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慕课带来一阵风,吹了三四年,从中国大学里吹出了千门课程,飨千万学习者。随之而来的,一直有两个问题备受关注:其一,学那些课程有什么用?其二,如何能持续发展?这两个问题其实密切相关:越是有用,就越能持续发展;用的人越多,就越有希望。这里想探讨的,是上述两个问题背后的一个问题,即如何降低慕课应用的广义成本,或者说门槛。所谓"广义成本",除了直接经济方面的成本,在此着重指让慕课被广为知晓、  相似文献   

2.
1.激发学习动机。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诱因,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也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首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组织讨论:若求更大的长方形面积,能否用这种方法?最后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拼法?边拼边思考: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它们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徐友新 《江西教育》2005,(12):14-15
时下课堂,表扬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越高,就越有“新课程”味似的,对此,学生会怎样看呢?利用一次教学反馈的机会,我在问卷的末尾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以来,围绕“过程与方法”讨论最集中的两个问题是:“过程与方法”能不能作为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谁的“过程与方法”?作为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新阶段成果展示交流会受邀的展示课例之一,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主讲的《辛亥革命》(两课时),用实践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了自己非常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必修3《算法案例》中有两个案例,一个是辗转相除法,另一个是“韩信点兵一孙子问题”.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有两点突出的感受:一是惊叹,二是迷惑.两个案例都闪烁着前人卓越智慧的光芒,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令人叹服!惊叹之余,学生又疑云重生:为什么用辗转相除法能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韩信用了什么方法能如此之快知道士兵有2333人?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段: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买两个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一共用多少元?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秋季开始,被确定为福建省23个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的南安市正式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时曾经有人心存疑虑:作为一个农村大县级市,基础教育规模偏大、教育家底相对薄弱、各类资源相对贫乏,进行课程改革实验,能行吗?在这5年中,南安的教育工作者们用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对这一问题做了响亮的回答:课程改革,我们能行!  相似文献   

8.
张玉香 《甘肃教育》2008,(19):43-43
怎么样才能使学生摆脱对作文的惧怕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相似文献   

9.
单从教学的层面来考察,我以为新课程实施的“瓶颈”有两个:一个是课程评价问题:学生综合素质如何测评?新课程高考如何进行?这些评价问题直接制约着新课程的教学。但有些问题是一线教师无法左右的:如新课程高考方案如何?新课程高考试卷怎样?我们只有执行和适应。另一个“瓶颈”就是选修课的开设。  相似文献   

10.
最初的脚步     
我去学校或夏令营给小朋友们做讲座,总有一些小朋友会问我两个问题:“谭叔叔,你小时候作文一定很好吧?”“谭叔叔,你能告诉我一些写作的秘诀吗?”这两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要回答好,就要用很多文字。这里,我想坦诚地就这两个问题和小朋友们交流,谈谈我是怎样喜爱写作的,也谈谈自己写作的一些感受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从何而来?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考虑课程的评价问题?这里有三位一线教师用他们的实践与思考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生:老师.你能再谈谈什么叫合力吗?老师:好的.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两个小孩同时用力提起一桶水,而一个大人就能提起来,大人的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的两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有什么关系?学生:他们作用的效果相同.·老师:象这洋一个办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其中每一个力都叫分力)的合力.学生:合力我们知道了.从刚才你讲的情况来看.好象合力刚好都大于这两个分力,对吗?老师:是的.学生:能不能说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呢?老师:这种说法不一定对.学生:你能说得详…  相似文献   

13.
3.倍数关系应用题1.教师出示线段图,提问:“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两种数量?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谁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编一道应用题?”2.教师出不例10(l):学校有6个足球,18个排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多少倍?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进行讨论:“求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多少倍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这仅题是谁跟谁比,谁为一份数?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在18+6=3中,18、6、3各表示什么?”3.将线段目中第二个条件改成问题,将问题改成条件(如下图),引导学生看图编应用题。4.教师出示例10(2):学校有6个足球,排球的…  相似文献   

14.
在特殊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大家普遍注意到我们过去课程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另一个是创造性不够,造成的原因有认识、课程、教材等方面的因素。但仔细想想,我们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又如何呢?我们师范院校培养的特殊教育未来教师在这方面有没有问题呢?可以不客气地说,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帮着分一分。(教师出示月饼模型。)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分的?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3)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分得的结果是2和1时,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采撷实例,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蒋文莲 《成才之路》2011,(12):37-37
教学片断: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题目:把720毫升水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1个小杯的容积是1个大杯的1/3,求1个大杯和1个小杯的容积各是多少毫升?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生:用720×1/3=240(毫升)是大杯的容量,再用240÷3=80(毫升)是小杯的容量。马上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17.
彭显良 《教师》2008,(16):115-116
儿童教育专家提出:孩子越早接触钱,有理财意识,学会理财,长大后就越会赚钱。正确的金钱观念和良好的理财能力是21世纪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如何教孩子花钱、理财,一个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理财知识最合适呢?回答很直接,理财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理财教育应该作为一门基本课程来教。  相似文献   

18.
李颖 《黑河教育》2009,(6):46-46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李老师带来的是谁?(出示姚明图片)他有个外号——小巨人。 师:姚明有多高?(生:2米26厘米)我们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生:米、厘米) 师: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生:(每个人都用小手在比划)有这么长。 师:米用字母表示什么表示?厘米用字母什么表示?  相似文献   

19.
师:谁来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生:课文讲了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璧,结果是蔺相如用智慧完璧归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将相和》。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后两个故事,看你们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 (学生默读课文) 生:我想知道两个故事的前因和后果是什么?课文各部分又是怎样联系的? 生:我想知道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赵两国到底谁胜了?谁最有功? 生:蔺相如躲避廉颇,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廉颇后来为…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有效整合呢?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观察物体):师:从正方体的正面,你观察到什么?生。:我看到的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生1:我看到了两个面。生2:我看到了三个面。师:我们站在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几个面呢?师:拿出数码相机.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分别对着正方体拍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