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浩瀚如海的古代诗歌中有许多以描述边陲战事、军旅生涯为题材的诗篇,尤以唐诗为最,人们将其称为军旅诗,或边塞诗。这些诗有的描绘雄奇壮阔、荒凉旷远的边塞景象,  相似文献   

3.
盛唐边塞诗是盛唐诗坛独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颗明珠。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向我们展示了无比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和多采多姿的民俗风情,也不仅在于反映了边塞生活中的一些深刻的矛盾。盛唐边塞诗的价值更在于它堪为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本就此略述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高适、岑参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作家的盛唐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是"盛唐气象"的重要表征。盛唐边塞诗这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突出体现为人性的张扬。盛唐边塞诗的意义可归总为三个方面,即边塞情怀、边塞风物和边塞战事。边塞情怀的核心是功业情怀。功业情怀具有两面性。边塞风物的特点是雄奇壮伟。高、岑的战争诗并非纪实,他们的战争观可概括为胜概和非战。  相似文献   

5.
边塞诗是一种豪情的绽放,是异域风景的展现,更是车马奔腾与刀光剑影的国家保卫之情,更是志士仁人的豪情表达,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边塞诗非常多,边塞诗的赏读可以让人们对过去历史进行沉思,对将士进行缅怀,对边塞风光进行憧憬,因此对边塞征战诗的赏读做出分析研究,争取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边塞诗。  相似文献   

6.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派诗人。他曾多次到过边境地区,有长期的军旅生活的经验,对边塞风光有深入的体察和感受。他的边塞诗写得激情洋溢,道劲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首,历来脍炙人口,不仅在他的边塞诗中为上乘之作,即在唐代的边塞诗中,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名篇。我们先读一读这首诗吧:  相似文献   

7.
刘鑫 《陕西教育》2009,(10):91-92,74
马戴的诗以雄壮之美在晚唐诗坛别树一帜,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就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塑造了一个个英雄豪迈的边关将士形象,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功业理想,边塞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边关将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内容上充满了一种英雄的豪迈之气。与这种情怀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写景阔大、壮丽,豪迈的胸怀与壮丽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审美风格。这种风格与晚唐诗内容闲雅、气格纤弱、境界狭小的总体风格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8.
在颓靡的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雄壮的审美风貌独具一格,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还艺术地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的见闻,以及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和将士誓死报国的豪迈情怀,充满英雄气概。与之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多写壮美、阔大,景物,豪迈的胸怀与壮美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正有那么一批诗人,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是"边塞诗人",他们写的诗歌叫"边塞诗"。边塞即指边疆,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唐初四方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所表现的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成为唐诗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  相似文献   

10.
唐代边塞诗,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的精华,千百年来,它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我国文学遗产的宝库中闪耀着璀灿的光辉。它热情歌颂抵抗侵略的正义战争,坚决反对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描写了雄伟壮丽的边塞风光,歌唱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另外,它还揭露了封建部队中的阴暗方面,反映了边塞人民所受的战争灾难。它通过边塞形  相似文献   

11.
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书信真实记录了边塞戍卒的生活和情感,为了解汉代边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环境,展现汉代边塞诗产生的社会背景,边塞诗与边塞战争的互动关系,边塞诗的语言风格、诗歌意象及表达技巧提供了重要材料,为考证上古征戍诗向边塞诗的过渡与发展提供了文本参考。将传世文献中的汉代边塞诗歌与出土简牍书信进行对比研究,发掘汉代丝绸之路沿线戍卒书信的文学史料价值,对拓展丝绸之路文献研究,进一步了解中国早期边塞文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唐代边塞诗歌产生较多,以至形成一个流派。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反映。唐代边塞诗的内容是很复杂的,在这些诗歌当中所反映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在很多边塞  相似文献   

13.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经久不衰。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就其边塞诗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边塞诗,即以边塞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或背景的诗歌。在唐代,边塞诗迎来了第一个高峰,大批诗人书写边塞风光,抒发壮志豪情。而在盛唐边塞诗坛中,王昌龄以其瑰丽奇伟的边塞诗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边塞诗共有23首,约占其现存诗歌总数的九分之一。这些边塞诗的创作离不开他进士及第前的边塞游历:"数年间(约开元十四年左右),他漫游西北边塞,到过泾州、萧关、临洮、玉门关一带,足迹可能远涉葱岭以西的碎叶。  相似文献   

15.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元代上京纪行诗中有许多描写边塞风情的作品,其内容开拓了边塞诗的题材范围,抒情重心转向了自然山川、岁时风尚及民俗民情的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描绘地域自然风貌,注重记史实写风俗。通过分析描写张家口地域物候风光及世俗风情的诗歌,可全面了解西北边塞地区独特而优美的自然景观及风俗民情,对于认识张垣地区的物候特征、民俗风貌具有直观、感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3):72-74,81
在唐代边战频仍的背景下,许多诗人为建功立业远离家乡奔赴边塞,思乡怀亲成为边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感体验。边塞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借思乡之情衬托慷慨报国的雄心壮志,揭示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以及表达对战争的认识等等,从而将思乡怀亲主题与边塞主题完美结合,不仅赋予传统思乡怀亲诗以特殊的意义,也增强了边塞诗的审美内涵,使边塞诗更加厚重。  相似文献   

19.
“边塞”考     
边塞诗是中华诗国的奇葩,它深深植根于“边塞”这一神秘、苍茫、雄阔而又极富时代特点的社会现象之中,历来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本文通过考察“边塞”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内在缘由,比较全面地揭示它所蕴含的深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内涵,从而有助于客观、深刻地剖析边塞诗那撼人心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晚唐边塞诗数量不少于盛唐,但格调则迥异,一言以蔽之为"千古一哭"的反战哀歌。释贯休是晚唐创作边塞诗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其边塞诗多为乐府体组诗,总体上显现出规模宏大、内容丰厚、含蕴深沉的特色。体现了诗人对唐代边战的深层思考。它力图全面展现边塞战争的方方面面,以为历史的镜鉴,这是对唐代边塞诗艺术境界的开拓;他在诗中宣扬民族和睦,反对民族仇杀,焕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贯休的边塞诗所创造的边塞生活意象,从一个侧面开拓了唐代边塞诗的意境,也丰富了古典诗歌语言的库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