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今年,《语文教学通讯》创刊整整十周年了。“十年树木”,她已由一株稚嫩的幼苗,成了参天大树,以她独有的风格立于语文教学园地之林。我是刊物的一名老订户、老读者。十年啊,怎能忘记这三千六百天!在这十年中,我的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前六年,我在中学讲台上教语文,《语文教学通讯》就成为我忠实的教学顾问,随到随拿,补我思之不足,学之不够,让我多一个门径解决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后四年,我在大学讲台上,教中学语文教学法,她又成为我得力的教学参谋,  相似文献   

2.
在刊用本文之前,我们犹豫再三:不只因为她是出自一位中学政治老师之手;还因为她是基于对刚走上讲台不久的一位年青老师的一个“失败”课案的典型分析。但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刊用她,尽管作者的分析可能不全面、不深刻,尽管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语文教学的困惑。让我们不能割舍者,是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期待,并希望藉此唤起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语文教学到底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3.
又一个起点     
2004年,《语文世界》迎来了她十周岁的生日。十年,一棵幼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孩童可以长成翩翩少年;一份杂志可以由稚嫩走向成熟……十年,她改变了很多很多。这就是时间的力量。《语文世界》的十年,是呼唤素质教育的十年,是身体力行大语文教育的十年,是团结广大中学师生的十年……十年虽是弹指一挥间,却也从不寂寞,因为她已与全国数十万中学生、中学语文教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十年中的每一天,编辑部都能收到数十封来信、来稿。这是一种巨大的信赖,更是一种巨大的鞭策。信赖与鞭策催我们不断前行。十年之庆,作为一般读者,自然也是有许多…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在上海举行,出席各省市自治区代表一百一十八人,列席代表二百二十五人,其中有语文界的老前辈和专家,有全国各地的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有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和语文期刊的编辑。会议历时一周。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到会代表就三十年来中学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语文教学内容和科学体系、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展开了热烈讨论;许多专家在会上作了指导性发言。因为限于篇幅,这里先将专家们的发言摘要刊出,其他的发言和研究论文,以后再选载。  相似文献   

5.
认识吴群老师,是在2004年课标语文A版教材研讨会上,吴老师作了一个发言——《利用网络论坛,开辟语文教研新天地》。她讲的是网络教研的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位老师中,能够开展网络教研的还很罕见。吴老师的发言让老师们耳目一新,也使我眼前一亮。吴老师是一个痴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人。在学校从事语文教学15年,在语文教学上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一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2002年到岳阳楼区教育局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后,她把眼光从一个班、一个学校投向了全区,一直琢磨着怎样开展区域性的教研活动,怎样让全区的语文老师都成长起来。老师们…  相似文献   

6.
谢云辉 《教育艺术》2000,(11):37-38
在湖南省湘阴县有一位青年女教师,她舍小家顾大家,自愿到全县最艰苦的湖区中学教学。10年后,在全县历次统考中。她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连续8年考获全区第一名。在教学之余,她还总结了“六环一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据本刊通讯员讯,十月十日至十二日,浙江杭州一中,江苏苏州十中、江西上饶一中等十三所重点中学的十九位代表在浙江丽水中学举办了小型语文研讨会。会上除了交流了日常教学情况,还举办了“作文教学”专题报告会,宁波效实中学特级教师冯中杰、南京十中喻旭初、江西师大附中陈梦白、扬州中学张家(?)等四位老师分别作了“谈作文的实用性”、“中学作文心理学初探”、“关于作文批改”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言。丽水地区教研室、江西《读写月报》编辑参加了会议。《语文报》的代表到会表示祝贺,《中学生学习报》向会议发了贺电。  相似文献   

8.
张晓震 《教育》2010,(2):49-51
邂逅吴宝,是200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上,作为嘉宾她作了一篇“走进童话世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言。令人意外的是,她所说的童话,不是出自名人名家,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由她和学生一起编写的。吴宝凭其智慧的发言和充满魅力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很多人。  相似文献   

9.
苏虹光老师从事语文教学30余年,她是一位好教师,也是一名教学法的研究者。她一直对中学语法教学情有独钟。她说:我并不认为语法没用,语法学得快的学生,语文成绩提高得也快。只是目前语法教学确实存在着效率不高的情况,应该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苏老师跟同行们一道探索的“结合阅读、写作进行语法教学”的模式,取得了好的效果。80年代,苏老师努力教好中学语法,体会到完全按照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和安排,收不到“精要、好懂、有用”的教学效果。实践使她悟出:中学语法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改革教材。1992年,苏老师参加了北…  相似文献   

10.
在省中语会的一次作文研讨会上 ,新乡十中姜东瑞的发言给我很深印象。 1 991年 8月推荐她在全省 1 0 0个义务教育示范乡教师培训会上研究课。同年全省中青年语文教师教改评比决赛 ,她荣获初中组唯一的特等奖。 1 992年她在省中语年会作课 ,我负责指导并评讲。同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名师授课录》 ,因她职称为一级 ,算不上“名师” ,文稿被退回。我写信力争 ,预言她将来会是“名师” ,后该书破格收入了她的教学实录。 1 994年推荐她为《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 ,并亲自撰写长文介绍她的教学业绩。近几年她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省优秀专…  相似文献   

