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创设情境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 ,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 ,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文学习与语文生活环境。情境教学以“情”为经 ,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 ,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语文教学应有的位置上 ;以“境”为纬 ,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创设 ,拉近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 ,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为例,利用教材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展教材中的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更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以“溶解现象”为例,阐述如何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大单元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模型构建、小组活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情境背后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乔春秀 《成才之路》2009,(31):35-35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从数学的角度看,“情境”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戈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郑百苗 《云南教育》2005,(31):14-15
情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素质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上语文教学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带有鲜明时代特色、散发着浓郁时代芳香气息的奇葩—情境教学。从语文教学角度来看,“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言学习与语言生活环境。它以“情”为点,  相似文献   

7.
情境教学以“情境”作为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人点,从广义来说,“情境”是教学双方所持有的主观心理因素——认知、情境、意志、行为、个性和客观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从语文教学之狭义而言,它是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言学习与语言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以“情”为经,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语文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境”为纬,  相似文献   

8.
<正>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情境的选择和创设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应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创设起点,在情境中引出学习任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自觉融入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理念的转变。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知识,但也因此出现了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教学现象。教师刻意用情境包装教学,  相似文献   

9.
林东 《广西教育》2009,(20):45-46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需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需要创设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0.
刘琛 《现代语文》2009,(6):65-66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的。“情境”是作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的“教学刺激”和“学习条件”而存在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学情境设计成为语文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环,也是考验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郭琦荣 《家长》2024,(7):109-112
<正>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以“素养为本”,倡导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知识、积累技能,改变以往“轻素养、重理论”的教学现状,要让学生拥有深入钻研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机会,锤炼学生化学学科思维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创设高中化学情境期间,教师要基于问题驱动,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和信息素材,丰富学生化学知识视野,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凸显化学教学情境的教育价值,提高化学课堂活动实效性。一、教学情境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唤醒学生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教学情境法主要是把课程内容和现实情境相互关联,学生在模拟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中探索知识,置身于趣味教学氛围、情境中,有助于唤醒、  相似文献   

12.
郑彩红 《考试周刊》2009,(27):74-7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中提到:生物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创设愉悦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体验情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在上课伊始就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在设计问题情景时,  相似文献   

14.
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为例,阐释在教学中的三个“重视”:重视情境体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知识到数学知识;重视类比迁移,引导学生从知识体系到认知体系;重视启发质疑,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5.
张玉忠 《教学月刊》2004,(12):13-16
“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合适的情景中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知识的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项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题、以情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组织、引导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笔在“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中成功地运用了此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情境+问题”式教学强调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基本素材,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为重要驱动力量。在情境中以问题为引导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形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着重探讨“情境+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有意义的情境创设 ,是他们(指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这说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情境密切相关。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要注意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 ,主动积极地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 ,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需要 ,使他们主动学习。一、创设愉悦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主动学。创设愉悦情境 ,寓教于乐 ,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 ,使大脑皮层出现“优势兴奋中心” ,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使学生觉得“乐在其中”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  相似文献   

18.
舒光友 《课外阅读》2011,(7):130-130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是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求。创设有效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黄林 《考试周刊》2012,(77):67-6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拓展”。  相似文献   

20.
“情境”在教学中专指引起人情感变化的具体学习场景。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就是语文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