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就是用眼睛来感受视觉信息的过程,观察是认识的基础。要学好汉字,首先要学会观察。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是不够细心的,观察事物的过程也比较零乱,缺乏系统性,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难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快乐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由此不难看出,作文基本功的训练不仅是作文课的任务,也是阅读课的任务。具体来说,小学生作文基本功主要应该在阅读课上“学”得,然后在作文课上“习”得。其实,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阅读课上对教材的指导学习过程,恰恰和作文教学中写作的过程相对应。阅读课上的释题,正和作文时的审题,拟题相对应;阅读中…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观察的角度“新”起来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 ,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 ,又能在必要时 ,改变角度看问题 ,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选材是作文的前提 ,好的题材可以使文章增色添彩。但无论何种题材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要善于发掘 ,精心引导学生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例如“校园一角”这个传统命题 ,教者在引导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有序地观察 ,然后鼓励学生去发现校园究竟有哪些“角”。是优美的校门口 ,还是宽敞明亮的教室 ?是平坦的操场 ,还是操场上的那一棵大树、某一个花园、一片小草坪或是一…  相似文献   

4.
看图作文(看图说话、写话),是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作文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的角度,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形式作文对学生的影响。作文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的密切结合。《大纲》规定小学阶段作文的要求是“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良好的观察能力的确又是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条快速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一、观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变得更加聪明,究其原因是数学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在建模的视角下去观察事物,这样可以更加便于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也是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所在。本文以“正比例图像”教学为例,借助操作让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应用。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境”到“型”,又要引导学生从“型”到“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在“境”和“型”之间实现自由转换。  相似文献   

7.
发现法是布鲁纳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启迪之下,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研究事物、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布鲁纳发现学习的程序是从直觉的发现到形式上、逻辑上的证明,其步骤包括:①发现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②实验观察;③资料、数据的处理;④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教学中很多问题都要靠观察于能研究,如第十一册教材中,观察的内容达到80%之多,可见它的重要性,要想学生能很好地观察事物、了解事物,必须先弄清观察的目的,以达到有的放矢之效果。  相似文献   

9.
漆伟英 《教师》2011,(13):77-79
说起写作,新课标指出:第一阶段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阶段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阶段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点拨"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给予学生"点拨",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小学生的思维基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点拨"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运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因材施教,要顾及到各个类型学生的接受程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题,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昆虫》一课的教学,学生很难把“昆虫”和“虫子”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而形成抽象的“昆虫”概念。他们只知道蚂蚁、蜻蜓等是昆虫,却不知道昆虫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提示学生:先注意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然后依次看看蚂蚁的头部、胸部、腹部各有些什么。使学生逐步学会先整体(身体)后局部(头、胸、腹)和按顺序(头→腹)观察的方法。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总是这里看一下,那里看一下,很难抓住事  相似文献   

12.
徐红 《湖南教育》2002,(22):49-49
说明: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学生第一学段(1~3年级)对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这个设计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案例内容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一列数的观察、对比,对一列图形变化情况的观察、对比,激发学生研究事物的兴趣,进而采用数形结合、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学生体验事物变化的同时,把握事物隐含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粉笔演示,引发规律1.演示。教师从粉笔盒中,第一次取出2支白色粉笔,第二次取出1支红色粉笔…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要留心周围事物”,主要要求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所谓“乐于书面表达”,就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形成一种“乐于动笔”的心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乐于动笔”,着力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和入门,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 ,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习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 ,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 ,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 ,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 ,使许多生动新鲜的材料从身边悄悄溜过…  相似文献   

17.
刘德歆  孙涛 《学子》2013,(5):61
打包基本是压缩的意思。分散的食物打包就是放到一起压缩一下带走;游戏中投石机打包也是可以压缩折叠方便运输的意思。打包更通俗点讲就是将事物以整体的形式出现。那么,给课打包就是为了某节课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丰满而不断反思完善的做法。教师要学会给课打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在不断培养自己反思能力的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18.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 ,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 ;超出界限 ,就要引起质变。教学控制论认为 ,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 ,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 ,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子系统相“匹配” ,且协调一致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拟就生物教学中的“度”作以探讨。1 设计坡度人们认识事物都是由感性到理性 ,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 ,因此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坡度。在设计问题时先易后难 ,逐级上升。对新提出的一些问题 ,应先重温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仔细观察、联想、推理 ,教师加以诱…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作中的“视而不见”问题,即学生对许多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写作时“无事可写”。现象学认为“视而不见”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在场”“焦点”等因素的遮蔽、身心二分的认知思维、课内外资源整合系统的缺失,等等。本文提出,要从根本上消除“视而不见”的现象,须依据现象学理论,深入理解身体、认知和环境,整合课内外资源,确立以学生生活步伐为主线的作文教学架构;运用多种去蔽方法,消除学生作文观察中的盲点;悦纳日常生活,为事物赋予意义,引导学生构建基于精神意义的作文观察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一、观察比较要正确认识事物,区别事物的异同,鉴别事物的优劣,抓住事物的特征、本质,就存在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获得感情认识;通过比较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即从具体形象的感知转化为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