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6):545-545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的张福成、周忠和、徐星、汗筱林和Corwin Sullivan近期发现了一块与鸟类极具亲缘关系的恐龙化舀,为揭开鸟类起源、飞行起源及羽毛起源之谜等均提供了新证据。该新物种被命名为Epidexipteryx hui,巾文种名定为胡氏耀龙。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胡氏耀龙属于鸟翼类.代表了和鸟类关系最为接近的恐龙之一,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1,(4):59-59
美国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了距今2.3亿年前的恐龙化石.它们属于一种名为Eodromaeus的新恐龙.这种恐龙外形与始盗龙相似.身长只有4英尺(约合1.3米),颈骨还有气囊,这给兽脚类恐龙最终进化为鸟类增添了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3.
杨睿 《科学中国》2006,(5):22-24
始祖鸟(Archaeopteryx)虽然没有霸王龙(Tyrannos aurus rex)那样庞大的身躯,但它和霸王龙一样是古生物界中的大明星。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种起源》。两年之后,人们便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晚侏罗世(距今1.47亿年)的石灰岩中发现了具有爬行类和鸟类过渡形态的始祖鸟化石。它既具有羽毛,翅膀等鸟类特征;又具有上下颌长有牙齿.多节尾椎组成长尾等爬行动物的特征,所以是支持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在这140多年中。人们对发现的10具标本进行了众多详尽的研究,始祖鸟作为最早和最原始鸟类的地位基本上已经勿庸置疑。近二、三年来,古生物学家对最早发现具有骨架的始祖鸟标本的脑部和内耳精细结构的研究。以及对保存最为完整的第10具标本的形态和系统发育的研究.使我们对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鸟类由谁进化而来的争论一直是古生物学界的热门话题。加拿大古生物学家的新发现———窃蛋龙化石中保存的一对带壳的未孵卵,给科学家呈现了更加鲜活的恐龙产卵过程。由此他们推断鸟类很可能起源于恐龙,因为它们的孵化模式更接近于恐龙,而非鳄鱼或者其他古老的现存爬行动物。鸟类起源于恐龙?  相似文献   

5.
鸟类 --城市生态环境的指示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人类大量集中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地域空间。近十几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迅猛.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除了用环化技术监测外,生态监测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鸟类对于环境相当敏感,而且比较容易观测,所以鸟类可用来监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们使用3D X射线扫描仪,观察了近100种现生鸟类和立体保存的鸟类化石,对化石鸟类和现生鸟类的脑进行了数码重建,以研究鸟类飞行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10,(5):6-6
一个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联合古生物学考察队在内蒙古发现一件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精美临河盗龙”的化石被确定为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标本之一。科学家表示,对这一类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鸟类起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17):34-34
始祖鸟被公认为最原始的鸟类,因此被作为理解鸟翼起源的关键。然而,关于手盗龙类的最新发现对始祖鸟的鸟翼状态提出了挑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报道了一种中国似始祖鸟的兽脚类恐龙。该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先前被作为判断鸟翼的很多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科研小组在河北丰宁县发现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华美金凤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鸟类的起源是当今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间的争论已经有130多年了。鸟类起源有三种假说:即鳄类起源说、槽齿类爬行动物起源说、恐龙起源说。第一假说从诞生起就一直没引起多少关注。第二假说至今仍有一些支持者,特别是鸟类权威,如撰写《鸟类起源》巨著的丹麦海尔曼及撰写《中国古鸟类图鉴》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的侯连海研究员,他们认为恐龙胸前不具有鸟类特有的义骨;另恐龙腰臀部的骨骼(解剖学上称为腰带)、牙齿…  相似文献   

10.
鸟类多样性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了解拉萨市秋季鸟类的多样性组成情况并掌握其居留信息,于2021年秋季在拉萨市的五县三区开展了鸟类多样性的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目34科88种。在区系组成上包括古北界鸟类58种、东洋界鸟类5种、广布种鸟类19种、特有种鸟类6种;居留型中留鸟64种、夏候鸟4种,冬候鸟12种、旅鸟8种。从生境和鸟类多样性关系上看,灌木林的鸟类多样性程度最高。拉萨秋季鸟类以雀形目种类占比最大,雁形目鸟类数量最多。濒危和受保护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0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1种,易危6种,近危8种。被IUCN列为濒危2种,易危2种,近危5种。列入CITES附录Ⅰ的2种,列入附录Ⅱ的11种。  相似文献   

