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好引语,是写活消息的重要手法之一。因为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处于被动消极地位。而引语的使用,可使读者在心里自语:“这里说的都是真的”,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增强消息报道的真实感。《市长吴官正“微服”私访备尝旅客之苦》是一篇获全国好新闻奖的消息。除内容好外,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用活引语。下面让我们一起读分析这条消息。本报讯 吴官正市长昨日清晨“微服”出访武汉港十五码头,尝到了劣质服务的苦头后说:“武汉的服务工作没有抓好,市长挨骂活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消息这种新闻体裁越来越重要,在写作上更要求与时俱进,不能再是原来那副呆板枯燥的“愁苦脸”,而应是生动活泼的新面孔。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消息写作本身所应追求的目标。怎样把消息写“活”,中外新闻界多年来在探索这个问题。笔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3.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消息死则报纸难活。因此,多少年来,报纸同仁们一直为让消息活而不懈地努力着,什么散式写法呀,什么让消息软下来呀,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想让消息活起来。尽管如此,目前,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存在于报纸的版面上。具体分析,在死板的消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或说主要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笔根据多年的实践觉得,要想让经济类消息活起来,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4.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消息死则报纸难活。目前,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存在于报纸的版面上。具体分析,在死板的消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认为,要想让经济类消息活起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做,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好引语,是写活消息的重要手法之一。直接引语,可使读者产生积极的心里暗示:“这里说的都是真的”,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和如见其人的感觉。引语增强消息报道的可信度。《市长吴官正“微服”私访备尝旅客之苦》是一篇获全国好新闻奖的消息。这篇消息除内容好外,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用活引语。下面让我们来一起阅读分析这篇消息。本报讯吴官正市长昨日清晨“微服”出访武汉港十五码头,尝到了劣质服务苦头后说:“武汉的服务工作没有抓好,市长挨骂活该!”15日晚,两位外地同志找到吴市长家里反映:“武汉市有些旅社、码头的服务态度太差了!”昨晨5点多,吴市长起床,披一件大衣,徒步半小时来到武汉港十五码头。6点刚过,一  相似文献   

6.
所谓“同期声”,这里我们所指的其实就是现场描写。写现场短新闻,少不了“同期声”,不然没有现场性、现场感、现场气氛。那么,写消息要不要来点“同期声”,笔者认为不妨来一点“同期声”。 其一:有利于增加消息的“活”度。消息本身的体裁要素,注定了消息的形态和体制永远略显刻板木讷。无论是以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结构消息,还是以并列式、悬念式写作消息,都挣脱不了“带着镣铐跳舞”的囿限,“同期声”的导入,如同给消息枯硬的骨骼上融上了色泽温润的血肉,从而使消息充溢着一种生动活泼的质感,呈示出美学上的弹性和张力…  相似文献   

7.
先讲一个趣闻故事:说是有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 “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 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  相似文献   

8.
韩国影片《老男孩》中有一句不算特别经典的台词,被我顺手抄了,总想着引用一下,先放在这里再说:“电视既是表,又是台历。又是学校,又是房子。又是教会,又是朋友。又是爱人。”虽然说的是电视,我看可以推广到传媒,然而,去他的电视,去他的传媒——我想说的是,统统是狗娘养的!活在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04,(1):75-75
《市日报》消息:今日清晨一32岁女士出门上班时,在狗尾巴胡同被一狗追咬,经路人相救,得以脱险。后有人拨打110两位民警及时赶到,将该女士送至就近医院,民警忙前忙后,并且为该女士支付了大部分医药费用。该女士感激地说:“多亏民警同志及时赶到,要不然肯定受伤更严重了。社会主义就是好。”《交通报》消息:今日一市民在狗尾巴胡同里被一只狼狗咬伤,并因此造成交通堵塞1小时35分钟,这反映了该地区在交通硬件上投入严重不足。记者随后就此事件采访了本市交通局陈副局长,他表示,今后将加大在狗尾巴胡同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苜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原因是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  相似文献   

