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们相信孩子在成长过成中,其行为模式大都受周围环境的大人(父母、老师、兄长)所影响:所以发现孩子有骄傲心态时,一味地责怪孩子,是不恰当的。其实孩子有这种心态,主要还是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不愿面对真正的问题所致。所以父母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做夸大、不实的赞美,或与他人相比来刺激孩子外,只需积极地利用“机会教育”让孩子了解“人外有人”及“谦虚”的道理即可开导孩子。许多父母在孩子有超越学年的表现时,往往过分夸大孩子的能力,误导孩子自我膨胀,以至于产生骄傲心态。其实除鼓励他的成绩外,更应该让他知道许多小朋友也像他一样有超越同龄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家园活动内容还是在小班“报纸发声”活动中,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张报纸,看看孩子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使报纸发出声音。除了我们上一期讲到的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尝试各种方法外,家长们还要观察孩子的表达水平,如孩子回答“你刚才是用什么动作让报纸发出声音”问题时,观察孩子是边说边做,还是只用动作或语言,并记录孩子的语言。孩子们的表现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会边做动作边回答。但是仔细观察一下,说的内容又有很大差异,如有些孩子只会说“这样子的,就是这样子的”,而有些会边做边说“抠一下、搓一搓、团起来、甩一甩……”。爸爸妈妈们…  相似文献   

3.
二、漫画略赏 《望子“盛笼”》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社会上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乃人之常情。他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宁愿把孩子像“小鸟”一样锁在“鸟笼”里,自己亲手拿着钥匙,瞪着眼睛,在“笼”外站岗放哨,注视着孩子的一行一动。试问:被锁在“笼”内的孩子表面上服从了妈妈,然而,当  相似文献   

4.
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会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同时,还要借“题”教给孩子不同的思想方法,以培养孩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那么,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应教给孩子哪些思想方法呢?笔者认为,分数应用题实质是关于“量”与“率”间关系的问题,依据这一特点,除了让孩子学会常规思想方法外,应重点教给“量”“率”对应、以“量”代“率”、以“率”代“量”等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拥抱希望,走向成功。但赏识教育除了要有这样的外在形式外,还应有更重要的内涵,那就是:赏识教育要从心开始。一、发自内心的相信“他能行”孩子们在学习中,家长和老师常对孩子失去这种“他能行”的信心,即使知道赏识能让孩子进步,但却很难做到发自内心的赏识。  相似文献   

6.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之后,免不了要与同伴发生争吵。除了有个别孩子表现出蛮横无理的行为外,大多数孩子的争吵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坏事,而恰是他们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某种“练习”。笔者邻居有几个孩子常来找我儿子玩,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玩耍,时常会因一把刀子,一块积木的搭法,一个棋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有的多动,有的自闭,有的在智力或社会性发展上相对滞后等。我们中国的老师习惯把这些孩子称为“问题儿童”。在美国幼儿园里,“问题儿童”被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childrenwithspecialneeds)。他们会把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安排进普通班级,和“发展正常的孩子”(chil-drenwhoaretypicallydeveloping)一起接受教育。在这样的班级中任教,老师除了具有幼儿园执教资格外,还必须取得与之相关的资格。他们知道,如何在一个全纳的环境中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交策略来提高这些孩子的社会交…  相似文献   

8.
很多在城里读书的孩子,往往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其中有很多孩子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看看大山深处同龄人的学习生活吧!十几岁的孩子除了自己照顾自己外,还要照顾比他们小的弟弟妹妹们的饮食起居。这样的艰辛你们体会得到吗?  相似文献   

9.
要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除了在课堂上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外,还要让孩子有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心理需要。所以,我觉得要特别关注阅读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说,关注阅读需要也就是把握好阅读的时机。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学生相对而言容易进入境界的几个时机,姑且称之为“当时  相似文献   

10.
董卉 《辽宁教育》2005,(4):40-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但现今学生的写字水准与“课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孩子学习写字起步越来越早。目前,除了家长过早地教孩子写字外,许多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也过早地涉及到写字。由  相似文献   

