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古代的人们曾经梦想把一种元素转化成别种元素,他们梦想“点铁成金”,这就是古代所谓的“炼金术”。在科学发展的初期,还认为“炼金”只是术士们的空想,事实上那时候也没有成功,可是在今天却已经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现在“点铁成金”虽然还没有实现,但是科学家们不但已经实现了元素间的转变,而且还制造出许多种地球上原来没有的新元素——超铀元素,也制造出许多种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这些人造元素在科学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的作用。例加:人造的超铀元素钚,已经在原子堆中应用,产生着原子能;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化学、生物学  相似文献   

2.
采掘工业是冶炼、化工、机械制造、材料加工、电器和原子能等工业的基础,它直接或间接的为这些工业提供所必须的矿产原料。例如,电器工业所需要的铜、镍和原子能工业所需要的铀、钍等原材料,都是通过一定的开采方法将含有这些金属的矿石采出来之后,再经过提纯、冶炼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3.
图中部圆形内介绍了铀原子核分裂的情况。当铀235原子核被中子击中以後,分裂成大小大致相等的两个碎块(较轻的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能量。每个铀235原子核分裂的时候发出来的能量,比烧掉—个碳原子要大五千万倍。更重要的是铀235原子核在分裂过程中同时还抛出两三个中子。这两三个中子撞击邻近的铀235核,又把它们分裂成碎块,这样就形成了原子核分裂的链式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原子能。图上部背景表示在用来产生原子能的物质的结晶体中,原  相似文献   

4.
放射化分析法又叫做活化法,是一种最灵敏的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测定高纯度物质中的微量杂质。普通化学分析法的灵敏度为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光谱分析法约为百万分之一;而放射化分析法的灵敏度是十万分之一到千亿分之一。在原子能工业上应用放射化分析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原子能工业中需要应用纯度极高的石墨、铍、铋、铅等物质。例如在原子反应堆中,必须用纯度很高的石墨作为减速剂,只要石墨中含有极少的希土族元素,就会影响链式反应的进行,因为希土族元素很容易吸收中子。用普通化学方法测定微量的希土族元素是很困难的,只有利用放射化分析法才能够准确地测定它们的含量。放射化分析法也广泛应用在其他工业上。例如半导体是目前的一门新的科学,制造半导体的  相似文献   

5.
有“骨肉之躯”的超微机器人 一贯“钢铁之身”的机器人如今也有了“骨肉之躯”。科学家将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结合起来,首次研制出“身上长有肌肉”、高度不到1毫米的超微型机器人。 美国加州大学 1 1 月7 日在宣布上述研究成果时介绍说,利用“活的”肌细胞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他们为超微型机器人安装了“肌肉”和“骨骼”。然后,再通过纳米级的物质表面化学特性,给肌细胞发出移动信号,肌细胞收到信号后就会做出动作,而且是像真的肌肉与骨骼那样的动作与“生物机能”。 研究小组负责人蒙特马诺教授介绍说,他们先给机器人安装了“骨骼”,这种…  相似文献   

6.
问专家     
正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踩在玻璃上不会受伤?有些魔术师和街头艺人称,表演光脚踩碎玻璃,需要一些神秘力量的帮忙。不过,这可能真的没什么玄机。其中,有些表演中用的可能是假的玻璃,这些玻璃碎片的边缘虽然也锋利,但是不够结实,不会刺破脚底。另外,有些人脚底涂了某种增加脚底韧性的物质,这使脚底更具有弹性、更厚实。不过,一个有经验的演员并不需要这些东西,因为在碎玻璃上安然无恙地行走是有一定的诀窍的:1、许多表演者用的是葡萄酒或者香槟酒瓶,这些酒瓶的碎片线条相对柔和,很少有边缘锋利的玻  相似文献   

7.
在原子时代里,铀和钍是最负盛名的金属元素,现代不慕其名的人恐怕为数很少,从事原子能工作的人,对它们更是熟悉。铀和钍是原子锅炉的燃料,它们就象普通锅炉中煤和石油所起的作用一样。在原子锅炉中,也就是在原子反应堆中,铀起核反应,释放出原子能。铀和钍的诞生十八世纪的末叶,当这个世纪只剩下最后十来个年头的时候,铀便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诞生了,这是1789 年的事,那时德国有一位著名的  相似文献   

8.
苏联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站是1954年6月在苏联开始發电的,它已經順利地工作了兩年。根据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指示,苏联將“在第六个五年計划期間大大地扩大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在1956—1960年間建設总發电能力为200—250万瓩的原子能电站。”苏联还要“开展为运輸業建立原子能动力裝备的工作。制造裝有原子能發动机的破冰船。”原子能的广泛、深入的和平利用,將使人类許多美好的幻想能够实現。原子能發动机目前,我們在發动机方面,主要是使用蒸汽發动机和內燃机。現代蒸汽發动机和內燃發动机所产生的能量,是从燃燒化学燃料(煤或石油)取得的。在燃燒过程中,变化是發生在原子的电子壳層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9,(4):4-4
据《新闻晚报》报道:为避免美、俄两国卫星相撞这类“太空交通事故”,我国已着手制定“十二五”空间碎片研究计划。近期,“十一五”空间碎片环境保护工程号家组组长张文祥指出,目前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方案是减少碎片的产生。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赵金才教授说:“设计时,要把减少太空碎片这一点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七日,原子动力的新纪元开始了。这件事使整个人类为之欢欣鼓舞。这件事也引起了和平的敵人无力的怨恨。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使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工业电力站开始发电了。接著还有功率更大的——五万到十万仟瓦的原子能电力站在设计中。把原子能转变为强大的原动力的幻想,在我们的国家里已经成为现实。法新社驻伦敦记者在讲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还说,建立在考德尔豪尔的英国原子能电力站最早也要在二年半之後才能发电。东京广播在评论苏联科学家的成就的时候也报导说,在英国和美国第一个原子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读李义方先生的《原子弹研制秘闻》一文(2004年第1期第36页),发现文中所说的“秘闻”有失偏颇,为正视听指出如下:“原子能量的秘密”早在1938年以前(甚至还可追溯到更早)就被揭开了。1945年两颗原子弹在广岛与长崎投下后,卢鹤绂(读浮,原文中两处都误为“拔”)教授根据留美期间学到的知识在国内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开论述原子弹的巨大能量,说卢教授是“最早向国人公开(揭示)原子能量的秘密第一人”是可以的,但由此说“中国人是最早揭开原子能量的秘密”却是有违史实的。“公开”与“揭开”是不同的概念。读者来信!读者@群…  相似文献   

