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中国女子职业学校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建立的女子职业学校主要有:女子桑蚕学堂,保姆讲习所,女子师范学堂,女子医学堂,女子体育、艺术、政法类专门学堂,女子手工传习所等。  相似文献   

2.
傅增湘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和教育家,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在天津创办的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公立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其后在天津、保定、滦州、顺德等地创办四所初级师范学堂,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储备师资。"教育救国"理念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他们积极创办学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No.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大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4.
高校底色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源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院等时期;另一源头则是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成为金陵大学,该校于1951年与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以南京大学师范...  相似文献   

5.
顾军 《班主任》2005,(5):41-41
本刊讯:2005年4月18 日,两届奥运会女子跆拳道金牌获得者陈中、击剑世界冠军王海滨、吴汉雄及中央电视台解说员韩乔生等来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与该校全体师生共同举行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与世界冠  相似文献   

6.
<正>清末民初是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重要时期。1892年,郑观应在《女教》一文中呼吁效仿他国,兴办女学;梁启超曾经在《论女学》一文中写道:"欲强国,非造国民不可;欲造国民,非兴女学不可!"这几乎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先觉者的共识。1898年,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经正女学堂创办。1902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上海爱国女学。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外国教会女学也在中国兴起,女子学校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教育改制的大背景下,清末粤东旧式的韩山书院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从名实上完成了从书院到学堂的蜕变。今赖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清末《岭东日报》等报章与档案,得以揭示其清晰的演变脉络。惠潮嘉巡道褚成博于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将道属的韩山书院改办为新式师范学堂,初名为"韩山师范学堂"或"潮州师范学堂",最终官方才定名为"广东省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8.
福建师范大学创办于1907年,前身为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是福建省建校最早的大学,也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今年,学校将迎来105周年校庆。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庆市第二中学,地处钟灵毓秀的名胜之地百花亭,占地百余亩。她创始于1899年,历经崇实英文男子学堂、天保罗中学及安庆女子师范学堂、安庆女子中学等多所学校沿革并存,直到1956年夏,这两支流淌了半个世纪的源流合到一起,汹涌澎湃,弦诵欢歌,打造出古朴典雅而又闪烁着青春光芒的“安庆市第二中学”。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座落在苏州西南的新桥巷内,西与大运河靠近,南临盘门三景。校园内树木掩映,楼宇层迭,环境幽静宜人。新苏师范校址在明清时期为吴县积谷仓,一九○八年这里是江苏省商办铁路学堂。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铁路学堂停办。一九一二年在这里正式开办师范学校。学校创建时,始称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九二七年,江苏省实行中(学)师(范)合校制,学校改称为江苏省立苏州女子中学。一九三二年,又改名为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一九四九年九月,原江苏省立苏州师范并入学校,定名为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自一九一二年建校至今,七十三年中,毕业学生达一万多人。建校初期学校奠基人杨达权,教务主任杨荫榆。学校的教育宗旨为“德、智、体三育并进”,  相似文献   

11.
冯琳娜 《考试周刊》2011,(47):88-89
1862年创建的京师同文馆不仅是中国近代官学体系的第一所新式学堂,而且是第一所外国语学堂。本文旨在研究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学,并探讨其对当代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湖南师范馆,于一九○三年二月创建于长沙市黄泥塅。同年十一月,师范馆改名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由黄泥塅迁至“城南书院”旧址书院坪。一九○四年,师范学堂再次改名为中路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13.
春秋·钩沉     
《教育与职业》2015,(1):114
1959年12月20日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逝世吕凤子,原名浚,号凤子。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886年7月7日生于江苏丹阳。他15岁中秀才,曾在苏州武备学堂和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学习,后到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1909年毕业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科。曾任两江师范附属中学教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教授兼专科主任、上海美术专科学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前身系1907年创立的西洋"方言学堂",1912年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1934年7月迁址镇江市,1983年10月定名"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多年来,学校秉承"用心成就每一个梦想"的办学理念,努力践行"相亲相爱,如切如磋"的校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  相似文献   

15.
良师世世承的实验中学李捷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前身是北京女子师范附属立子中学,她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女子中学之一。自1917年成立以来,迄今已有70余年历史。其间,学校归属及名称虽有几度变更,但始终遐迩闻名,解放前她是全国十余所名校之一,现在是北京...  相似文献   

16.
清末,朝廷颁行"新政",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直隶北洋女师学堂开风气之先,以"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著称,而其沿革经历了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堂、北洋女师等三个不同阶段,最后整合为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创建及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更名、调整,今为河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7.
天津美术学院位于美丽的海河之滨,金刚桥畔,其最早的名称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于1906年由中国近代教育家傅增湘创办。学院几易其名,于1980年2月命名为天津美术学院,成为一所独立的市属高等美术院校。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期间于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成为中国近代官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开中国近代“西文”教育之先河;1866年12月11日,奕沂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6月21日正式招生考试。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奏请创建福建船政学堂,1867年1月6日正式开学。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比京师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要早五个多月。福建船政学堂公开标榜“西艺”教育,开中国“西艺”教育之先河,西艺教育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从1861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和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设立,前后只相距五年,从一定意义上讲,却标志中国近代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从“西文”教育跨人了“西艺”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庆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民国建立后,该学堂改名为川东师范学校。1932年,该校设立乡村师范专修科。次年,专修科迁至沙坪坝磁器口,并先后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教会女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之门,随后国人自办女学也开始了中国幼儿师范教育的早期自我探索,而分别于1904年和1907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则标志着中国制度化幼儿师范教育的确立。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迎来了其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呈现出了独立化、科学化、民族化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