11.
在校学生叫他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王老师”、“李老师”,学生家长照例也跟着孩子一样叫“王老师”、“李老师”,称呼虽同,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完全不同,显然是无须多说的废话。正如孩子叫他的姥姥曰“外婆”,其父也跟着叫“外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个别孩子沉溺于电视、游戏机、电脑网络等虚拟世界难以自拔,他们常常把看电视、打游戏和上网QQ聊天等当作自己每一天“的必修课”,而且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可以说这些虚拟世界都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了。这些孩子为此损害了身心健康,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让教师和家长伤透脑筋却又无能为力。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孩子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了让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沉溺于虚拟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最为合适和方便”的逃避现实烦恼的途径罢了。但这只是孩子出现问题的外在“症状”,不是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3.
《武汉晨报》举办的“名师课堂”近日邀诮了“故事姐姐”许洁为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讲课外阅读,她的许多观点让家长茅塞顿开。有家长常埋怨孩子读了很多书,考试分数却没提高。也有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马上要孩子说出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或要孩子写读书笔记。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让孩子认字。许洁认为,这些情况下,亲子阅读成了变相的语文课,也因此丧失了阅读的兴趣。许浩建议,父母不要让阅读变成孩子的另一种压力,要透过孩子的眼睛去看图书,让孩子在图与文的合作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专门设计了一本“画话日记”,每个孩子一本,带回家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画画并记录孩子的话。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项内容,“画话日记”与家庭的“快乐听读”活动相结合,是我园“生活艺术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半学期下来,能够完成的孩子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孩子有困难,不知道可以画什么说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看来,一个孩子人生的最大不幸莫过于幼年丧母,但鲁迅先生在给一位丧妻的朋友的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由此我想到了孩子,幼稚的孩子是软弱的,而丧失了母亲却往往更有利于他成长为一个强者”。粗读起来这似乎有悻于常理,但实际上,他讲的是“丧母”的另一方面。母亲无疑是孩子头上的“保护伞”,她无所不包,安全可靠。给孩子以母爱、关心备至是母亲;而“护短”溺爱,阻碍孩子自立的往往也是母亲。所以那些由母的孩子一旦失去了“保护伞”,就会被抛之于外,早早地经受外界的磨练、考验和竞争,在无人保护下还会遇到更多的磨难和…  相似文献   

16.
孩子开学就上六年级了。5年来,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前几天到学校开家长会,我竟沾了孩子的光,一起开会的家长说我“教子有方”,非要我谈谈是怎样辅导孩子学习的。这真叫我犯难了。我并非“保守”,而是确实没有那么“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除了遵照老师的要求,按时给孩子的作业或试卷“签字”外,恐怕极少对孩子说过这道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孩子开始学说话了,虽然他只会说一声“爸”或一声“妈”,我们却觉得这声音比世界上最美的音乐还好听。于是,我们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了。开始我们只知教孩子说重叠的音,如“桌桌”、“椅椅”、“球球”,却没有及时教“桌子”、“椅子”、“皮球”等词,结果孩子老是“姨姨”、“果果”,而不会说“阿姨”、“苹果”。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就逐步教孩子说多音词和短句,孩子也很快地学会了。有一次,偶然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地说:“追呀,追呀,大象累得满头大汗……”我朝他一看,原来孩子在看图书。  相似文献   

18.
陈大超 《宁夏教育》2013,(11):42-4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是众多类中国父母让孩子寒剥段往外走的原因。而条件更宽裕些的家庭开始让孩子打“飞的”跑遍全球。事实上,花三五万元人民币让孩子去美、英、加等国呆上十天半个月,对大多数中国家庭并非难事。一到剧殴,各种“海外游学”广告和“专家提醒”就铺满量大面广的都市类报纸,耶鲁、斯坦福等不设围墙的美国名校也开始出现中国孩子到此一游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名句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成长.似一种特别的文化烙印,深深印在每一个人心中。毋庸置疑,唐诗以其凝练的文字和朗朗上口的节奏赢得孩子们的喜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腹有诗书”,自己爱诗,才能给孩子传递美好的信息。在学诗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带领孩子走近古诗.在诗外徘徊。而要带着孩子一步步走进古诗的世界,才能感受诗的美妙。如何让诗香诗韵“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戴“手表”     
新生入园对于小班老师来说,最感困难的事有两件:一是如何减少新入园孩子的哭闹现象,二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为此,我用硬纸板画了一些手表,这些“手表”有一点特殊,表盘内除了指针和钟点外,还有孩子的名字。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手表”,纷纷集中到我身边,希望我把“手表”送给他们。于是,我就利用戴(贴)“手表”的机会和他们交谈,如询问孩子的名字、父母的情况,表明自己很喜欢他(或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