笑的,学校里有什么事常回来说给爸爸妈妈听但是近一年来,特别是上中学后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长高了许多,而且人也变得怪怪的了回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说话父母问他也不愿多讲,多问几句就显得不耐烦,动不动就说:“烦死了!”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批评他时不是顶嘴就是掉眼泪,昨天他爸气得打他,没想到他竟然跟他爸对打起来!这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现象,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要怎样去教育他?这位母亲的困惑是很有代表性的,因为…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最近,有幸参加一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聆听数位优秀老师的精彩课,其中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中小学生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就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应吧.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以至于影响到了学业进步,让家长为此大伤脑筋.那么,孩子究竟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笔者认为,只要家长教孩子做到以下几点,就会对孩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俞惠珍 《山东教育》2005,(1):122-123
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最近,有幸参加一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同时聆听两位老师执教《雨点》一课,他们在课结尾时的不同处理上,让我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8.
树·男孩     
(一)我是一棵树。一棵美丽珍贵的树。很多人这样说。人类把我称作什么“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很好笑么?我生活在山野中,天天做着多姿多彩的梦。山脚下一个瘦小的男孩经常跑来看我,他说他喜欢我。他总喜欢对我倾诉烦恼,他只有我一个听众——因为他,是一个继母的孩子。可我却只能呆呆地望着他,露出我惯有的微笑。  相似文献   

19.
三味人生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去买饮料。第一个人说他喜欢喝果汁。因为果汁的味道自始至终都是甜的。第二个人说他喜欢喝咖啡,因为咖啡刚入口时是苦的.等咽下肚后。嘴中却留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第三个人说他喜欢喝矿泉水,矿泉水的味道虽然清淡.但最解渴。  相似文献   

20.
"怎么都不讲道理?"是不是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呢?如今的社会有太多的无奈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佛曰: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物皆有因果。现在的教育总是存在着一些因果逻辑混乱,体罚、变相体罚、不讲道理的逻辑,这样因果关系混乱的教育模式难免会教出不讲道理的孩子。学习就是教人明是非,讲道理,可是这简单的本质却总被我们忽视,所以我们需要讲道理的课堂,讲道理的课堂孕育讲道理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