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本文归纳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学应用形式与实践,分析了参与者及教学特点,总结"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促使教学过程的变革实现了"翻转课堂";促使课堂教学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促使教学的在线化、数据化和智慧化实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知识传输途径多元化优势服务于"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搭建基于移动终端的综合学习平台,创建"互联网+"的三段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力求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教学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常新态,动摇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教学活动正在从课堂教学拓展为泛在学习(U-Learning)环境下的教学。究其本质,"互联网+"教学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原住民"的学习需要而形成的,内在蕴含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鉴于"互联网+"教学的本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将实现如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一元走向多元;教学方式由讲授式走向个性化;课程资源由封闭走向开放;学习方式由单一走向泛在;教师角色由控制者转向促进者;教学制度由管理化走向服务化。同时,推进"互联网+"教学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教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孙静 《学苑教育》2021,(11):43-44
职业院校教育开展的侧重点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英语作为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从引导、鼓励等教学手段出发,减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抗拒感。基于"互联网+"背景,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要充分挖掘互联网助力教学的优势,进而将传统教学模式和互联网教学有效结合,促使英语教学模式实现有效的创新,切实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语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教学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文章主要对理工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提高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要素及其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平台突破学校、课堂的限制;线上和线下协同学习发展出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辅助者、促进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这个词这几年广为流行,如互联网+集市=淘宝,互联网+物流=网购快递,互联网+超市=京东,互联网+银行=网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教育则催生出了混合教学模式。那么何谓混合教学模式?国内资深教育学家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正式提出了混合教学的概念,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是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混合,是课堂讲授和虚拟教室的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是不同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混合。  相似文献   

7.
肖小燕 《考试周刊》2008,(53):219-219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面对的五个转变,即"由权威传授向平等探讨转变"、"在教学理念下,由传统灌输向学研并举转变"、"在教学主体上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在教学评价上,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在教学模式上由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英语教学如何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原有高职英语课程有机结合,探索以移动互联媒介为基础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有助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地域局限,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实现英语的个性化学习;显著提升英语课堂教学实效,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工作:在调查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准备工作,并围绕课程资源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校本文化支持等开展教学模式探索。然后对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教学成效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受到师生认可的基于慕课平台(SPOC)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空间;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得到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教学促进了全社会教学结构性的变革,TPACK教学方式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有利工具。探讨利用TPACK模式形成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大学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中。该模式有利于摆脱学生学习过程中依赖于教师的习惯,并且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翻译课程学习有效地拓宽到教室和教师以外,有效提升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了国际企业管理课程特点、学生学情、国际企业管理课程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点,然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包括教导与学习和考核与评价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促进了高校教育的转型与创新,翻转课堂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产物。大学英语在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理念、方法滞后的问题,若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教学中,可有效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手段、教学环境、考评体系入手分析,以开发优秀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等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媒体手段也逐步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充实着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优化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背景给初中英语教学带了转变,让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全新的转变,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此本文就对互联网+背景下英语教学优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滕小林 《学周刊C版》2014,(10):143-143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媒体手段也逐步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充实着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优化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互联网+"教学背景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达成"学会学习"的目标,真正提高信息素养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构建初中英语教学的新常态。在教学探索中,教师可从精致课堂设计、深化合作学习、创新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总结自己在信息化课堂进程中的教学实践心得。  相似文献   

17.
徐玲洁 《文教资料》2021,(4):229-231
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顺应潮流,广受欢迎。然而在线上和线下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本研究借用感知学习风格调查表检测了94位中职生,发现他们大都偏好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学习方式,于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提出教师提供多样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和采用多元评价的策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面向5G时代万物互联的技术特性,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互联网+"的信息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无处不在的远程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互动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在时间和实验室空间受限条件下,完成创新实践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共享、共建、共进的网络教学共同体,可以促使教师逐渐由过去的经验型教师向新形势下的研究型教师转变,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新的课堂教学生态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年级界限、班级界限、师生界限,提升研究的高度,拓展研究的深度,有效提高教研的互动效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课程内容与学科方向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求两方面着手,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探索。依据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中心的指导原则,结合《纳米材料与技术》目前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的设定、"互联网+"、"新工科"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课程与专业融合、"互联网+"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下的优势互补以及"新工科"背景下的知识更新,这些措施将对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