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在版编目(英文缩写CIP),是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划》、《文献叙词标引规则》以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图书进行著录、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制,并印制在图书上的书目数据。目前全国大多数出版社已将申报CIP数据纳入图书出版的内部工作流程当中,并通过校对、质检等环节加以审核。但我们也发现CIP工作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CIP数据不准、不全,将直接影响到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国图书出版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分析,无法向业内同行和社会用户提供详实的可供书目数据。而产生这些…  相似文献   

2.
全国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是国家数据,申报CIP数据是图书出版必经的印前程序。CIP数据依据的是国家标准,字段丰富、标引规范、权威准确、全面完整、快捷及时。本刊的主办单位中国版本图书馆是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惟一的CIP数据制作单位。本期的〔选题参考〕栏目将逐月刊发由专家学者根据订货会前的月度CIP数据撰写的《中国图书出版月度分析报告(订货会专稿)》,希望能给参会者提供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略论CIP(在版编目)的管理与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IP(Cataloguinginpubication)意为图书在版编目,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即:根据出版社提供的书刊清样和专门填报的数据工作单进行的文献编目,然后把CIP(在版编目)数据印在图书的特定位置,供图书馆及其他文献工作机构用以编制可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探讨在我国实施图书在版编目问题。1990年7月31日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 12451-90)发布,要求自1991年3月1日起实施;1993年5月20日新闻出版署决定从1994年起首先在北京地区各出版社实施。经过5年的实践和准备,1999年3月,新闻出版署颁发了《关于在全国各出版社实施图书在版编目(CIP)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了自1999年4月1日起全国统一实施图书在版编目,并对CIP数据内容和CIP数据标准实施范围等提出具体要求。通知还明确指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在版编目的发展,从医学类图书CIP数据的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和著录数据三方面分析了医学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CIP数据质量和图书馆书目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CIP,即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包括书名与责任者、版本及出版项、国际标准书号、图书分类项、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号等内容。其作用是与国际接轨,便于图书查询。新闻出版署要求于1996年在全国出版的图书推行使用CIP,CIP放在图书的版权页上。从CIP在图书中的显要位置和在图书查询中的信息功能,就可看出它的重要性。然而,笔者在近日召开的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评奖会上发现,不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不同类别的图书,在CIP中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差错,成为“事故多发区”。CIP差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缺少CIP数据。…  相似文献   

7.
论书名著录的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书目著录的多样性 我国书目著录五彩缤纷,但最常用的则是图书在版编目(简称CIP)、手工编目(以卡片形式为主,简称Card)和计算机编目(简称MARC)三种.经过多年努力,规范它们著录的标准化文献已经齐备:CIP的标准有《图书在版编目数据》[1]、《普通图书著录规则》[2]、《文献著录总则》[3]等;Card的标准有《普通图书著录规则》[2]、《文献著录总则》[3]及它们所对应的修订报批稿,[4,5]《中国文献编目规则》;[6]MARC的标准有《中国机读目录格式》[7]、《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8]等多种.  相似文献   

8.
1.CIP数据申报量同比下降 22大类中仅有8类上涨 据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统计,2014年1-2月,全国各出版单位共为34277种图书申报了CIP数据,  相似文献   

