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访前有无准备,效果是不同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采访一位老掏粪工。见面后,我对他说:“听说您最近被批准入党,祝贺您。”他回答:“我58年就入党了,刚入党的是我弟弟,他也在我们卫管所”。我连声说:“我弄错了,错了。”接着问他:“您老伴身体好吧?”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冷冷地对我说:“我老伴已去世好几年了。”当时,弄得我很尴尬。我又问他:“您最近把小儿子调到卫管所当掏粪工,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站起来说:“我儿  相似文献   

2.
作家谢逢松是我的老朋友,远在他青年时代就曾在众人稠座中听我大放厥辞,对我的浅陋早该耳熟能详。令我惊诧的是当他以其所编电影剧本《红楼梦》蜚誉国内外时,竟有一天偕作家苏叔阳纡尊来访,并执弟子礼欣谈往昔,我则像逋亡多年的犯人一旦被现场缉拿般的忐忑不安。我对谢逢松说:“你别  相似文献   

3.
在采访徐宏祥律师之前,我听说了他做的一些好人好事,比如资助贫困学生,乐于奉献,甘于清贫,敬业爱岗等等。材料中最抢眼的是他那张被誉为“永不褪色的名片”,上面的第一个头衔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老实说,这张名片虽然很有特色,但是,请原谅我当时头脑中闪过的一丝怀疑:这是不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律师的一种自我包装呢?见到徐宏祥时,在嘉定的司法局大楼里。他神清气爽,步履轻快。当我们交换名片时,我马上问他,徐律师,你怎么会想到做这样的名片呢?他乐呵呵地笑着,说,当时我做律师时,出去调查要开介绍信,按惯例填政治身份一栏时,我讲,我是党…  相似文献   

4.
“共景监狱”理论及微博围观效应(一)“共景监狱”理论概述“共景监狱”理论源于“全景监狱”理论,是“全景监狱”理论的延伸和异化.所谓“全景监狱”①,是法国哲学家福柯对人类社会控制方式的一个比喻.福柯发现,在传统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下,现实社会就是—个“超级全景监狱”(Superpanopticon),一套没有围墙、窗子、塔楼和狱卒的监督系统.这种控制形式就像古罗马人发明的一种金字塔式的监狱:犯人被监禁在不同的牢房中,狱卒则处于最高一层牢房顶端的监视室内,他可以看到所有犯人,而犯人们却看不到他,并且犯人们彼此之间也缺少有效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渠道.②  相似文献   

5.
上大学时班上一玩小提琴的,把这曲子拉得不错,从窗下经过去打水的女生都小停几步。的确他拉得很干净,那种纯洁味出来了。我当时以为《沉思》是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沉思念,班上一个女生也评说它“爱情真深刻呀”。我们班还有一个玩二胡的,其出身与形象当然不如那个提琴手。他也好不容易喜欢上一个英语系的女生。我说:你不能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1981,(2)
今年三月二十九日,青年民警王敬在天津南仓站货场值勤时,抓获了一名劳改潜逃的犯人。有关部门为了表彰他,给他发了一百七十元奖金。王敬想,打击犯罪分子,保扩人民利益,是我们公安战士应尽的职责,我应当把这笔钱用在最有意义的地  相似文献   

7.
某刊登了一篇赞美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章,文章说这位革命家心怀宽厚,不计较个人恩怨。一个曾经迫害过他、现已服刑劳改的犯人,因患病要求监外就医。当司法部门征求这位革命家的意见时,他不但同意,而且还建议把此犯的妻子从老家接到犯人身边,进行照顾。中央某报刊载了一篇赞美某战斗英雄的文章,文章中说他的妻子在北京一人办好结婚证时,这位英雄已在前线了。一家法制报也登过一篇赞扬某检察院严格把住起诉关,使关了3年7个月的一名杀人嫌疑“犯”,最后得以无罪获释。  相似文献   

8.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同志可能会感到很奇怪:“这不是荒唐吗!去采访,谁还能把眼睛搁在家里?”这种惊奇我也有过。我刚开始搞报道时,同一位老同志去采写一位电话员。临出发,他正儿八经地对我说:“可不要忘记带‘眼睛’啊!”我当时心想:“莫不是看我年轻,故意戏弄我?”不过我很快意识到他是对的。采访时,我的脑子里本子上记的都是“听”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有一个新闻工作者告诉我,一次他去某大公司采访一位总经理,这位老总自认为“蝗虫”又来了,便迟迟不见,让他在会客室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老总出来了,板着面孔说:“我很忙,你直说吧,要我们给多少钱?!”当时弄得他哭笑不得,连忙解释说:“我是奉命来采访的,绝不要你们一分钱!”这位老总听他这么一说,面孔顿时变了样,态度也热情了,对他说:“对不起,误解您了,我们也是被新闻界一些人搞怕了。”真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可见,搞“有偿新闻”严重损坏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社会形象,败坏了党的新闻工具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10.
美国《达拉斯时代先驱报》摄影记者鲍勃·杰克逊,在报道肯尼迪总统遇刺这一事件连续工作了47小时后,已精疲力竭,这时他又在市监狱和其他记者一起等着被指控为行刺者的里·哈维·奥斯瓦尔德的出现。杰克逊这样描写当时发生的情况: “当奥斯尔瓦德走出门时,我把相机举到眼前,我已准备好了……当我从相机往外看时,奥斯瓦尔德走了8—10步,我看到有个人影进入我的视线……鲁比快走了3步,砰的一声开了枪,当他开枪时,我按了快门。” 杰克逊拍到了鲁比刺杀奥斯瓦尔德的惊险一瞬间,获得当年普利策大奖。 1968年在越南战争最紧张的时候,美联社摄影记者艾迪·亚当姆斯看见一个被怀疑为越南突击队员的男子,由越南海军陆战队和警察领着,那男子的双手被捆在背后,亚当姆斯尾随他们,见一警察头目举起左轮手枪时,亚当姆斯举起了相机。他解释道:“当他举起手枪时,我才举起我的相机,可是我当时没料到他会开枪,他开枪时,我按下了快门。” 这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深刻地揭露了越南战争的恐怖,也是越南这场悲剧战争的缩影,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样的民主,用得着我们用生命去保卫吗?这张照片的发表,使得美国国内掀起一股反战高潮,这照片理所当然获得普利策大奖。  相似文献   

