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利亚说“: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被证实.”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指根据某些已知事实材料和数学知识,通过思维的能动作用,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猜测性推断.数学猜想或问题的提出,有时比问题的解决更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猜想,让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飞扬.一、提问——诱发猜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提出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例题“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之前,教师可以将命题转换成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他们动手画四边形并猜想结果.很快便有学生指出答案是平行四边形,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是矩形、菱形或者是正方形.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验证并顺势设问“:会是梯形吗?”学生在验证中获得了对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进一步认识.二、操作——验证猜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操作.在学生有了初步的猜想后,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猜想氛围,并鼓励学生积极寻找猜想的依据,探索猜想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检验猜...  相似文献   

2.
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让学生在体验猜想魅力的同时实现对新知的掌握,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学生迅速发现事物的规律。获得探索知识的线索和方法,而且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敬福 《学周刊C版》2014,(7):159-159
猜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猜想.并通过在类比中引导猜想.在反比中;l导猜想,在实验中引导猜想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猜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猜想,并通过在类比中引导猜想,在反比中引导猜想,在实验中引导猜想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车艳艳 《中国教师》2011,(12):41-42
<正>【案例背景】"猜想验证法"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做出有一定根据的推测性猜想,然后再通过验证,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最终完善猜想,发现规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情相机提出一些"有挑战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卷入新的问题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初中阶段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进程中,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相机改变之前研究函数图象的"序",让学生先由"式"想"形",再举例画图、验证猜想。实践表明,这样教学是符合九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有利于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会猜想,对学生学好数学和今后发展都十分重要;会猜想,可以使不少知识成为自己探究和再发现的成果,学习也因此变得有趣和快乐.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有“提出假设”这一必不可少的步骤,许多假设本身便是猜想.因此,具有一定的猜想能力是一个人思维能力和学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 创设猜想情境 激活一个“欲”字 问题启动思维,好奇激发猜想. 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首先要激活他们的猜想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们产生一种十分想知道结果并积极去预测结果的强烈冲…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中的"猜想"是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科学探究教学教学案例是先让学生猜想再做实验验证."猜想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因此,引导学生合理地猜想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0.
猜想指猜测想象,用在课堂上就是先猜后学,即让学生先开放思维进行猜想,取得创新主动权,然后尝试实践,学习验证,在开拓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猜想是一种难度较大、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种种猜想,有的正确,有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执教的《图形的观察与思考》一课,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他在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时,总是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再猜想,再验证,没有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本以为这样没有学生动手参与的课堂会冷冷清清,但学生的思维却异常活跃,学习热情非常高。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让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2.
猜想是发现的先兆,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有效方式.实践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探求知识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数学猜想是创造性思维活动.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向学生逐步介绍数学猜想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运用具备猜想条件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猜想法"的训练,发挥它在"思维的体操"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猜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理念要求每位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思考获得相应的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得出数学结论,而折纸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一种重要数学活动.因此,折纸活动一直备受数学教师和中考命题者的青睐.折纸后会出现许多精彩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经历从猜想、再到求解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又是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也都是从猜想开始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一、由直观形象(或演示)进行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大  相似文献   

16.
猜想是一种科学思维,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引入猜想阅读教学,从关注学生的阅读趣味、激发学生的猜想意识、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入手,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猜想阅读的运用,充分关照了学生爱想象的天性,也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会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提供了一些具有特定结构、隐含简单规律的计算,以帮助学生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不断地猜想——尝试——验证——再猜想——再尝试—再验证,促使学生深刻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科学探究数学的态度,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其中,数学猜想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受到小学数学老师的追崇,很多老师都喜欢把"猜想—验证"作为知识的探究过程。但并非所有数学课上的猜想都能称作数学猜想,也并非所有的猜想都值得去验证,所以"猜想—验证"在数学教学中绝不能滥用。  相似文献   

19.
税洪 《理科爱好者》2004,(22):65-65
在数学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注意培养解题技能和解题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解题的思维方法,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通过适当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猜想,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所谓直觉思维,简单地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及其结构关系的一种迅速的判断与敏锐的想象.直觉思维的核心就是猜想.  相似文献   

20.
猜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掌握猜想方法,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创造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时机诱发学生从猜想中发现,在发现中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究猜想能力.本文结合若干例题,谈谈猜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