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域图志》和《新疆图志》是新疆历史上重要的两部通志,前者是在国力雄厚,编纂人员阵容强大,统治者十分重视下修成的,内容准确、涉及面广、版本单一,反映清朝大一统的局面;后者是在清末新疆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由新疆地方官员负责组织编纂,图志内容丰富、资料来源广泛、版本复杂,反映了修志人员对边疆危机的忧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新疆图志》错误较多.本文从二者修撰的背景、资料来源、主修人员、版本情况等方面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汉晋以来一直存在的柏人县,在《魏书·地形志》中仍作“柏人”,而在《隋书·地理志》中被记作“柏仁”,《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记载改名的具体时间为后魏,又有不少学者依据《魏书·地形志》认为改名当在更晚的周齐之世。结合出土石刻文献材料,改名时间应当在后魏之世。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宋元时期潮州方志《三阳志》、《三阳图志》的修纂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按中国古方志名称的演变,潮汕方志也从《潮州记》,发展到《潮州图经》,乃至《三阳志》、《三阳图志》。根据《永乐大典》引录《三阳志》、《三阳图志》,与《文渊阁书目》及《潮中杂记》等书的著录相印证,《三阳志》、《三阳图志》应有多种版本。  相似文献   

4.
《歙县地名志》中记载的738个方位地名大致可以分成四种主要结构,从结构特点上看,歙县方位地名以单音节方位词为主,并且方位词语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歙县方位地名具有主观性、原生性和内隐性的方位认知特点;在使用上具有不平衡性和不对称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歙县的地理环境、人类方位认知的特点以及歙县人的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大型世界政治历史地理著作。这部著作不仅开辟了中国近代认识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时代新风,同时也通过交流传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海国图志》于1851年初传入日本,其后在日本知识界广为传播,其翻刻版本多达二十多种,其中有《海国图志夷情备采》、《海国图志国地总论》、《海国图志筹海篇译解》、《翻刻海国图志英吉利国》、《翻刻海国图志普鲁士国》、《海国图志佛兰西总记》、《海国图志俄罗斯总记》、《美利哥总记和解》等。日本属于东亚岛国,在交通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日本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渠道十分狭窄。中英鸦片战争以后,日本幕府自身已感受到唇亡齿寒的冲击,美、苏、俄、波等西方列强的炮舰强行打开  相似文献   

6.
方位语素属于封闭类,方位语素中有的可以独立构成方位词,有的可以和另一方位语素或其他语素组合成方位词。方位词不是语法功能上的类别,根据能否做句法成分,它可以分为方位名词和方位助词,方位名词和方位助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契丹国志》中卢文进史料分见于卷1《太祖大圣皇帝》、卷2《太宗嗣圣皇帝上》与卷18《卢文进传》等处,共1119字。考其史料来源,卷1、卷2中相关史料基本出自《资治通鉴》;卷18《卢文进传》照抄《南唐书·卢文进传》,《南唐书·卢文进传》又照抄《新五代史·卢文进传》。应慎重对待《契丹国志》的史料,应在进行史源学的辨析后使用。  相似文献   

8.
一、方志的文献价值方志有广狭义之分,前者在图书分类学上包括全国性的总地志,如《大元大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后者是专门记载省、府、州、县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名胜古迹……等情况的地方志,如《长安志》、《广东通志》、《莱州府志》、《永清县志》等。方志的起源可上溯至《尚书·禹贡》。有人认为方志首创于隋崔廓所纂修的《区宇图志》,实际上东汉时期袁康纂修的《越绝书》、东晋常璩纂修的《华阳国志》等都属  相似文献   

9.
祝昊冉 《文教资料》2012,(31):1-2,7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史志目录。两志在学术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著录体例的角度对《汉志》和《隋志》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据现有文献考证,历朝敕封屈原始自晚唐。唐封“昭灵侯”、后晋封“威显公”、北宋元丰三年封“清烈公”、元丰六年封“忠洁侯”、政和元年后统一为“清烈公”、元延佑五年封“忠节清烈公”、明洪武二年封“楚三间大夫屈平氏之神”。民间传清代封屈原“靖楚江王”、“忠烈王”。“昭灵”“清烈”“忠洁”均曾用于各地屈原庙额,但“清烈”历史沿用时间最长,而元仁宗所敕封号未作庙额。《湘阴县图志·典礼志》《湖广通志·祀典志·祠庙附》关于屈原封号的记载均有似是而非之误。  相似文献   

11.
《水经注》是中古重要文献,考察了《水经注》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归纳了中古时期方位词系统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儿女英雄传》中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从我们对该书的考察结果来看,动词重叠式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谓语,其次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插入语等句法成分。本文中我们对各种情形一一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由张崇文、张慎亮编著的《史记列传图志》一书,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读后颇觉新颖,收益匪浅。《史记列传图志》一书别开生面,独辟蹊径,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该书以图为主,以志为辅的形式,把《史记》七十列传的人物、事件、经济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志》)、《新唐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新志》)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后出现的另两部重要的史志目录,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典籍流传情况的重要工具书,特别是对我们掌握唐代典籍图书流传著录情况有重大帮助。并试着从两志的著录体例着手去研究,进而发现二者之间在这其中存在的异同之处和两志在著录体例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着"[·ts']在祁几方言中是个功能负担较重的词,它有方位介词、动态助词、方位词、语气词四类用法.从认知角度探讨方位词"着"的来源.并结合现代汉语中"上"、"沿"等词集动词、方位词用法于一身的现象,可以看出方位词"着"[·ts']与方位介词"着"[·ts']一样是源于附着义的动词"着"[ts ' 33].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存现句与方位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代汉语存现的A段主要是处所词,方位词是其中一种,不同类型的方位词对存现句的句法有不同的限制,并有其独特的语义、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清·闵宝梁撰《晟舍镇志》、清·朱闻龙撰《练溪文献》和新发现的《凌氏宗谱》光绪甲辰本(乙已刊)等资料,对周绍良先生发表在《学林漫录》第五集上的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作了文字上的校注;并据此对凌濛初家世、生平及著述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考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新玉门关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玉门关考李正宇一、故玉门关与新玉门关《汉书地理志》敦煌郡龙勒县班固注云“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史记·大宛列传》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玉门关在(龙勒)县西北一百十八里。”殿本《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俱同。敦煌石窟保...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五灯会元》中的副词“都”作封闭式的调查统计研究,重点考察“都”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义指向问题。《五灯会元》中的“都”主要表示范围,与现代汉语中总括副词“都”用法相近,而表程度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消失,并出现表示主观语气的新兴用法,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大量存在;在句法上,“都”常与否定词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肯定形式共现,它所修饰的中心成分结构形式多样;在语义上可指向主语、宾语、处置对象、状语、兼语。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单音节方位词还是双音节方位词都能附加在其他词或短语之后构成表示方所的方位短语(即“X+方位词”结构,简称F1),这种结构和双音节方位词作中心语的偏正短语(称为“X+的+方位词”,简称F2)都是以方位词为标志的短语,都具有表示方所的意义和功能.但二者的语法地位和作用有着本质的区别。文章选取现代汉语里有代表性的一组方位词(之上、以上、上面、上边、上头、上方),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上语料库,考察了老舍和王朔作品中F1结构和F2结构的语法分布和意义功能.探究其二者内在的机制和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