12.
要还经过多少时候,才可以把原子能利用来替人类做日常的工作呢?这动力一共究竟有多少?把现时燃料的地位取而代之,这究竟能达到如何的程度?对于未来的世代又指示着什么的意义?这些问题,无疑是今天每个留心世界进化的人所关怀的。一个原子——从前以为是『物质构成的最小  相似文献   

13.
物质在射线和高能粒子的作用下,它的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进行分解,生成新的化合物,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和聚合、解聚等过程。这些都是一门新的科学——辐射化学的研究范围。辐射化学近年来正在迅速发展,它的发展是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事业有密切联系的。在原子反应堆中,构成反应堆设备的各种材料,经常受到强射线和中子的照射;浓缩铀工厂和处理裂变产物的工厂中的各种设备,也经常受到强射线的照射。在射线和中子的照射下,各种金属、合金的结构、可塑性及机械性能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原子能工业中,研究金属、合金等材料在射线照射下发生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苏联科  相似文献   

14.
月亮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一个新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表明,大约在45亿年前,已经基本成型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以合适的角度和速度相撞,能抛出足够多的物质碎片凝结成为月球。这一模型为月球起源的大冲撞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人们曾提出过多种月球起源理论,如月球与地球同时产生、月球是地球俘获的外来天体、地球在高速旋转中甩出的物质形成月球等。但事实表明这些假说都站不住脚。大冲撞假说认为月球是地球与一个“过路”的天体相撞产生的。但以前建立的大冲撞模型认为,要形成现在的月球,当初的相撞过程必须具备一些难以达到的苛刻…  相似文献   

15.
苏联部长会议关於第一个原子能工业电力站开始发电的公报,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复杂的、繁重的科学研究工作业已告一段落,许多工程技术上的问题也已经得到了解决。第一个原子能工业电力站的开始发电,向全世界宣示了社会主义技术的威力和在发展速度上业已超出资本主义国家科学的苏维埃科学的伟大胜利,同时用事实打击了各种各样外国宣傅家的立足之地,这些宣傅家们一口咬定说,原子能的和平应用,是不现实的,遥远的将来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于2月12日公布了探测器拍到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被认为是一张“宇宙婴儿”的照片,而且据这张照片推断出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年。既然是宇宙“婴儿期”图象,顾名思义,这些星云中的物质,自然应该包括银河系、太阳、地球等整个宇宙星体的前身。也就是说,在宇宙起源137亿年之后,地球看到了自己起源物质的图象。大家知道,物质爆炸,任何爆炸碎片的飞射速度,都不会超过爆炸物质本身的光信号的传播速度。比如:炸弹爆炸,爆炸的光信号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弹片的飞离速度。即在飞出去的弹片上,是不可能看到爆炸初期的光信号的。而只有在…  相似文献   

17.
小行星拖船     
每个夜晚太阳系中平均有1亿多块太空碎片闯进地球大气层。幸运的是,这些来自小行星和慧星的碎片绝大多数充其量也只有小卵石那么大,1亿多块碎片的总重量也不过区区几吨。地球大气层相当厚,足以把大多数这些太空入侵者化为蒸汽。所以它们能常都有惊无险地从我们头顶疾驰而过,留下一道道俗称“流星”的明亮尾迹。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30日,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会议上,报导了在加里福尼亚大学工作的著名美国科学家西保格(Glenn T. Seaborg)的领导之下又用人工制得了一个新的超铀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01。西保格由於他制得比铀重的人造元素曾经在195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金。为了纪念元素周期系的创立者,伟大的俄罗斯学者门捷列夫,西保格和他的同事们把新的化学元素命名“钔”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展览会内,陈列了一些探测物质的放射性的仪器,我们平常把这些仪器叫作“探测器”。我们知道,原子核是非常之小的,直径大约是10~(-13)厘米左右。从核内放出来的射线或粒子那就更小了,我们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为了探寻和测量原子核内放出来的微小粒子以及研究核反应等过程,物理学家们利用这些粒子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制成了各式各样的探测器。在原子核物理学研究中所用的探测器有很多种,例如:扩散云雾室、膨胀云雾室,盖革一米勒计数管,电离室、闪(?)计数  相似文献   

20.
人的血压有高低之分。当心脏收缩的时候,血由心中被压出来,血液作用在动脉壁上的压力,叫做“收缩压”或“最高压”。当心脏舒张的时候,虽然没有血压出来,但是由于动脉的弹性,血在动脉中对于管壁仍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这叫做“舒张压”或“最低压”。血压计是由一个橡皮袋、一个打气球和一个压力计组成的。打气球和压力计都和橡皮袋相连,橡皮袋中的压力可以由压力计上读出。在量血压的的时候,把橡皮袋绕在上臂部,用听诊器听肘部动脉中血流动的声音。血流通畅的时候,一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