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块式新闻是交融了新闻采写手段与编辑手段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形式,它往往以某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契机,整体由事件叙述、背景材料、相关信息、分析评论等若干独立单元组成。如一则关于中国MBO(管理层收购)情况的报道,《中国工业报》用《中国MBO殊途同归》的标题,分别冠以“事件”、“背景”、“观点”、“链接”的题头统领相应内容组成。有人把模块式新闻称做“新闻树”,认为这一形式中的主要新闻可以看作是一棵树的主干,而延伸出来的树枝则是那些与主干相关联的信息;也有人将其称为“套餐”式新闻,形似一份主新闻再加上若干副新…  相似文献   

2.
<正> 新闻电脑信息系统在设计上分为七大模块,分别是采、编、播办公模块,串联单模块,磁带资料管理模块,地方台管理模块,美工资料管理模块,历史资料串联单查询模块和外来信息模块。它们分别对新闻的选题、采访、制作、播出、播后资料管理、查询和信息共享这一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共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该整合一个以"新闻"为内涵的新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专业依托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部校共建实验班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探索。本文的一些改革想法涉及教育体制的不少问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改革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1,(2):12-13
2月14日上午消息,人民搜索自主研发的移动新闻客户端“GOSO移动新闻2.0版”已正式上线(下载链接),这一产品在提供新闻内容的同时,还提供了财经预测等模块。目前可支持Android和iPhoneN种平台。 据悉,新客户端基于事件搜索和传播热度的算法引擎,希望通过新闻的实时推送,为用户提供当下互联网上最及时、最热门的新闻、博客及评论,还提供了特有的财经预测模块,可利用专业的数学模型预测大盘走势。  相似文献   

5.
报纸改得“好看”,主要是形式的改进;报纸改得“好读”,主要是内容的改进。把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报纸既“好看”,又“好读”,才是报纸改版的理想境界。现在应当引起重视的一项工作是── 进入新世纪,报纸掀起新一轮改版潮,总体感觉,改得比较好看了,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可视性强了,表现为:图片、图表用得多了、大了,标题更醒目、提神了。这无疑是非常可喜的进步,也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现在,吃饭流行快餐、速食,报纸版面也流行模块式、快餐化,以满足读者的速读要求。但是,热热闹闹的改版潮中,我们不能不冷静下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所在单位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块建设为例,就专业档案功能模块建设准备、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以及实施和测试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了论述,指出系统建设应以资源合理利用、全流程管理、内容安全可控为原则,明确具体开发需求、着力做好归档流程设计及模块试运行工作。  相似文献   

7.
申亚欣 《青年记者》2017,(10):39-40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人民网推出2分钟AR短视频《“剧透”2017年全国两会》,通过实景与虚景相结合的方式,巧妙展现了2017年全国两会的重大看点.原本平常的办公室场景在AR模块的辅助下变得吸睛,一镜到底的Gopro拍摄,现场感十足.各平台累计点击播放近千万次,有评价称这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第一个新媒体“爆款”.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时代以来,理性所代表的现代主义逐渐被侵蚀,社会走向了“流动”的后现代主义,既有的固态新闻场景也在技术入侵中积极向“液态化”流动:生产场景从“格子间”转向虚实交融的媒介空间;报道场景从二维平面模块升维至三维立体景观;受众的阅读场景也从“信息接收站”走向沉浸交互情境。主流媒体新闻场景的“液态”转向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需记者、媒介机构、受众以及技术研发部门等多方合力,保障其场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内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信息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的内涵,认为在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块化课程进行设计时.应注意模块间的衔接性、独立性与综合性。对“模块化课程”总体框架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主干模块的设计。该总体框架设计为三大主干模块,它们是“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及“模块化课程实施与评估”.每一主干模块下细分出多个子模块。文章对各子模块的内容设计进行了叙述,并对课程模块制定的标准化问题和构建课程模块库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评述Shadow Defender在维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系统方面的优势,包括完全改变了杀毒软件维护系统的防御模式;还原政策优于还原卡,能够防御危害比较严重的病毒,灵活性高。介绍如下4种使用方法:“系统状态”模块、“模式设置”模块、“例外列表”模块和“立即提交”模块,以及“管理配置”模块。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新闻调查”0这个栏目的片前有两句话:“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在发生的历史”,用以说明这个栏目的内容和宗旨。这两句话的确很有意思。我们通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即过了某个时间,或者人家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那么,你这条新闻也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   

13.
科技报是一种新型的报纸。它既姓“新”,报道科技战线的信息;又姓“科”,是科普宣传的阵地。科技报要寓“新”于“科”之中,把两者有机地融汇成一体。这两年,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读者调查,不少读者反映科技新闻版太空,技术知识版太死。所谓“空”,是指一般的科技新闻“可看而不可得”,好象吃了一个“空心汤团”,“不解气”。所谓“死”,是指介绍技术知识老是一个面孔,没有时效性,缺乏新闻感。为了避免科技新闻流于“空”,技术性报道流于“死”,我们尝试把两者“捏”起来,闯出“新闻知识化,知识新闻化”的路子。在“新闻知识化”方面,比如开化县城东公  相似文献   

14.
陈朝晖 《军事记者》2008,(10):62-63
近年来,“新闻策划”这个词组在我国新闻界使用频率很高,争论很多也很热烈。赞成者认为:“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反对者认为:“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策划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这是争论中极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双方虽针锋相对、各占其理,但双方讨论的概念却不一样.自然难达成一致意见。赞成者讨论的是“新闻策划”,而反对者讨论的其实是“策划新闻”。实际上,“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5.
军事新闻报道中以“硬”新闻居多,寓庄于谐、情趣盎然的“软”写法会不会影响到“硬”新闻的价值.“软”内容会不会难以充分体现严肃的工作报道的指导性和报纸的权威性呢?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林杨 《河北广播》2007,(2):81-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还是沿用“播新闻”。字正腔圆、语势稳健、节奏明快、庄重大气是其主要特点,但也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为了适应听众多元化的需求,“说新闻”、“聊新闻”等新闻节目播音方式相继出现,并逐渐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17.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18.
徐晴 《采.写.编》2021,(11):50-51
人民群众的生活讲究"衣、食、住、行",外出的公共交通是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模块,交通新闻报道传输交通信息作为重要的新闻报道门类,有更高的时效性要求,要与当下的道路状况形成更加紧密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交通报道的价值.在新的传媒形势下,交通新闻报道策略也要与时代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突出工作的多元化与实用价值,展示新时期传媒工作的新创新.  相似文献   

19.
廖昌容 《大观周刊》2012,(46):363-363
作者针对高中生物中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由容主要包括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意义.并对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学意见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王欣杰 《视听纵横》2005,(4):109-110
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专门的《新闻法》,新闻与司法的关系上尚缺乏规范。在当前法无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常常受到遏制,一些人认为新闻报道活动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即使面对媒体采访也“无可奉告”。而新闻媒体的采访工作同样存在“权力”行使不当甚至“权力”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