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问卷对1724名贫困大学生和1812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非贫困大学生低,而且随着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增加,可能具有严重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本文就调查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观念上、经济上、学习上、就业上和交往上的问题等。一些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抑郁、封闭、负疚等。优秀的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的心理优势为:积极面对现实,成就动机较强,目标明确、意志坚强,积极乐观,自信心强,善于学习。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先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实现科学的自我定位;指导贫困生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进行自我减压;强调人格平等,创建和谐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因角色转换、生活贫困、情感困惑、学习和就业压力过大、生理缺陷等,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朋辈咨询、网络咨询、团体咨询、个体咨询、书信和电话咨询模式是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适应性、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经济贫困、感情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校园文化营造、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咨询和帮扶等是改善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大学生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明显大于市场的需求量,从而导致了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通过对普通工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探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贫困大学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就业认识和准备不足,导致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样给社会、高校、家庭及他们自己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针对当前贫困大学就业择业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东  刘飞 《职大学报》2014,(2):104-10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而贫困大学生这一高校中的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乐观。本文从多角度入手,对高校贫困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引发一系列问题。研究调查显示:心理弹性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在安全、温暖、真诚、平等的氛围之中,通过问题外化,寻找独特的"结果"和"闪亮时刻",解构并重新建构问题故事,改写生命故事,实现成长与改变,进而提高心理弹性。结论: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阶层中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探索一条改善大学生心理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途径…心理运动会,从大学生心理运动会内涵,心理运动会的模式和意义等方面阐述心理运动会,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大学生心理环境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原因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大学生可能面对着更多来自心理、生理、环境的变化,承受着更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孤僻、自我、敏感、焦虑、悲观、厌学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发展成才.探索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约三分之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方面.从遗传和先天因素、成长环境因素、创伤经历因素等三方面探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归纳大学生目前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对600名贫困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用以显示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明确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为健全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困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性,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敏感、抑郁封闭等、容易失去自信而产生依赖心理等。勤工助学岗位比较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老师,应密切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摆脱过重的思想负担,排解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体育作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育职业化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使得在体育从业群体中形成了不同的获益群体,体育不仅为职业体育从业者创造了向更高社会阶层流动的机会,而且使得益于职业体育发展的体育明星能够迅速步入社会上层。对于广大体育参与者而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进健康,体育成为了诸多社会阶层维持现有阶层状况的重要保障。而逐年不断递增的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则是体育改革过程中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和高风险性成为体育专业运动员步入社会贫困阶层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豫南地区贫困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政府、高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需要共同努力,切实转变贫困大学生的不良择业观。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各人由于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个性特质存在差异,因此在进入大学学习后每个人展现的适应性时不同的。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大学生活或学业中出现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本文以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为案例,讨论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对策并总结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由于教育体制、产业结构、毕业生自身素质等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大学生心理调适功能减弱,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也堪忧。本文以H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