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注释中,白草被解释为:一种晒干后变为白色的草。根据该注释,则白草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白色野草而已。然而,如果我们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话,那就不该如此解释白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在这首诗中,岑参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六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瀚海”一词,课本注为“沙漠”。笔者认为欠妥,理由有二:一、“瀚海”一词解作“沙漠”和上下文所描写的环境是不相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作者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送别友人归长安的作品。作者送别的地点是轮台。沙漠都是在高原  相似文献   

3.
对于诗歌的阅读而言,节奏具有一种“召唤”作用,它以外在音响节奏的形式召唤读者理解词义,想象画面,进而实现情感共鸣,领悟诗意。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阅读为例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创办于清光绪32年,1982年正式定名为忠州中学,1996年升格为原万县地区重点中学。学校6易校名,历32任校长。百年来,忠州中学以兴民强国为己任,求真理,达博文,修德行,在化育民生的峥嵘岁月,内敛成拥有独特文化内涵,具备宽厚兼容风格的巴渝名校。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唐代文学史上,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曾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仅两年多时间,他写下了近百首诗歌。这些作品,较好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情趣、思想情怀和某些政治主张,以及当时忠州的一些山川风物景象。  相似文献   

6.
【课文品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简明评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诗,七言古诗,咏雪诗,送别诗,边塞诗,军营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所喜爱。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白居易忠州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出任忠州刺史的时间是继江州司马之后,且实际任职仅一年多,一般认为其忠州时期的思想行为和诗歌创作是江州司马时期的延续,因而关注不够。其实,这期间白居易的创作,不但反映了当时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还表达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人生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于研究地域文化及宗教习俗等方面,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边地从军多年,这其间他写下了许多反映边塞生活、描写塞外风光的边塞诗歌。他与高适齐名,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二人并称“高岑”。岑参后来做过嘉州刺史,后世称之为岑嘉州,他的作品收入《岑嘉州集》中。在这部集子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是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时所作。安西北庭都护府是唐朝设立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岑参就是在这个机构内任职,属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以雪为线索贯穿始终,从边塞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  相似文献   

9.
6月15日,三峡大坝蓄水一周年。对于重庆市忠县忠州二小的全体师生来说,这一天是历史的临界。百年风雨,高峡平湖,穿过历史的沧桑,崭新的忠州二小伫立在新城的中心,一场以实施优质教育,打造库区教育品牌的战斗打响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三峡人的誓言:让三峡明媚的希望之花在我们的手中绽放。  相似文献   

10.
一、试题设计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忠州豆腐乳,又名忠县豆腐乳,是地方风味名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始于唐代,盛于清朝,千百年来兴而不衰,其酶系多样性和分解力为中国独有.忠州豆腐乳呈金黄色或杏黄色,块型整齐而绵软,厚薄均匀而细腻,入口清香,余味绵长;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人体不能...  相似文献   

11.
胡苏  邓大琼 《今日教育》2008,(10):19-21
在重庆市忠县的各大舞台上,活跃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他们就是忠县忠州镇第二小学的孩子们。清亮的歌喉,灵动的舞姿,构思精巧的艺术作品,无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透过这些民间手工艺品、民间器乐和舞蹈,我们隐隐发现忠州二小,这所库区移民的小学和忠县这所称之为“巴文化”发祥地的古县城,它们之间,那份因“艺术”产生的难以割舍的缘分。这段缘分,是忠州二小创办特色学校过程的偶然发现,亦是忠县千年古文明浸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滔滔长江之滨,巍巍州屏山上,座落着一所环境优美,发展蒸蒸日上的学校,它就是乘着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办学取得丰硕成果的重庆市忠县忠州镇第二小学。  相似文献   

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歌行,是我国唐代诗人岑参的代表作之一。岑参久佐戎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和体会。他曾以激越的情思歌颂边塞将士英勇的战斗精神,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边塞生活。这首诗写的就是他在  相似文献   

14.
经常看到有人引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春天来临,一夜之间,春风催放了梨花,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岑参的这两句诗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在西北边塞地区,一夜大雪之后,大地银妆素裹。看那远远近近的树林,雪花凝结在上面,就像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由忠州返京的具体时间为元和十五年四月初。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的精神处于矛盾的两极状态:既获得了诸多快意、欣慰的补偿,又难免陷于焦虑、失落的境地。白居易毅然辞谢中书舍人一职而请求外任的原因在于朝政乖舛及其忠而不用。《忠州刺史谢上表》与《杭州刺史谢上表》真实地展现了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欲振起又主动放弃的心路历程。白居易由兼济而独善的真正起始时间应以自请出刺杭州为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作,古典文学作品选本,几乎无不入选。准确地理解和评价它的基本精神,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有的说:它“有一种昂然向上的旋律”,是一首“高亢的战歌”;有的说:“意境豪壮,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有的说:“全诗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蓬勃向上的精神。”诸如此类,几成定论。但反复体味,不只没有这种豪壮,反倒觉得诗中流露出来一种淡淡的哀愁、深深的怅惘,予人一种“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感  相似文献   

17.
清末忠州李芋仙是一流的诗人,他以其超凡脱俗的诗才纵横中国数十年,诗篇流传海内外。一代文宗曾国藩将其比之太白,上海《申报》谓其汪洋恣不减杜,以“小杜”目之,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称“忠州李芋仙先生老名士也……虽素未谋面,而叹慕芋老已非一日。”遗憾的是100年来,很少有人研究李芋仙,李芋仙已渐渐被人遗忘,而他是不能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18.
麦家 《老年教育》2011,(11):23-23
在朝鲜战争期间,韩国的忠州校舰小学的教学楼被炮火炸毁,师生们只能躲在货车里上课,学习条件异常艰苦。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唐代诗人岑参,人们就会想到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其会对其中脍炙人口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津津乐道。然而,我却更喜欢诗中的  相似文献   

20.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派诗人。他曾多次到过边境地区,有长期的军旅生活的经验,对边塞风光有深入的体察和感受。他的边塞诗写得激情洋溢,道劲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首,历来脍炙人口,不仅在他的边塞诗中为上乘之作,即在唐代的边塞诗中,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名篇。我们先读一读这首诗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