11.
险地出新闻     
险地出大新闻,也出名记者。因此,当记者的要敢于闯险。有一次,我在大兴安岭见到一位驻那里的记者,我问他:“大兴安岭大火时你在哪里?”他说,当时他在北京学习了一段以后,已在那里想办法调到北京的某新闻单位去。我惊呼:“你误了终身大事了”我告诉他,记者的成就是随事而走的,大兴安岭大火这样的事,当记者一辈子也不一定碰上一回,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我到北京市海淀区采访,在一户菜农家里吃饭。餐桌上,摆着几样菜,都是当时市场上缺少的。我问:“你这鲜菜从哪儿来?”他说:“自种的——我是专种‘冷门’菜。”他进一步说:“别人都种大白菜时,我种的是细菜;当众人都种细菜时,我还适当种些粗菜。这样,拿到市场上就成了热菜,卖  相似文献   

13.
我在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多次用自豪的语气告诉我说:“你爸爸名叫佟锡山,在照相馆工作,是位照相的,”懵懂的我,在当时也没法理解,妈说这话的时候怎么会那样自豪?长大后才明白,爸爸是在国营“生生”照像馆工作,任经理职务。再后来,耳闻他周围的同志尊称他为“佟老”。母亲告别我们后,爸爸就生活在我们弟兄家庭中,直到他去世。  相似文献   

14.
一个成功的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 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一看那双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道:"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我心里一动,说:"妈,我要布鞋好了."  相似文献   

15.
1942年10月中旬的一天,陆定一同志叫我到他和秦博古同志办公的窑洞里去,告诉我说:“过几天,就是鲁迅去世六年了,我们要发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先生;你去准备一下,写一篇,拿给我们看看……”说时,他和博古都望着我,面带微笑。为《解放日报》起草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对我当时那样一  相似文献   

16.
围棋水平已有天壤之别陈祖德:我学棋至今,快半个世纪了,拿围棋水平来讲,现在的棋手和当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学棋时,我的前辈对日本棋手佩服得很,比如顾水如先生就讲过:“日本九段我们胜不过啊。”当时我们的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当时我不信老师的话,心想只要下,日本九段为什么不能战胜?1961年我进  相似文献   

17.
长江的风格     
无私无畏长江同志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回忆往事,他那爽朗的笑声常在耳边萦绕。他经常同我一起跨上战马,在抗战前线采访,常听到他亲切地喊我:“赶快加鞭走路,天快黑了!”雨天,曾在山头上露宿,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但不论在任何艰危的目子里,他总是乐观、健谈,把一切困难,险阻都踩在脚下,我经常从他的实际行动中汲取力量和鼓舞。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之后,我在上海“记者座谈”的集会上认识范长江同志,当时他在上海《大公报》而我在《新闻报》。他当时谈采访西安事变的经过,对我们既是新鲜见闻,又是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雪泥鸿爪斯诺可和我不同。他的写作在这段时期并没有荒废,因为他总能全神贯注、倾注全副精力在一件事情上面。每天清晨他都伏案写作。接电话、读报纸或是其它一切使他分心的事,他都一概不做。可是从一九三八到一九三九年间,他的写作也中断了。当时,他只给报馆干干工作,同时着手拯救中国工业合作社,那是我们俩和路易·艾黎于一九三八年初创办的事业。从一九三七年一直到一九四○年,斯诺连一本书也没有写,因为那段时期他不得不跑到菲律宾的碧瑶,集中全力忙工业合作社的事。记得当时为了这事我曾对斯诺大发雷霆,他怕了,不敢再给我火上浇油。直到我们离婚以前,他多次对我说过:“我想到的只是你的赞成。”我愿意承担所有的家务劳动、社会活动和研究工作,一心只想让斯诺专心写书,以他的书影响和感染世人。我从来不许他参加这样或那样的委员会的工作,生怕浪费他的时间,损毁他撰写佳作的才智。我只愿他的名字出现在作品上面,以此作出贡献。斯诺也不喜欢委员会(斯  相似文献   

19.
陪同黎澍下江南1956年5月间,邓拓同志忽然打电话给我说:“黎澍是理论部的顾问,帮助我们做了许多工作,现在他想去外边走走,你可否陪陪他?你也应该到下边去看看嘛!”当时理论部的两个顾问胡绳、黎澍,的确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同事们都说:“这是个‘美差’”!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看新聞。每天早晨抓起报紙来,一般的情况,总是先看新聞,再看其他的东西。 說起来也不应該,有时看到一些新聞,常联想到过去听人講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說: 在封建时代,有一个县太爷,最爱唱京戏。这个县太爷的京戏唱得怎么样?故事里只用了一件事情来說明这个問題。故事說: 有一次,县太爷过堂审問一个犯人。按那时的法律,这个犯人是应該判死刑的。这个县太爷郑重其事地問犯人:“你願意死还是願意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