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以文字、图象为载体的题目,都离不开阅读理解(understand)。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图文中的要点、难点、关键点,理解图文的大意以及试题所暗示(hint)的趋势,读懂题意,才能快速、正确地解答试题。  相似文献   

2.
读懂儿童     
有专家说,儿童是读不懂的。我同意这种说法,我们确实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读懂"某一儿童,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读懂儿童的努力。事实上,读懂儿童也是有各种层次的。有的人可能刚好读"反"了,有的是四分之一懂,有的是二分之一懂,有的是四分之三懂,有的是十分之九懂。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完全"懂,但我们在越来越懂儿童。这样的努力,是不能用"儿童是一本读不懂的书"来否定、放弃读懂儿童的。怎么算"读懂"儿童?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下是我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3.
高考诗歌鉴赏题,越来越重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所以,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基础。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介绍了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经历遭遇,关注诗歌题目,抓住关键字、词(句)等六种读懂诗歌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相似文献   

4.
闵昭 《教书育人》2014,(11):48-48
初中英语学习中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英语试卷中,单项选择需要读懂句子才能做对,完形填空需要读懂前后句子联系才能选对,阅读理解题更需要读懂文意方可游刃有余。阅读已经成了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就是积累词汇,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辅以技巧点拨,不断吸收内化,阅读能力就可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廖砳 《考试周刊》2012,(52):91-92
英语阅读理解涉及语篇、段落、句子、词汇四个层次的理解问题,其中根本的是对词汇的理解。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句子则是表达意思的基本结构。如果掌握的词汇量太少,读一篇文章,处处是生词,就会处处碰壁,文章不可能顺利读懂。英语阅读理解的关键则在于真正读懂文章。读懂每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是真正读懂一段话、一篇文章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梅玻 《四川教育》2009,(7):63-63
语文阅读教学的落脚点是“读懂”。只有读懂,学生才会具备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读通和读好文章的问题,而是要以读懂为最终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读懂一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7.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样式,以前曾经以供材作文的形式出现在语文高考试卷中。2005年高考,湖北、天津、浙江等省市在“语言运用与表达”题中,选用了“看漫画写话”的题型(如下图),显得新颖而有创意。天津卷是描述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湖北卷是写出对漫画内涵的理解并拟定一个标题;浙江卷要求体现画意,写一条公益广告。这种题型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有条理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图一(天津卷)图二(湖北卷)图三(浙江卷)如何读懂漫画,读懂寓意并写出规范的答案呢?第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低年级阶段大多是以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可读性强的"图文结合"题来呈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对于和例题一样的题目会做,而对于课后练习中的题目,还有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稍微改变一些条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因为不会读或读不懂其中的信息,不能将题中的图文清晰地转化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和问题,从而出现一些理解错误并导致解答错误。"不会读"和"读不懂"折射出学生读题能力的缺失。因此,如何让学生"会读题""读懂题",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低年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建立在对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即读懂教材方能创造性使用教材。而读懂教材应做到读懂教材的延伸,读懂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读懂教材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读懂,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要求。所谓“读懂”,是指对所读古典诗词的语句含义、内容意旨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对一首诗歌的理解不准确,鉴赏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1.
初一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大抵有这样三种类型:第一种介绍作者,让学生对那些有代表性的名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二种揭示文意(占大多数),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把握人物性格或事件发生的背景;第三种作为训练,让学生在前两种学习的基础上,来训练自己读图、理解、运用的能力。插图出现的形式,或为工笔,或为漫画;或为彩页,或为素描;或为单幅,或为组画。通过以上三种类型插图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理解的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怎样才能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准确、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进而提高看图作文的水平呢?  相似文献   

12.
理解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是准确回答问题的前提,许多同学在阅读中存在问题,关键就是没有真正读懂文章,读懂作者。尤其是对散文的理解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困惑的,  相似文献   

13.
本册第五单元安排了《秋天》、《小小的船》、《种鱼》、《小山羊》四篇看图学文。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14.
一、从图入手,指导观察看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低年级看图学文的篇目虽不多,但结构形式多样,内容丰容。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侧重指导的观察方法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对比观察、抓主要部分观察、抓住图中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等。二、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看图,读懂段落。如《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种葫芦的人一心想要葫芦,却不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收到葫芦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图中葫芦的藤、叶、花、果实的样子,学生从图和文的对照中,从上下句的联系中,理解到:绿叶长得茂盛,葫芦才会结得壮实,从而读懂了这…  相似文献   

15.
怎样让学生读懂自然段──《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一得江西南昌市百花洲小学黄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本课是进行自然段训练的领头教材。一、以语言训练为主线读懂每一句话是读懂一段话的基础。教学中要重点抓住有利于段的理解或阻碍段的理解的词句,...  相似文献   

16.
孔凡艳 《小学语文》2009,(12):14-16
“读懂文本”即是学生向“文本”靠拢,理解“文本”——能够准确把握文本表达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蕴涵的思想情感、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包括读出自己、读懂(相关的)生活。如何从读懂每一篇文本出发,向着学会语文的最终目标更快、更好地发展呢?  相似文献   

17.
王啸 《广东教育》2007,(2):46-47
2006年高考语文卷现代文的大阅读仍然是散文独霸天下,而且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文化味越来越浓。从17套试卷所设题型看,仍然是往年的传统题型占据主导。其中“筛选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表达技巧的分析、重点语句的理解”几乎是卷卷必考。应该说这些传统题型是有考查价值的,必将长期存在下去。毕竟文章是用来表达观点的,考查考生有没有真正读懂某篇文章,当然要看他能否理解并概括出作者文中所讨论问题的主要看法。笔者以为,散文阅读尽管有点不可捉摸,但也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解题的关键还在于把握阅读要领,在“读懂”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把握了文章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同顺风行船,定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谢燕月 《考试周刊》2013,(52):38-38
<正>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尤其显得重要。下面我就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一、引导学生读懂文体新接触一篇文章,只有先读懂这篇文章,知道它主要在讲什么,才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揣摩推敲文中的一些词、句的含义等。因此,读懂文本是理解文本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读懂文本呢?  相似文献   

19.
理解重点语句,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只有切实形成理解句子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对于理解句子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读通读懂句子,是读通读懂文章的前提。就一篇课文而言,句子难以读懂,就谈不上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悟。现行教材未安排句子理解练习,目的在于给教师挖掘教材的开阔空间,使教材处理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可见,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须关注句子理解,对凸显中心、聚焦情感的重点句子,要引导理解,显化内涵,明晰情感,使句义具体起来,让学生在句子理解中形成理解句子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绘本是利用文字和图画来共同讲述一个儿童能读懂的故事的书籍。绘本阅读教学如何发挥图画与文字的合力,实现图文互补?许嫣娜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绘本《纸马》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