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克劳和齐泽克是当代享有世界声誉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拉克劳和齐泽克都提出了一种解放话语,试图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总体的辩证法.但二者对解放话语的理解却有着根本的差异.在拉克劳看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辩证法的是霸权逻辑,而在齐泽克看来,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总体实践则是激进行动.本文通过对拉克劳的霸权辩证法和齐泽克的行动辩证法的阐释和解读,试图指明二者之间的相同与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乌托邦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2.
齐泽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面对当今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四种对抗,我们仍然需要求助于共产主义的理念。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有四个基本维度:首先,齐泽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全球危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共产主义理念的必要性;其次,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是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乌托邦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再次,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的革命主体是新型的无产阶级,也就是每一个处于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个体;最后,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提出了一种末世论时间观,认为接受共产主义的理念就要积极地采取行动,站在未来可能发生灾难的立场上积极地干预现在,为现在植入一种新的可能性。与巴迪欧的共产主义理念相比,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显得更为激进,但是却存在着许多模糊性和摇摆性,特别是在共产主义的主体观上,陷入了一种空想,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齐泽克的"批判教育学"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市场化的批判展开,认为资本主义金钱逻辑向教育领域的渗透造成了教育产品、主体、观念、介质的市场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再生产"出符合资本主义劳动技能需求与意识形态规范的"虚假主体".齐泽克提出了自身的"教育游移化"见解,主张通过知识模式的创新化、教学形式的灵活化、教育角色的多元化等手段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化教育积弊的攘除,营造出潜移默化、主体互构、体验至上、抗拒市场逻辑"捕获"的批判性教育体系.齐泽克的"批判教育学"既有创新性、批判性,又有抽象性、思辨性,必须在认清其理论得失的基础上感知其理论意旨,以此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学说深受拉康的影响.他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和主体批判理论为其意识形态学说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激进政治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现象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剖析,拓展出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新的理论场域.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在对主体进行建构的同时也造成了"真实的缺失".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更是一种"社会存在",而我们自己就置身于意识形态幻象所创设的社会存在的环境之中.齐泽克将意识形态幻象划分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他指出:人们试图走出意识形态的动作恰巧是人们被"拉进意识形态的方式";人们借以衡量意识形态扭曲的中立的标准、超意识形态的依据以及纯形式的操作程序所带来的深层效果或许是最为纯粹的意识形态.齐泽克把意识形态看成是支撑现实的幻象建构,认为意识形态幻象的功能就是通过整合与维系社会关系强化人们的信仰与服从,并修饰和填补能指秩序的裂缝,赋予其一致性的意义,从而消弭社会对抗,实现社会整合.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消弭社会对抗的"不可能性"的论述,则明显表现为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5.
现代政治霸权(领导权)的运作是拉克劳和墨菲、齐泽克等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主要围绕着政治霸权形成过程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问题而展开.拉克劳的政治霸权逻辑是建立在“空能指”概念的基础上.空能指、漂浮的能指和异质性概念是拉克劳建构政治霸权逻辑的核心概念.正是基于异质性概念,拉克劳将其政治霸权的逻辑定位于经验性和先验性的混合.然而,后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齐泽克则不赞同拉克劳的霸权逻辑建构,并将之视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变种,其本质上是在不触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情形下所展开的政治霸权的运作,因此它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即漠视现代经济在霸权逻辑建构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导致了拉克劳的霸权逻辑是某种先验逻辑与现实政治相混合的准康德主义.拉克劳与齐泽克围绕着政治霸权所展开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后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政治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斯拉沃热·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的高级研究员、欧美多个大学的客座教授、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继承人、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耀眼国际学术明星之一.齐泽克通过“斜目而视”的方式去解读大众文化,既有对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实在界”、“幻象”等核心概念进行了重新阐述,又继承并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同时又将这些理论娴熟地运用到对流行电影、小说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7.
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新出现的理论思潮,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新思潮。后马克思主义肯定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理想,特别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传统,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分析。另一方面,后马克思主义又主张解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力图通过解构,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9日-11日,由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和"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常熟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0多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专家们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形态史、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效应、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新发展等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历史分析和事实分析,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批判理论形态史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9.
时代精神可以通过批判的方式得以表现.19世纪,马克思通过批判自由资本主义扣住时代精神主题.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对时代精神主题的紧扣,也在批判路径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和实践观,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和病态的社会进行批判,从而站在了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杰出代表,莫里斯.多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在资本主义经济史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通过分析英国封建制度的没落,解析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与封建领主之间的阶级关系,以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解读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揭示出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