11.
电视消息,不同于报纸赋予的“消息”这一概念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称:“消息:关于人和事物情况的通报”。电视新闻画面的现场性、镜头的流动性、决定了它在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时不能像报纸似的“简要”,因为观众既希望看到关键的瞬间,也希望尽可能多地了  相似文献   

12.
张兵 《军事记者》2007,(6):16-16
2005年5月28日,人民军队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加框刊登了一篇训练稿件,引题:●技术要领进了“卡通画”●装备知识上了“扑克牌”●装甲战术编入“游戏卡”●训练要求变成“快板书”;主题:营长韩西林开展趣味化组训教学招法活。这篇不足800字的消息见报后,引来不少好评,稿件当月被报社评为优质稿,年底在参加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3.
由人 《新闻三昧》2004,(6):28-28
北京某报5月8日刊载题为《潭戒香火旺盛 5万香客礼佛》的消息说:“长假7天京西著名古刹潭柘寺和戒台寺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由于5月3日正好是阴历3月15日,潭、戒两寺的僧众举行了佛事活动,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两寺接待的游客数量当日达到13000人之多。”笔者认为,这则消息内容是实有其事的,但标题用语是不妥的。消息只是说接待“游客”近5万人。即使5月3日举行佛事活动也只是吸引“游客”13000人前来“参观”。整条消息从未提到“香客”前来“礼佛”。而标题却把这5万游客说成“5  相似文献   

14.
陈朝旋 《军事记者》2006,(12):52-52
“本报讯”或“某通讯社某地某时电”分别称为“讯头”、“电头”,统称“消息头”,是任何新闻消息的起头第一笔,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的标识,是新闻消息的外在特征。笔者认为,“本报讯”作为立足“本报”的讯头基本格式,在网络时代需要改造、变革,向“某报(报名)讯”的电头格式靠拢。理由如下:1.网络令报纸的信息产品——新闻文本流动起来,报业组织趋于“通讯社化”从信息采集、生产的角度看,通讯社是信息采集组织和信息供应组织,其新闻产品是向信息终端处理组织如报社提供的,因而电头首先要标注发稿主体,其次标注发稿位置和发稿时间。电头具…  相似文献   

15.
《新闻导刊》2004,(4):45-45
报纸上的消息退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体裁失衡;二是可读性差;三是消息的时效性差。这种消息危机,一日“夺主”,消息的主体地位有被其他主体侵蚀挤掉的趋势;二日“膨化”,很多消息被毫无意义地拉长;三日“变异”,出现了“新八股”,充斥着官话、套话、大话、空话、废话。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17.
在入选第22届“湖北新闻奖”的数十篇报纸消息中,5篇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组元素,描述和展示这两组元素的“对立”状况,其悖理之处就成了引人注目的“亮点”。借此,消息的价值与个性也就异常鲜明地突现了出来。从这5篇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中,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提高消息写作的质量,寻求“对立”或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学元 《新闻界》2003,(3):61-61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导载体,是传播信息的快速手段,也是记者、通讯员的常规武器。一篇消息,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引导读者,而且要有很强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怎样使报纸版面上的消息活起来,让读者喜闻乐见?我在20多年的报道实践中,采取抓特点、找亮点、碰热点,寻求共振点,写出消息的味道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抓特点,写出鲜味来。特点即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个性,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采写一条消息时首先要考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篇消息的个性、特点,把焦点聚集到这一个性亮点上,集中笔墨写出它的…  相似文献   

19.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但是,时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报纸,“据式”结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蔚成一种新闻写作格式。面对着消息“据”式结尾勃兴的现象,到了该探讨一下它的运用得失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美国《纽约太阳报》新闻部主任约翰·B·博加特(John B.Bgart)在1882年不经意间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一句话,没有想到这句成了经典名言,恐怕更没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以后,这“理论”被当今的现实彻底颠覆:2006年,狗咬人,绝对是新闻。2006年8月份以后,有关狗咬人的新闻报道便频频见诸大陆各类新闻媒体。随后是一些治理狗患的行为,“打狗”又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新闻。狗与人的关系,在2006年下半年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