11.
敖周萍 《生活教育》2014,(16):99-100
正本学期开学的时候,从撤并的几所中学分配来两位教师。这两位教师在原来的学校曾担任计算机及美术教学。刚好学校有两位语文教师休产假,就安排新来的两位教师分别担任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一个星期后,我问这两位教师是否适应当前的教学工作。他们告诉我没问题,学生很喜欢上他们的课。我暗自高兴,萌生了亲身领略他们成功课堂的想法。于是,我走进了他们的课堂。没错,课上得很热闹,孩子们举手的举手,发言的发言,情绪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中,有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二年级的《蜗牛的奖杯》一课。课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她捧着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告诉学生她打算把这个奖杯送给今天课堂上发言的冠军。学生们都一下子被吸引了,上课发言争先恐后,课堂气氛活跃,每一个学生都能侃侃而谈,整个教学流程丝丝入扣,师生对话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讷河市团结中学,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表彰暨市(地)级实验区启动工作会议团结中学分会场.这是一堂语文示范课--<黄河颂>.讲课教师是一位年轻、漂亮、富有青春活力的女教师,她叫吴冰.这堂课,不仅向人们展示了黑龙江省省级课改实验区的教学成果,而且也向人们展现了一位刚刚步入新课程的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2上旬,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专题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来自全省11个大市的小学语文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共47名汇集沧浪区共同研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的问题。沧浪区教研室在会上作了“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专题汇报,并由三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三节阅读课。特级教师庄杏珍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并播放了她执教的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录像。与会代表通过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畅谈了各自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种种思考和做法,并一致认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吉春亚,女,1964年生,浙江人,现任教于北京市北京小学,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等机构聘为专家教师。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形成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她撰写出版了教学专著等书籍18本、教学类图书17本,在全国十多家报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百余篇,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200余场次。她还擅长诗歌散文的写作,20万字的散文书稿已由出版社出版。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她的语文课充满了"高效"、"创新"、"诗化"的魅力。她与窦桂梅一道被誉为北京小学语文界的"双璧"。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90年从一所村小调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的.十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是教育科研提高了我的语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沈俊 《吉林教育》2009,(7):13-15
吉春亚。女,1964年生,浙江人。现任教于北京市北京小学。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等机构聘为专家教师。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形成带有浓浓“语文昧”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她撰写出版了教学专著等书籍18本、教学类图书17本。在全国十多家报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百余篇,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200余场次。她还擅长诗歌散文的写作。20万字的散文书稿已由出版社出版。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她的语文课充满了“高效”、“创新”、“诗化”的魅力。她与窦桂梅一道被誉为北京小学语文界的“双璧”。  相似文献   

18.
细想起来,我与鸿苓先生相识是在东北师大附中举办的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时间当为1978年11月下旬.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长春市的天气冷得出奇,真可以用滴水成冰这个词来形容.而该校二楼会议室里的语文学术研讨会却是热气腾腾.与会者约有80余人,有大学、中学教师,也有小学教师、教研员,分别来自十多个省、市.发言者结合"十年动乱"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灾难性破坏,围绕如何尽快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出谋划策,你言我语,情绪高昂.在大会发言的第二天下午,一位中等身材、满头乌发的女士,从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摆数据,说道理,批判"四人帮"所谓的语文要"为阶级斗争服务"的谬论,她鲜明地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过重的负载不利于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她那银铃般清脆的话音,博得了满堂掌声.  相似文献   

19.
2000年 10月 26日,在山东省济宁市女职工岗位立功和学习成才经验交流会上,一位年青女教师的发言,打动了百余名与会者的心,赢得了阵阵掌声。她就是嘉祥县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张海青。  提起张海青,在济宁市教育系统人人称道,夸她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女英杰。由于工作出色, 1995年她就被授予“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 1996年被破格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 1999年,作为济宁市地理学科的唯一代表,在全省比赛中获得第三名,被授予“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她是个要强的人,也是个从不满足的人  说起张海青的成长过程,还真有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20.
任小艾     
1989年2月4日,大年除夕。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里,春意融融。国家教委正在这里举行新春教师茶话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启立、李铁映、陈希同、芮杏文等与教师代表见面,共话教育兴国大计。李铁映向与会教师深鞠一躬——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的教师拜年。会上,一位文文静静的年轻女教师,斯斯文文地举手要求发言,但她一连举了四次手,都没有轮上发言的机会。一位细心的工作人员给她拿来了话筒,她才站起身来说话:“我是北京119中学的教师,叫任小艾,我向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做班主任工作的情况。”在她发言的时候,李铁映插话说:“她有很多新的教育思想,愿天下的教师都象她这样。”会议本来规定每人发言5分钟,可她一口气讲了40多分钟,人们仍觉兴犹未尽。她一讲完,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李铁映激动地走过去,紧紧地握住她的手说:“你讲得非常好,祝贺你。希望你成为我们国家新一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