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日渐深化,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以及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面临着范式转换的问题.我们亟须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和理解范式两大范式的发展、对立和融合的过程反映了教育研究范式及方法的变革与融合,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育实践中,两大教育研究范式从对立走向融合是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教育变革:从理性-结构范式到战略-系统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教育变革实行范式转移的必要性,接着对构成我们现今大多数变革努力之基础的理性-结构范式存在的缺失进行剖析,最后就教育变革所需要的战略-系统范式,从环境和组织、规划和革新、焦点和实施几个方面,揭示其所具有的意涵。  相似文献   

4.
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走向与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研究也是如此。探讨教育研究范式对教育理论的建设发展和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梳理教育学研究范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归纳出范式发展的特点、类型,初步把握其发展趋向,以期为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某些助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库恩范式理论的基本结构,教师教育范式结构包含形而上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人工范式三个层面。教师教育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教育范式不只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范式,而且是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范式。教师教育共同体知识观的转变是教师教育范式转换的根本原因。以独白为特征的科学知识观导致了工具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只有在对话知识观基础上,教师教育的所有参与者通过平等对话、交流、沟通与合作,形成拥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研究方法的交往共同体,建立起交往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才能够克服工具理性教师教育范式所导致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教育设计研究是当前欧美教育创新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强调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分析具有普遍性的教学问题,设计具有教学理论特征的教学干预,并通过不断应用、评估、修正的迭代与渐进过程来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理论解释,是一个整合教育研究与设计的系统化过程。通过厘清教育设计研究的学术脉络,从比较的视野来阐释这一研究新范式的本质要义、价值归属、迭代过程与操作框架,将有助于推动教育设计研究这一新范式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孕育、形成于科学研究进程中,又集中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就,展示其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吸收学界关于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研究成果,保持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之间的必要张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范式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对范式的研究可使领域内的主题、工具、方法及前提等更为清晰及完善。本文以教育范式的转换为研究基础,展开对教育技术范式转换的探讨,认为当前的教育技术正处于教学支持范式向学习支持范式转换的过程之中,进而对与范式转换密切相关的各个关键要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9.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教学论发展的危机与范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定荣 《教育研究》2005,26(7):44-48
库恩的范式理论把科学的发展看成是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的过程,范式从形成到变革分为四个时期,即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教学论的发展应表现为教学论研究范式的嬗变与更替;教学论的发展目前处于危机阶段。教学论摆脱危机的方式在于实现研究范式的转型,从目的一手段范式转向人文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经济、生态及社会文化等的全球化,在知识社会的推动下,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并与高等教育的知识本质和世界主义特性相契合,高等教育全球化势成必然。从操作范式来考察,高等教育过去的“象牙塔”和“科学共和国”理念正在被“民主交往中心”和“知识生产网络节点”所取代;世界公民教育、各种全球化理论和众多的全球及区域性制度等构成了高等教育全球化范式的话语空间;控制模式让位于治理模式,欧洲博洛尼亚进程样本、“全球国家地方能动模式”等高等教育全球化范式的技术已趋成熟。目前,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断言高等教育全球化范式已取代旧范式还为时尚早,但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高等教育范式的转型并非前后不可通约,而是新旧并置,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是人文范式与科学范式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2.
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及其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比较教育的研究历程中,产生了历史主义、民族主义、实证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等几种主要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研究议题的变化、方法论和方法体系的丰富、研究视野的扩展,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也发生相应的转换.在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正逐步发展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industrial age to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happened and is still happening in our society (Duffy, 2009). However, our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s still operate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ial-age society (Watson, Watson, & Reigeluth, n.d), making them among the least impacted organizations (Reigeluth & Joseph, 2002). This misalignment between schools and society takes the form of a discrepancy between what and how we teach students in schools and how schools are organized and operated (Banathy, 1991; Hargreaves, 1999; Wagner et al., 2006). Educational systems should address current students’ needs to facilitate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nd better preparethem for their future lives in society (Collins & Halverson, 2009). In this article, we explain how we envision the new paradigm of education and what roles educational technologists should play to help transform educational systems to this new paradigm.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政策要想有效解决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就必须不断改革教育政策范式。运用政策文本梳理法,对我国自教育体制改革以来的义务教育政策文本进行梳理,总结出三个发展阶段的义务教育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义务教育政策范式变迁的相关推动力量,以及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不仅是教育系统及教育实践方式的改变,更应该是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思维理念的系统变革,是一种教育范式的转变。教育要走向新的范式,以期让学生拥有最大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6.
自组织教育与他组织教育的实践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教育是一种基于自组织系统论的后现代范式教育观;而与其相对的他组织教育则基于传统机械论的科学观,以机械论的现代范式教育为导向。这两种教育实践观在教育机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是否能真正重视学生的核心作用,这两类教育实践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生的发展;课堂教育;班集体教育和学校系统层面。从根本上说教育是学生自己的事;教育从本原上讲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实现的。这样就对教育的实质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教育范式转向后现代教育范式,是我国教育界正在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转换。这种范式转换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盛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上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后现代教育范式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平等性、生成性、无序性及模糊性等特征。它对现代教育范式的反思与超越表现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心走向边界、从对立走向对话、从单一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8.
教学范式改革作为时代教育革命的先导和核心,是高职本科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赋能器。随着新时代教育环境和教育主要矛盾的本质变化,传统教学范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人人出彩、人人成才"的职业教育理念。如何破解预设性教学范式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探索向创造性、开放性、生成性的教学范式转变,助推高职本科的类型转变和内涵发展,是新时代本科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更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折射出全球化大背景下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主体间性教育理念,从关注人的主体性出发,强调主主关系,彰显主体间达成"互识"、"共识"的价值所在,实质上构想了人文关怀下教育的理想状态。选择主体间性教育范式实现新课标的价值目标,是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且为教育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20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经历了三次大的研究范式的转换,从最初为了确立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而进行的"体系"研究范式,发展为后来的为了强调高等教育学实践功效而从事的"实效"研究范式,再之后为了寻找教育活动终极目的而开展"文化"研究范式,这些都展示了高等教育研究进展的脉络.进入21世纪后高等教育研究为应对网络化生存和构建有效行动主体而出现了向"个性"范式转化的迹象.这客观地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