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时期,宣传科学形成一股显要的社会思潮。这既是爱国主义的进步思潮,又是反封建、倡民主的启蒙思潮。它不但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而且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学术等广泛领域走向现代化。与此同时,它又是一种有着严重局限的片面性思潮。它片面强调科学救国,但在旧中国,科学救不了国;它具有深厚的科学主义色彩;另外还有影响范围有限,对科学研究提倡不够等诸多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宣传科学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这既是爱国主义的进步思潮,又是反封建、倡民主的启蒙思潮,它不但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而且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学术等广泛领域走向现代化。与此同时,它又是一种有着严重局限的片面性思潮。它片面强调科学救国,但在旧中国,科学救不了国;它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色彩;另外还有影响范围有限,对科学研究提倡不够等诸多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宣传科学形成一股显要的社会思潮.这既是爱国主义的进步思潮,又是反封建、倡民主的启蒙思潮.它不但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而且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学术等广泛领域走向现代化.与此同时,它又是一种有着严重局限的片面性思潮.它片面强调科学救国,但在旧中国,科学救不了国;它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色彩;另外还有影响范围有限,对科学研究提倡不够等诸多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期科学主义思潮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科学主义,它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理念,为科学正名,对20世纪中国思想进步与科学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它进行回顾与反思将有助于我们对理论与现实中诸多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80 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多视角地审视了近代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观念的接纳、吸收、理解的步步深入过程;二是对唯科学主义倾向和科学救国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三是对戊戌科学思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四是对五四科学思潮的主要内容、五四科学精神以及该思潮与民主思潮的关系、该思潮的代表人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科技批判思潮的实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批判思潮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思潮。科技批判思潮的实质主要从生态环境、人文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来对科技进行批判,它有其片面性,也有其积极意义。正确认识科技批判思潮对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科学思潮并不等同于科学主义思潮,但其中确实包含着科学主义倾向,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五四科学思潮中之所以出现科学主义倾向,既与中国社会自身的内在需求有关,又与五四知识分子没有完全摆脱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联系.它对近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思想启蒙以及科技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如以传统的狭义的自然科学观及其相应的学科观来考量教育管理学,则其还进不了“学”堂;而以现代的广义的大科学观及其相应的学科观来认识教育管理学,则它早已入“学”。因为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经验科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9.
反思科学教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我国科学教育存在三大问题:其一,唯科学主义的科学化观;其二,社会本位的科学教育观;其三,推崇“双基”的科学课程观。其原因是受西方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我国传统化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影响。这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必进科学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现代批评史实践出发去考察社会历史批评在历史上的多样形态,可以发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注重从阶级观点看文学的“左翼”社会历史批评以及后来被歪曲的完全政治化的社会历史批评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的社会历史批评,它是受西方近现代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产生。有着科学的方法论和多样视角的,具有现代形态的一种社会历史批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社会历史批评应有的宽广视野、全面视角,是我们建设新的科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应注意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科学思潮对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持消解甚至否定的态度。由于其肯定了科学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或说人因素,有其合理性,而便于人们对科学作人性理解,进而有利于“两种化”的协调统一。但其对科学客观性的这种消解与否定,却又是一种矫枉过正,因而有过犹不及的消极作用,这是必须加以注意和批判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思潮随着"西学东渐"被带入中国,并带来了现代民族观在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时期,民族主义以国民党推行的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延安文艺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是复古精神的具体表现,均以赞扬古代汉族英雄的古装戏、古体诗词、历史小说等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但这种民族观又是与现代科学思潮相背离的。因此,抗战结束之后,民族救亡获得了缓和,主张复古精神的文艺作品也受到了冷落,但这种"返祖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本质规定性是科学化。科学与人文之争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的文化主线。文章对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思想中的科学与人文的斗争进行了梳理,对高等教育中的复古教育思潮与反复古教育思潮、科学与玄学等几种典型的高等教育思想争论进行了分析,对科学主义及科学教育思潮成为教育思想领域的主导思潮并为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最终实现打开了方便之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反科学内部构成的分析,指出现代反科学思潮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反科学,它的主流是反对滥用科学和反对科学应用的负效应,它是对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社会功能的反思,是符合科学精神的。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扮演着思想启蒙者的角色。他从独特的视角对“科学”概念的内涵进行阐述:宇宙间有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种法则,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既是精神又是信仰。陈独秀的科学观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以科学为武器,批判封建思想。反对迷信盲从,并以科学为准则来重估一切事物,有力地促进了思想解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蒙之功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国留学生与科技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赴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后,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积极传播科学,组织科学社团;传播新思潮,开启新风气;发展科学,创立学说;兴办产业,服务社会;走向世界,开展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包装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创造。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是经济与文化结合的产物。因此,包装设计强调理性忽视感性、或者强调感性忽视理性都不行,须两者并重。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西方的近代科学本来只具工具理性的意义,但它传入中国后,却逐渐被中国的知识分子与信仰缠绕在一起.到五四时期,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内在特征已隐而难露.科学扮演起了整合社会动员的意识形态角色.对科学的误读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科学的方法万能”论,使科学对人的作用由启蒙变成禁锢.  相似文献   

19.
杨杏佛作为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创始人之一,其科学教育思想是“五四”时期科学教育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他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将科学教育与中国的实业教育、实业发展相联系,重视科学教育与民主革命、社会发展的关系,倡导科学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提倡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宣传科学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盛行的以倡导科学教育、阐明科学价值、传授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重视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教育思潮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它不仅丰富了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而且对民国初年的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兴起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