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2008年8月1日起开始陆续写博客,我的博客名称是:智慧实践生成智慧。但很是惭愧,作为一名教龄近20年的教师,越来越参悟不透“智慧”一词,既没有进行智慧实践,也没有生成多少智慧。  相似文献   

2.
我还欠朱永新先生一笔债,因为我答应他写一篇《新教育之梦》的书评的,可是从这本书出版一直到现在,一年多了,我都没有能写得出。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 《四川教育》2010,(1):F0004-F0004
探航激流、扬帆勇进。以时代教育哲学烛照教育的本质,成师附小近三十年来的教学改革一直稳健推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激荡一波又一波教学改革的新浪。  相似文献   

4.
从新课改高考引发热议,到高考加分频出丑闻,从择校费,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今年以来,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聚焦一波接一波。近日,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大家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非常高,说明当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已从农业文明时代仅凭原始体力肉搏取胜的“冷作战”,演化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凭借坦克飞机取胜的“机械战争”;发展到现在、未来,已是凭信息、先进知识的脑力创造取胜的国际竞争,在这一波新的竞争面前,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6.
从新课改高考引发热议,到高考加分频出丑闻,从择校费,再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今年以来,社会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聚焦一波接一波。近日,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大家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非常高,说明当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李镇西 《教师博览》2002,(11):29-29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书名中的“沉疴”“危机”“批判”等词让我们感到令人难受甚至令人窒息的中国教育现状。但这又同时是一本绝对具有强烈心灵冲撞力的书。读者不一定同意书中的全部观点,但很难不被作者鞭辟入里的剖析和酣畅淋漓的抨击所震撼:从传统教育的贫困到当今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波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从看得见的“水波”粼粼,到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从七色彩虹到γ光刀,从超声波到仿生学,波的图象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关波动的题目也是高考中必考的题型,本专题就逐波探源,以波的图象作引,揭开波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9.
曾记得1998年第一次踏上讲台,脸上镇定,内心却是“波翻浪涌”,紧张得手足无措;还会想起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知自己“口若悬河”,不知孩子们“如饥似渴”;第一次和孩子谈心,开“夜车”,猛“啃”书,因为我怕伤害到那些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1840年.列强的一声炮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外力的迫使与内力的抗争中开始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现代化步伐从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从曲折、徘徊走向稳健、踏实,并开始一步步富有成效的迈进。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2006,(5):62-63
前段时间和朋友逛书城,花了半天时间淘到了北京师大王炳照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教育》,于是爱不释手地开始阅读起来,零星记下些读书笔记,相信对自己,对关注我的博客的朋友们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陈馨  陈斯敏 《天津教育》2005,(12):42-43
当今时代,“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知识经济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就业,从学前教育到知识结构调整,从环境保护到产业结构调整,从求学就业观念到终身教育等等。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教育,知识经济要求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教育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因此,知识经济不仅是一场知识的变革,更是一场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林涛 《江西教育》2005,(12):47-47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教育与人生》,这是一本叶圣陶老前辈的教育论文选集。读完之后掩卷长思颇有一番感慨。对这位我国20世纪著名作家、教育家更增添了几分敬仰,同时也为他深远的目光,创造性的思维和对教育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所深深折服。这些撰写于上个世纪早期的文章,形成于几十年前的教育思想到现在依然闪现出理性的光华,它们地当前教育教学依然有着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尧 《山东教育》2005,(17):63-63
从评论教育到教育评论评论教育是一项人类古老的活动,而教育评论却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科学话题。评论教育的活动一直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只是表现的形式.评论的层次不同而已。从严格意义上讲,评论教育包含教育评论。评论教育的结果,对教育发展无什么大的影响,只能宣泄个人对教育的某种情绪。而我们吧教育理论(思想)评论教育的教育科研活动称为教育评论活动。教育评论的对象是教育文化,教育文化是人类在教育范畴活动的特正,教育文化就包括了教育内一切和一切教育,当然也就包括了教育评论本身。  相似文献   

15.
刘清龙 《福建教育》2006,(9A):57-57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应放在办公桌旁。信手可拈,旁边再放上一本笔记本,时常地浏览几个案例及点评,摘抄几句。并时常停下思索一番..此书读之有味,思之有益。悟之益智。  相似文献   

16.
陈铁补 《中国教师》2010,(19):55-55
<正>2009年暑期,经其他校长的推荐,我得到了《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一书。我经历了从最初的浏览、初读、通读、细读,到"慢慢看"钻进去"跳出来",且在书中空白处不时写一点自己的感悟或行  相似文献   

17.
读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像自己坐在一位兄长的跟前,他与我们促膝长谈,娓娓叙述一个个教育故事。此时,你丝毫察觉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临下。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据称是卡尔·雅斯贝尔斯说的,虽然寻遍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论述的结集《什么是教育》都找不到这句话的影子,但用它来概述其教育思想倒也十分熨帖。卡尔·雅斯贝尔斯是20世纪杰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教育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六个方面:从评论教育到教育评论、教育评论缺席的影响、教育评论的症结、教育评论的症解、教育评论要针对教育问题展开、教育评论要找准教育问题,论述了今天我们如何进行教育评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师道》2005,(12):10-10
据《南京晨报》最近的报道,天津的8岁女孩刘真然从上小学到二年级从未参加过考试。这是她的另类老爸给她的“特权”:一到考试,就放假回家玩耍。这位另类老爸独特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众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