9.
1.1我国的图书在版编目(简称CIP)工作酝酿已久,10年前曾在青海和北京做过小范围试验。国家标准GB12451—90《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简称《数据》)公布后,1993年正式开始试点,1995年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印刷在图书主书名页背面的图书著录数据和检索数据,为图书情报部门进行文献的主题和分类标引以及编目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也有力地促进了其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治病救人的专业学科,学习和普及医学知识必需优质的图书.出版医学图书的法国出版社深知责任重大.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间,法国医学图书比起其他学科图书发展缓慢.根据法国《图书周刊》统计,2002年法国仅出版542种医学图书,到2010年增加到754种(见附表).为加大医学图书的出版力度,法国有关的出版社采取了以下措施: 出版小开本图书由于医学专业特殊,出版优质的图书需要由专业人员撰写,因此出版一本书的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11.
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在版编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淑萍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89-91,68
指出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在版编目存在的问题,如题名、责任者、版本等著录不规范等;分析在版编目数据不规范、不一致的原因;提出规范和统一在版编目数据的措施,即完善《CIP数据》国家标准,界定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的归属,从CIP制作的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12.
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治病救人的专业学科,学习和普及医学知识必需优质的图书。出版医学图书的法国出版社深知责任重大。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间,法国医学图书比起其他学科图书发展缓慢。根据法国《图书周刊》统计,2002年法国仅出版542种医学图书,到2010年增加到754种(见附表)。为加大医学图书的出版力度,法国有关的出版社采取了以下措施:出版小开本图书由于医学专业特殊,出版优质的图书需要由专业人员撰写,因此出版一本书的周期较长。目前,随着互联网和复制技术的广泛使用,统一版本的纸介书的销售量呈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图书在版编目的发展与提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发展和提高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既要修订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培训和提高有关人员,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建立以图书在版编目中心为领导的“CIP数据加工网”是改进和提高图书在版编目工作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 ,在医学图书中有些字的用法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例如 ,“症”、“证”、“征”三个字 ,在已出版的医学图书中用法就不统一 ,编辑在审读加工中 ,对此也拿不准 ,经常问我“用哪个好”。有些作者、读者也来信问“这三个字应该怎么用”。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 ,而造成混乱 ,带来许多麻烦 ,而且影响医学图书质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科技术语研究》杂志 2 0 0 2年第 2期发表了我的文章《“症”、“证”、“征”的用法应该规范》 ,看来已引起重视。为了提高医学图书质量 ,我将医学图书中有些字的“约定俗成”的用法归纳一下 ,以…  相似文献   

15.
图书著录规则的统一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在版编目的推广,《中国图书在版编目快报》(周刊)和《CIP数据机读目录》(软盘版)的发行,图书著录由于采用的著录规则不同,书目数据的不规范、不统一的矛盾更加突出,使书目数据的共享难以实现。所以,确立统一的著录规则已经刻不容缓了。  相似文献   

16.
CIP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9年3月,我国实行图书在版编目的第一个技术文件——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终于宪成了起草工作,与另一项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后者规定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在书名页上的印刷位置)一道向国家技术监督局报批,这标志着我国的图书在版编目事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自7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出版、发行、图书馆各界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1978年,阎立中同志撰文详细介绍了GIP的历史和现状,并于次年倡议在我国实行CIP。而进口  相似文献   

17.
图书在版编目,简称CIP.我国在经历1982年至1986年的舆论准备阶段,及1986年至1989年的试验阶段后,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GB12451-90《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规定,从1991年3月起实施这一标准,至此,我国实施CIP最基本的准备工作已就绪.  相似文献   

18.
中文图书采访书目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新华书目报(社科版与科技版)、CIP数据、全国新书目和出版社自编书目等国内主要中文图书采访书目,从书目可供性、预告率、图书预告征订的实际可供时间跨度、著录字段、著录格式(排版显示格式)、采集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落实《图书馆采访工作规范》中的“选择出最适合于本馆使用的书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在版编目,简称“CIP”。早在50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试验。我国图书馆界有些同志也写过有关文章建议开展“CIP”在版编目。真正开展此项工作是在1986年11月,国家出版局(即现在的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标准局首先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我国实行国家在版编目讨论会”。会议一致认为这项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1987年7月,由新闻出版署主持召开首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会议决定由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人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新闻出版署标准室及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等组成国家标准起草小组,共同制订《国家在版编目数据》和《图书的书名页》两项国家标准。1987年11月完成两个标准的《意见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1988年底完成《审查稿》。1989年4月份该领导小组召开了一次北京地区图书情报单位、出版及发行单位审查两个标准的扩大会议、形成最后的《报批稿》。  相似文献   

20.
图书情报学在学科一体化的进程中,相互交叉融合,积极借鉴管理科学、社会学、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知识。选择国外35种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来源,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内容分析方法,测度国外图书情报学的学科结构与交叉融合现状。研究表明,图书情报学研究经典与前沿并重;学科知识来源的结构分为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专业领域应用三大模块,具体分为9个方面: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技术、科学评价与科学计量学、社会科学、信息行为、信息社会、学术交流、知识管理、医学信息。对于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而言,应平衡学术积累与前沿拓展,研究方法移植与研究程式创新,理论借鉴与学科体系完善,问题导向与科际整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