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德尔马契>和<贵妇画像>这两部世界名著都是以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十九世纪西方社会的女性所面临的爱情、婚姻乃至人生困境.两位女主人公多萝西娅和伊莎贝尔都是理想主义的少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现实认识的严重不足使她们做出了错误的婚姻选择.在婚姻悲剧中,她们都遭遇了理想的幻灭.现实的重重束缚又使她们最终的人生命运归于平庸.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女剧作家及其悲剧剧本来看,女性是悲剧性别,现代女性悲剧往往以作为家庭叛逆的女主人公死亡或出走为结局,演绎着由生活而学的悲剧。现代女性戏剧中的“家”,既没有使女性们成为独立意义上的人,也没有让她们摆脱被男性伤害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许多诗文中故事的结局大多是女主人公受尽不公正待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氓》中的女主人公,她们的悲剧命运是中国古代女性的共同命运:向往幸福美满的婚姻却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透过这些悲剧,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悲惨命运是封建时代妇女社会地位、封建家长制、封建夫权造成的。研读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其中有揭示女主人公被遗弃的《氓》,还有揭露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  相似文献   

5.
乔治·爱略特和凯特·肖邦是19世纪英美著名女作家。在她们的小说《弗罗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中,女主人公麦琪和爱德娜经历了一番“主体意识”的觉醒,但都以悲剧的死亡命运结束了和传统社会的抗争。两位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失落反映了爱略特和肖邦身为女性作家在19世纪作为创作主体的困惑和迷惘。悲剧潜质是时代在她们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作品《红字》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诠释,揭示了海丝特·白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自身性格的弱点,并透过文本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剖析了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庐隐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也有着相似和区别.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通过文学创作把她们对女性长期遭受的苦难表达出来,反映了她们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庐隐的女性意识刚觉醒,还很困惑;张爱玲则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女性自身,重在对女性命运的重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许引泉 《文教资料》2012,(33):110-112
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她的悲剧命运令无数人扼腕叹息。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因素有很多,普遍认为这样的悲剧命运是由外在的社会因素及其个人的性格因素共同造成。本文对苔丝性格的矛盾性及其与悲剧命运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将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与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相比较,通过对这两位处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物的心理及行为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她们面对相似精神压力下所持的态度及不同的命运结局,体现了两位作者在寻求妇女解放道路中不同的世界观和文学观,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两位妇女的悲剧命运所表现出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伤逝》女主人公子君的性格、命运特征,阐述了造成她悲剧的成因及其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伤逝》女主人公子君的性格、命运特征,阐述了造成她悲剧的成因及其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爱米丽和苔丝分别是《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从语场和语旨入手探讨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爱伦·坡短篇小说《埃莱奥诺拉》,认为女主人公埃莱奥诺拉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她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埃莱奥诺拉之死及男主人公离开多色草山谷象征着人与自然的疏离以及女性与自然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183;霍桑作品《红字》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诠释,揭示了海丝特&#183;白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自身性格的弱点,并透过文本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剖析了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李贵和 《文教资料》2008,(10):37-38
对<红字>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研究通常关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清教统治发生的冲突,忽略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潜在而致命的冲突.本文认为后一种冲突才是真正悲剧性的冲突,男主人公的懦弱和犹豫让女主人公的坚韧和向往归于虚无.他们如果能结合,彼此之间的冲突就会爆发,毁掉他们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才是最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我母亲的自传》是加勒比裔美国著名作家杰梅卡·金凯德的代表作。小说讲述故事女主人公雪拉在当时艰难的伦理环境中求存,从而引发一系列伦理混乱。该文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主人公雪拉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探讨悲剧命运的体现,阐述造成悲剧的伦理因素,探索其蕴含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被强大的男权控制着,她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人生悲剧。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是封建宗法制下的受害者典型。然而,在她拥有了男权社会中的权利后,则由一个宗法制下的受害者变成一位共谋者与施害者。于是,《金锁记》中又演绎出一段又一段其他女性的悲剧,这一出又一出令人触目心惊的女性悲剧,在它的背后有着共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苔丝悲剧命运的四维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巨著,主人公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从经济及社会、宗教传统道德、男主人公本质原因以及苔丝自身弱点四个维度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的《郑风&#183;将仲子》与《卫风&#183;氓》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地域背景和相似的民风民俗背景,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也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她们的婚恋都面临着无媒说合、双方性格存在明显缺陷、古代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等因素,所以,《将伸子》中的女主人公的爱情必将如《氓》中所展示的那样,以悲剧而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