11.
<正>它站立起来,身高也只有10厘米,从头到尾长度只有70厘米,它的体重不到0.9千克。它是一只鸡吗?不,它是一只恐龙。它的名字叫果齿龙,这种像鸡一样大小的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在它的下颚前方和两旁分别有犬齿状和叶状的牙齿,因此果齿龙是一种杂食性恐龙,它不仅吃植物,也会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2,(2):38
正为什么鸟类没有牙齿?没有牙齿是鸟类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鸟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性。鸟类过着飞行生活,活动强度比较大,身体新陈代谢的频率比较快,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样一来,它们就不能像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7,(8):126
在河南省汝阳、栾川一带,地质工作者新发现了两个大型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并发现至少10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恐龙。据介绍,在汝阳县三屯乡-刘店乡一带,共发现恐龙化石点30余处。经对其中5处化石残存点进行抢救性发掘,得到了两个新属种恐龙:汝阳黄河世龙和洛阳中原龙,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初步研究表明,该地区至少存在6种不同类型的恐龙。在栾川县的秋扒-潭头一带,地质工作者也发现有恐龙化石出露点20余处。在对栾川秋扒乡1号化石点发掘后,发现了小型驰龙类、窃蛋龙类、伤齿龙类等恐龙化石,还有巨型蜥蜴类和珍贵的早期哺乳类动物化石,以及至少4种不同类型的恐龙蛋化石。经权威部门鉴定,目前可以确认,栾川一带至少存在6种不同类型的恐龙。是我国晚白垩世晚期又一重要的、以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主的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14.
温带次生林破碎化对繁殖鸟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通过考察森林斑块破碎化指数和鸟类的群落结构,探究了温带阔叶次生林破碎化对繁殖鸟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次生林岛屿内鸟类多样性及鸟类密度年际间存在很大的波动(P〈0.01);不同面积的森林斑块间鸟类多样性差异显著(P=0.015),但不同物种对次生林斑块面积的反应各不相同,鸟类密度在面积不同的岛屿中也存在差别(P=0.526);面积大的斑块中物种多样性较高,面积小的斑块中鸟类密度较大;岛屿形状对鸟类多样性影响显著(P=0.032)。鸟类多样性随岛屿形状的不规则程度的增大而增加;鸟类密度与岛屿形状不规则程度呈二次多项式关系(P=0.594);岛屿面积与鸟类多样性及密度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验证了经典的岛屿生物地理肇理论。  相似文献   

15.
张珩  李子璇 《百科知识》2021,(15):58-62
鸟类在大自然中扮演了许多有益角色,比如鸟类可以消灭许多农业害虫,在授粉、播种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鸟类还能促使生态平衡、维护环境稳定,甚至能够节约经济成本,因此鸟类在生态系统以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鸟类的演化分类研究有几种主流方法,其中最早也是最经典的鸟类演化分类方法是基于形态学特征进行的传统分类方法,但目前缺少全面、详细且直观的鸟类分类系统,鸟类信息大多为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无法反映出鸟类的关联性,不利于鸟类的科普及深入研究.本文对鸟类的传统分类以及多项主要生物特征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分析,应用领域知识图谱构建的相关技术,包括信息抽取、知识融合、知识加工、知识管理等,实现了对鸟类垂直领域知识图谱的应用,建立鸟类知识图谱科普系统,便于进行进一步的鸟类研究.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我国丝瓜藓属Pohlia两新种,即产自云南的明齿丝瓜藓 P.hyaloperistoma Zhang,Li &; Higuchi和产自西藏的疏叶丝瓜藓P.macrocarpa Zhang,Li&;Higuchi。前者主要特征为蒴齿透明无疣,后者孢子体大型且雌雄异株。  相似文献   

17.
<正>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那么作为鸟类的祖先,恐龙是否也会被禽流感侵扰呢?禽流感通常只感染鸟类,但是也可以传染给其他动物,比如猪、马、鲸和人类等等。也就是说,禽流感可以跨物种感染,因此作为与鸟类亲缘较近的恐龙,更有可能会被传染。不过这也只是简单的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35-236
中国“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中国“神光二号”巨型激光装置在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该设备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等方面新技术的推出 ,均有重大意义 ,标志着中国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辽西发现一原始角龙类恐龙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一个中美学者研究小组前不久在我国辽西发现了一个新的原始的角龙类恐龙 ,揭示了角龙早期演化过程的镶嵌进化现象。该成果发表于 3月 2 1日的英国《自然》杂志 ,这是徐星等在 2月 14日《自然》杂志上发表具有从恐龙向鸟类演化过渡特征的中国猎龙研究报道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九五  相似文献   

19.
隼科鸟类是猛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常见的鸟类类群,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起至关重要作用。本研究旨了解西藏隼科鸟类概况,通过查阅国内外隼科鸟类相关的文献及书籍,对西藏自治区隼科鸟类的种类、分布、形态及特征、栖息地、食性、繁殖、迁徙及种群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西藏发现和分布的隼科鸟类有7种,唯有红隼分布较为广泛,目前在西藏对隼科鸟类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加强传统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和扩大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0.
“龙”原是我国古代虚构的一种神异动物.鹿角、牛鼻、蛇身、鸟爪、有须有鳞,能兴云作雨是它典型的特征。世界上真正知道龙的存在还是近三个世纪的事。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1802~1892年)给它起了名字叫Dinosamrs,意思是“恐怖的蜥蝎”,这是因为这种动物形状象蜥蜴,体形庞大令人恐怖,我国古生物学家译成“恐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