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职教新模式——跨企业培训中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其最初始的形势即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双元制”(职业学校和企业)模式优点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三元制”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这一创新模式发展的标志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剥离出了一个过渡环节——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网络中心,它的出现是德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深层次发展的产物和载体,也使得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特征越加明显。下面重点介绍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办学规模小、教学设施落后、发展资金短缺,这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山东省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通过发展集团化职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校校联合”和“校企合作”,谱写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新篇章。一、校校联合,集约办学,让职业教育焕发勃勃生机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的前身是“莱州市职业中专”。上世纪九十年代,职业教育正面临招生困难,办学萎缩的局面。面对严峻形势,学校领导认真研究了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普遍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广阔,关键是如何摆脱眼前的困境。当时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给…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也是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总结,是他们在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模式。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就是最典型的一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还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前苏联的“产学联合体”、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三明治式”等等。现对我省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更好地为海西建设服务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主体”是指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学校和企业均为办学的主体,均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双主体”办学的要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学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尚需调整.跨越学校和企业利益诉求上不相一致的障碍,采用“双主体”办学模式,一应进一步完善涉及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二应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三应重视企业的利益诉求,同时发挥政府行为的撬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外职教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及其经验借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德、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大力开展并深入研究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如日本的“企业访问”模式、英国的“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型的职业学校”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企业一职业教育契约”模式等等。这些办学模式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借鉴、实践。  相似文献   

6.
声音     
《广东教育》2009,(3):65-65
在目前召开的2009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惠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得到了国家教育部肯定。据介绍,惠州商校教育集团自2004年成立以来,形成了联动初中、职校、行业企业“三环对接”办学模式。“三环对接”,是指联动初中、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形成方向性、目的性明确的流程化办学和教育模式,打造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实习就业三环紧扣的教育产业链。具体表现为通过中职学校与初级中学对接、城乡教育联动,为中职学校提供了稳定、高素质的生源;通过中职学校之间平行对接,实现了联合办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积极协调,企业有利可图。德国企业与学校通力合作,共同育人,协调发展。借鉴其成功经验,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的路子,以期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时,多数企业对工学结合没有积极性,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因此,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赋予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当前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教育》2008,(5):14-15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推进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即“一年在农村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企业大学”办学模式即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为周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企业大学,一方面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员工和客户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效益,校企紧密合作,产教不断融合,校企共融共荣,是民办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广东A职业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对“企业大学”办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把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职业培训两个板块独立运营,和企业深度合作,为企业培养和培训人才,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彼此缔约、相互合作,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和办学模式。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比之许多微观的、局部的改革优化策略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根本。它带来了职业教育的一系列变革,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一种必然选择。这一模式对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亦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玉梅 《考试周刊》2012,(85):169-170
中职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合办学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对校企双方都是有利的。本文论述了职业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并重点探析了校企合作在中职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七条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年,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年曾经深刻阐述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办学规模小、教学设施落后、发展资金短缺,这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山东省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通过发展集团化职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校校联合”和“校企合作”,谱写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当今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思想。是当前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灵魂,所以职业教育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我们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中职学校半工半读实践作为校企合作背景下海南职业教育的一种新育人模式,创新和发展了海南中职学校的办学实践,初步形成了“海南模式”的半工半读制度。其突出特点是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招生、半工半读、就业。要健全“海南模式”,需各级政府给予指导,各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一、在坚持实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基础上 ,拓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双元制”是指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 ,企业为“一元” ,学校为另“一元”。根据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 ,受教育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企业技能培训 ;又以“学生”身份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为支持“双元制” ,鼓励企业培训 ,联邦政府对承担学徒培训任务的企业给予50 %的培训经费支持。同时 ,加强对每个年度职业教育报告的审核 ,对培训需求状况及时预测和通报。在过去3年…  相似文献   

18.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绩。职业教育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办学模式也由过去的“封闭管理型”向“开放经营型”方向发展,教育体制的市场化、专业化、立体化是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模式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是发展中职教育的最有效途径。重庆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办学,走出了一条职业学校优质教育发展之路,促进了学校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大有作为,它具有“化民”、“安民”、“育民”、“富民”等独特的功能。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分别构建以政府、学校、企业和社区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同时必须实施积极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包括:目标策略、办学策略、经费策略和课程策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