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推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尤其是基础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状况不容乐观,教育权利、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不公现象尤为突出,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梗阻.因此要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就需树立教育权是不可剥夺的人权观念,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改革教育系统自身.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贫困问题是当前社会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贫困治理,有助于流入地城市自身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文章从教育券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等角度,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贫困治理提出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以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基础。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教育公平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基础教育投入与基础教育工作者待遇公平问题;第二,城乡教育公平问题;第三,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公平问题;第四,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将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通过阐述改革政府的思想,探讨解决基础教育不公平的新公共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公平是山西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部崛起背景下山西基础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机会不公平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其成因有社会和经济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的不公平。为此,推进山西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必须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确立公正的价值取向,规划基础教育公平蓝图,实施基础教育标准化工程。  相似文献   

7.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积极主动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要维护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人的问题,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要加强和谐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动力。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要保持教育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点。  相似文献   

8.
从罗尔斯的公平三原则谈教育不公平现象及社会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的许多社会不公平现象,直接导致了诸多教育的不公平,从而影响我国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改善人的生存状态的有效途径.教育不公平不仅是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看待教育不公平及找出教育不公平的成因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就是要在社会发展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要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要实现社会公平,教育的平等是实现社会平等的基本功能之一。成人教育在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更多的就学机遇及在给公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发公民的潜能方面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必将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维护教育的公平与平等,保持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进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和谐教育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首先是一种公平的教育,而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做到学校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的基本平衡,保证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基本一致。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源就在于城乡基础教育对公共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即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范国睿 《教育研究》2005,26(5):21-25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具有独到的价值。现阶段,增加政府在国民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大力缩小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的教育差异,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民众的多样化教育选择需求,建立处境不利群体公平教育的救助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分析,旨在说明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但由于社会存在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受阻,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阻碍了社会的正常流动。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则是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我国目前的招录制度存在众多不公平因素,影响了教育公平,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应加强政府规制,加快加大高校招录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速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相似文献   

15.
Racial disproportionality in special education is a deep seated and complex educational inequity plaguing 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nal system. In this article we outline how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although a civil rights based legislation, cannot sufficiently address racially disproportionate outcomes in special education. We argue that mandating equity through technical and procedural mandates cannot attend to the sociocultural and social contexts in which policy is appropriated to practice. We outline how symbolic changes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do not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biases and the complexities associated with how race manifests in society and within policy mandates.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third order change (Welner, 2001), which challenges practitioners to not just comply with educational policy but, to also reflect on their own capacities, beliefs and understandings of disproportionality within broader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7.
尽管我国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进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教育不公平现象依旧严峻。1170万残疾儿童迫切需求教育公平,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顺应世界文明进步趋势等方面揭示出:全社会都要关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没有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就谈不上整体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主题。加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和谐环境和制度建设,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是走向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推动社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此为契机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共进、公民素质共同提升,无疑能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同时和谐社会构建对社区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两者之间体现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并在这种作用中实现了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